"迷彩书记"王家权:居民的"贴心人"社区的"好当家"

记者:周正生丨通讯员:魏 海 李树生

近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开展王家权先进事迹宣传活动。1967年11月出生的王家权,生前为江苏省宿迁市幸福街道矿山社区党委书记,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2019年9月24日凌晨不幸去世,享年53岁。 提起王家权,社区居民都说他是社区干部心中的主心骨、好班长,是群众心中的贴心人、好书记,是党员心目中的好干部、好党员。他有一股子军人作风,总是穿着他那件迷彩服,有人问起他为何总喜欢穿着一件迷彩服时,他总是说“这迷彩衣耐磨经穿,是我的工作服。”因此,社区干群总称他为“迷彩书记”。每一项工作,他都带头干,每一位居民,他都装心里。他收集3000多件老物件,打造了矿山社区民俗记忆馆,让独特的乡愁文化得到延续。一串串荣誉,佐证了社区干部和居民对他的评价:他担任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党委书记10多年中,多次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十佳为民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年12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2018年荣获“宿迁市劳动模范”称号。

身先士卒 做好攻坚克难第一人

矿山社区地处宿城区老城区的东北角,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多年以来,环境脏乱差一直困扰这里居民的出行,也影响着宿迁“五城同创”工作的开展。这里的环境问题也成为幸福街道“老大难”问题,成了居民的“头痛事”。2015年,在全市“五城同创”全面推进的形势下,王家权临危受命,从马陵社区调到矿山社区,任矿山社区党委书记。上任伊始,他深入社区走访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问计辖区老党员和群众。有的党员干部说,矿山社区范围太大,虽说账上有点钱,但是要彻底解决矿山社区的环境问题,那是杯水车薪。面对这种状况,他多次召开社区工作人员会议、党员大会,与社区干部一起想办法,集思广益谋对策,迅速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共识:干,大干,快干,自己干。就这样,他团结带领矿山社区“两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凝成一股绳,迅速展开辖区环境大整治。他采取先易后难,对辖区所有网格进行逐一过堂清理。他身先士卒,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班上,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头加班加点,走在前,干在先,带着大家干,做给群众看。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社区“两委”一班人和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18年,在中运河沿线环境整治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困难重重的压力,大家都感受到责任太大,无从下手。他说:“工作大家干,责任我来负,每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包保2户,最难缠的留给我,我去做工作,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起早贪黑与船民谈心、交朋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让广大船民懂得,没有良好的水环境就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整治工作得到了船民理解和支持。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他看到大家面对黑臭水体望而却步时,当即挽起裤腿,第一个下到水中清理杂物。在他的带动下,整治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

用心用情 做好服务群众知心人

他心系百姓,每天行走在居民区,奋战在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一线,和社区的干群干在一起,谈在一起,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王书记是很实在的一个人,每天,在社区的每一条巷道,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迷彩服的人在转悠,那一定就是他。他主动和我们居民打招呼,一开始时,我们都以为他是治安巡逻的,后来接触多了,才都知道他是新调来的社区党委书记,叫王家权……”家住矿山社区九组的居民唐学银介绍说,“王书记做事亲力亲为,是群众心目中的贴心人、好书记。”在矿山社区运河沿线,有不少老旧的厂矿宿舍、码头宿舍,由于厂矿和码头的搬迁,留下的宿舍区大多没人管了。地势低洼和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天,到处是泥浆,这里的居民意见很大。前几年,从管理到维修,矿山社区没少投入,但效果不大,这也成为王家权上任后的一大块心病,他多次把情况反映到街道和区里相关部门,请求支持。“王书记,你看我们这儿没人管,脏乱差,叫人没法住了,你也管管呀。”矿山农药厂宿舍居民胡宗花见到王家权就这样说。王家权安慰她说:“胡姐,请你放心,我一定会管的,我会把这些情况向街道和区里相关部门反映的。同时,我们社区与居民一起想解决办法。”他多次与这些原厂矿码头企业单位联系,积极争取支持。但由于这些企业面临改制,支持力度不大。“今天我们宿舍整洁的环境,多亏了王书记。”辖区农药厂宿舍居民胡宗花说,过去,一到雨季,王家权想到最多的是那些老厂矿码头企业宿舍区的居民,每逢雨天,他总会第一个出现在居民区,出现在排涝第一线。他多方奔走,3年间,社区对辖区内2个小区、6个单位宿舍区进行“四新一亮”整治提升,并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200万元,对4个居民区进行了改造。道路整平了,路灯亮起来了,居民笑了。改造后,如何保持干净、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这又是他思考的问题,他首先想到的是管理问题。他与社区“两委”研究,实行定格、定人、定责,严格选聘网格员,通过推行社区网格化,彻底解决了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实现了环境卫生保洁的常态长效。

坚持初心 做好模范示范带头人

“社区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牵着百姓,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作为社区干部就要多为居民解忧,多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是王家权常对社区党员干部说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王家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入党初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用自己一点一滴的文明举止和实际行动,示范引领社区干群,在社区播撒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在广大居民中间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五好家庭”“文明户”“幸福好人”如雨后春笋般在辖区涌现。无论是在老城区棚改工作中,还是在社区环境整治提升中,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视群众为父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事当成自己的事,及时办好,用实际行动温暖着群众的心,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尊敬和拥护。社区93岁抗战老兵张明轩、103岁老人桂范氏……这些老人的情况都在他的心中。他对社区居民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时刻牵挂着社区的困难家庭、伤残人士。社区居民家中有考上大学的、老人做寿的,他都要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慰问金。每逢佳节,他都要走访看望辖区的老党员、高龄老人、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重阳节还要为辖区老人们送去蛋糕等节日礼物。“他如一支蜡烛,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社区党员范荣富说,多年来,王家权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担当,开拓创新,默默奉献,社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外地人纷纷来社区观摩学习。“他把家和单位分得很清,他几乎不怎么顾家,家里全靠我一个人支撑,他在家中,说到最多的也是社区的工作,他总是早出晚归,不是说创文,就是说开会了,他时常把他的工资都花费在收集社区的一些老物件上,就是儿子结婚时的花销,也都是孩子姑姑帮助的。”王家权的妻子回忆说。由于辖区地处老城区,属于棚户区改造区域,王家权想得更多的则是如何留住乡愁和历史记忆,如何弘扬传承历史文化,让百姓的精神家园更加丰富多彩。他在工作中处处留心,生活中处处留意,时常拿出自己微薄的收入收集社区老物件,多年来共收集老物件多达3000余件,并将老物件集中在一起打造了矿山社区民俗记忆馆,使之成为居民的乡愁之地,让独特的乡愁文化得到了延续。2019年9月24日这一天,王家权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岗位,这样一位群众心目中爱民贴心的好书记,亲民实干的好书记,带着对社区工作的挚爱,带着对群众的眷恋和不舍,就这样永远地走了。幸福街道干部说,王家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走了,他的精神却让我们感动!在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努力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百姓的贴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