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喜歡一口白酒下去喉嚨裡火辣辣的暢快感覺 食管癌找上門了!一位白酒愛好者的沉痛教訓

“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特別報道

63歲的麗水人老齊(化名),年輕時就喜歡喝酒,有著近40年飲酒史。每天無酒不歡,尤其喜歡喝高度白酒,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口下去,整個喉嚨火辣辣的感覺,真是暢快!”

老齊沒想到的是,病魔正一步步向他逼近。這些年來,酒精帶給他的樂趣,終將用健康的代價來償還。

同步放化療先把腫瘤縮小後

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為他手術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老齊感覺吃東西有些不順暢,喉嚨裡像是有東西堵著似的。剛開始沒太在意,到了去年年底,這種梗阻感越來越強烈,就去當地醫院做了胃鏡檢查。結果發現,食管中段竟然有一個腫塊,幾乎把食管堵住了一大半,前段時間的梗阻感,就是因此而來。

經過進一步病理檢查,老齊被確診為食管癌,手術難度大,當地建議到上級醫院就診。多方打聽之後,老齊在家人的陪同下從老家趕到杭州,找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外科主任、食管癌診療中心負責人陳奇勳主任醫師。

陳奇勳主任評估了老齊的情況:腫瘤長度接近8釐米,食管半圈被腫瘤佔據,腫瘤向外壓迫周圍組織,以這樣的狀態馬上行手術切除會顯得勉強且很有可能無法切除乾淨。通過多學科專家討論,為其量身制訂了治療方案:先進行同步放化療,將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

經過20餘次同步放化療,老齊的腫瘤明顯縮小,進食梗阻明顯改善。上個月,由陳奇勳主任主刀,為他進行手術。

為了減少手術創傷,陳主任運用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成功為老齊做了食管癌微創手術。由於機器人手術更精細,淋巴清掃範圍徹底,再加上微創手術創口小、出血少,老齊術後恢復得很快,一個星期後就順利出院了。

長期飲高度酒

是誘發食管癌的最高危因素

很多食管癌

是做胃鏡時無意發現的

出院時,陳奇勳主任叮囑老齊,“回去後要按照醫囑,改掉不良生活習慣,烈性酒是千萬不能再喝了。”老齊和家人連連點頭。

“食管癌的危險因素包括長期飲酒、喜吃熱燙的食物、大量吃醃製食品等。長期飲酒,尤其是飲高度酒是誘發食管癌的最主要誘因。”陳主任說,酒精經過食管會產生燒灼,那是因為酒精損傷了食道腔的黏膜,損傷的黏膜需修復。不斷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日積月累就可能導致上皮細胞惡變,食管癌就是這麼來的。

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據全球最新數據估計,全球食管癌死亡人數中,一半在中國。

“很多早期食管癌其實都是患者在做胃鏡的時候無意發現的。”陳主任解釋,由於胃鏡是沿著咽喉、食管、胃通到十二指腸的,因此能發現大多數消化道“沿途”的疾病。早期食管癌的特異性症狀不明顯,可表現為進食時胸部的燒灼感。早期患者大多是因為胃病做胃鏡時被無意發現的。

如果是早期食管癌,可以在內鏡下進行食管黏膜剝離手術,不僅損傷小,患者5年生存率在90%以上,效果與食管切除術相當,器官的完整性得到了保護。

“然而大多數食管癌患者都是等到有明顯的吞嚥梗阻感,再到醫院檢查時才被發現確診,這時候往往已經是中晚期。中晚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僅30%左右。非常可惜的是,在我國,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發現時已經處於中晚期。”

陳主任提醒,當出現吞嚥不適,或感覺有喉嚨裡有東西堵在那裡,聲音嘶啞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拖。

涉及多個臟器的食管癌

手術難度非常高

選擇有經驗的醫院和醫生很關鍵

在所有腫瘤外科手術中,食管癌手術是難度較高、創傷較大的手術之一,非常考驗主刀醫生的手術技巧和經驗。因為食管癌手術牽涉的部位眾多,從頭頸部到胸部再到腹部,根據患者具體的腫瘤情況,可能涉及咽喉、食管、胃、腸等多個臟器。

任何一個環節沒有處理好,患者後期就容易出現併發症,吻合口瘻是食管癌手術最可怕的“對手”;而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病史的老年患者,食管癌術後容易併發肺部疾病,引起肺不張和肺部感染,也是致命的併發症之一。

這就對手術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食管癌的治療要選擇手術經驗豐富的醫院和醫生,這不僅僅體現在手術上,還包括整體治療方案的制訂。到底是先手術還是先做放化療?怎樣的治療方案能讓患者的獲益最大化?這些都需要“專病專治”,由專業醫生進行綜合評估才能決定。

