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心理:別做殺死孩子天賦的“元凶”

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很多的家長會出現一種困惑,為什麼小時候聰明的孩子變得越來越“笨”:上廁所不提前說、分不清左手右手、跟不上學習進度……

其實,世上沒有笨孩子,只有笨父母。

你或許不知道,有一種叫做“習慣性愚蠢”的現象,被你帶來,並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種惡果強加給了孩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把一條大魚放進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裡,大魚餓了就游上去捕小魚,沒有一隻能逃得過它的捕捉。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大魚,再放進水池裡。開始,當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游去,大魚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魚的衝撞越來越少。

最後,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

結果,當科學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備受打擊的大魚沉到了池底,一動也不動了。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游來游去,它都不會再張張嘴。

最後,這條大魚就這麼活活餓死了。

親子心理:別做殺死孩子天賦的“元兇”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說,這條大魚真是笨死了!可仔細想想,大魚原來並不笨,可是,在無數次的碰壁之後,大魚開始懷疑自己捕魚的能力,後來,它徹底絕望了,堅信自己是一條“笨魚”

這種無力感,最終害死了它。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的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他稱之為“習慣性愚蠢 ”。

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懷疑,並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裡,就會覺得他們“越來越笨”了。

在生活中,家長這些不經意的做法和壞習慣,就像是為孩子“套”了一個罩子,將孩子一步步推向“越來越笨”的境地。

一、大量的負面暗示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親子心理:別做殺死孩子天賦的“元兇”

很多父母有口頭禪或者是謙詞,經常有意無意在外人或孩子面前,說自己孩子笨。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壞處,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認為謙虛是一種優秀品質。殊不知,父母對孩子的用語和措辭,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據心理學研究:自尊水平的高低會對孩子的自律性等多方面性格造成影響)

孩子的年齡尚小,無法分辨家長更深一層的含義,他們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父母在親戚、朋友面前表現謙虛,“我兒子腦袋瓜子不行,很笨的。”“這孩子學習可費勁了。”整天被高頻率的負面暗示所淹沒,孩子怎麼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久而久之,“我很笨”就深刻的印在了孩子的腦袋裡。

二、抑制孩子的眼淚

親子心理:別做殺死孩子天賦的“元兇”

很多家長聽到孩子的哭聲,湧上心頭的是各種負面的情緒:憤怒、自責、焦慮、不安、惱火等等,尤其是在公開場合,更會覺得很多人都在盯著你看,說:“這爸媽是怎麼當的。”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大多數的家長會本能的恐嚇孩子停止哭泣:“你再哭再哭不管你了”。

他們認為,孩子不哭了,事情就解決了,麻煩就過去了。尤其是對男孩,很多家長會說,男孩子,不許哭,沒出息等等的話來阻止他哭泣。殊不知,讓孩子成為男子漢,並不是靠壓抑他的情緒就能實現,學會讓他認識到必須堅強,有擔當才是最緊要的。

她們不知道,多次對孩子哭泣的制止,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發洩和疏解,因為:哭泣是人類自我療愈的康復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發洩和紓解,日積月累,他怎麼可能保持聰明伶俐,乖巧懂事呢?

三、寄希望於孩子,而非自己

親子心理:別做殺死孩子天賦的“元兇”

有些家長習慣性的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認為孩子未來出人頭地是一輩子的大事。

他們為了讓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過早的對孩子進行高難度的知識教學;還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自滿”,而設置了過高的學習目標。但是,孩子盡了力卻總也達不到,每次嘗試都失敗,孩子就會感覺很受挫,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越來越糟糕。

他們過早的扛起了父母、祖父母等全家的未來希望。生活裡,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父母的言行舉止和境界,直接決定孩子的高度,一個對未來抱有希望的父母,才會培養一個對懷抱夢想的孩子。


寫在最後——


分享一些不具有普世意義、未經過專業驗證的自我育兒觀點:

1、如果其他小孩詢問是否可以玩一下寶寶的玩具,不要替寶寶做決定,傾聽並尊重寶寶的真實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