我就喜歡一口白酒下去喉嚨裡火辣辣的暢快感覺 食管癌找上門了!一位白酒愛好者的沉痛教訓

陳奇勳主任(中間)正在為患者做手術 攝影 方臨明

成立食管癌診療中心

提升疑難腫瘤診治能力

實現診療方案

規範化、個體化、精細化

傳統的腫瘤診治,往往在首診醫生接診後,根據患者情況進行不同方式的治療,但會出現同一疾病治療方式及效果存在差異化,同時不同學科之間也存在壁壘,無法針對同一疾病開展系統的多學科分析。

基於此,2019年,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成立了食管癌、卵巢癌、咽喉口腔腫瘤、乳腺癌、鼻咽癌五大診療中心。

“探索以單病種為中心的多學科協作模式,將是有效提升疑難腫瘤綜合診治能力的重要途徑。”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程向東教授這樣評價診療中心成立的意義。他說,診療中心的建立,將打破不同學科間的壁壘,加強各學科間合作,逐步形成腫瘤疾病診療橫向(專科)與縱向(病種)緊密結合的綜合診治體系。

食管癌診療中心負責人陳奇勳主任介紹,“我們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多科學診斷和評估,實現診療方案規範化、個體化、精細化。在治療上不僅僅侷限於外科手術、放療、化療這傳統的三大腫瘤治療手段,在此基礎上,結合同步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輔助治療,為食管癌患者制訂規範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力求讓患者獲益最大化。”

手術選擇微創還是開放?

單孔一定比多孔好嗎?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食管癌診療中心,每年食管癌的手術量在500例左右,約佔全省手術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微創手術佔80%以上。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傾向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微創手術,現在還有了最新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和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對人體的創傷小,發生感染等併發症的幾率也相對減少,不留明顯疤痕,可大幅度改善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而且術後恢復更快。”

陳奇勳主任也解釋說,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做微創手術,微創手術的前提必須出血量要少,保證手術過程中視野清晰。如果腫瘤侵犯重要器官、周圍靠近大血管或是腫瘤過大,就不適合採用微創手術來治療。

相對年輕人而言,年紀大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胸膜粘連、淋巴結鈣化等情況,手術難度比較大,做微創手術所需的時間也會比普通人長,造成的損傷也會相應增加。

“因此,對於一些年紀大的患者來說,能做微創手術固然是好的,但是不要一味追求做微創手術,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治療。”

而在進行腔鏡手術前,患者往往會聽到“單孔”以及“多孔”這樣的專業術語。有不少患者認為“單孔”肯定比“多孔”好,其實未必。歸根結底,選擇開放還是微創手術,微創中選擇單孔還是多孔,都需要根據具體病情,聽從醫生的專業判斷。

累計食管癌手術3000例

術後併發症很少

他是怎麼做到的?

食管癌手術比較複雜,相對而言,術後出現併發症的概率也比其他手術要大。從開放手術到微創手術,再到如今的達芬奇機器人,對於手術中更高難度的挑戰,陳奇勳主任表示熟能生巧。這種淡然背後,是多年的實戰訓練。

陳奇勳主任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從事食管癌治療至今,共完成了3000多例食管癌手術,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經他治療的患者有一個共同特點,術後出現併發症概率相對較低,預後相對較好,這是怎麼做到的?

對此,陳奇勳主任的回答是,多年手術技巧和經驗的積累是一方面,而最大的“訣竅”,其實也是最“簡單”的:就是用心,不要怕耗時間。

平均一臺食管癌手術做下來,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有時候,等候在手術室外的患者家屬看到手術遲遲沒有結束,心裡會忍不住打鼓:是不是手術過程不太順利?是不是醫生的技術不太熟練?

面對每一臺手術,陳奇勳主任一直有自己的堅持——

“相比手術技巧而言,更重要的是耐心和細緻。做手術時千萬不能急,不要怕耗時間,儘可能做得仔細一點。”

陳奇勳主任說,“有些時間是不能省的,在手術檯上的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必須非常細緻。患者躺在手術檯上,對你託付性命,這是多大的信任。如果醫生做手術一味追求快速,有些步驟難免會不夠仔細,這是不負責任的,更對不起患者對醫生的信任。”

不為“炫技”,只為追求患者獲益最大,這是扶危渡厄的醫者擔當。

通訊員 | 王屹峰 葉斌

我就喜歡一口白酒下去喉嚨裡火辣辣的暢快感覺 食管癌找上門了!一位白酒愛好者的沉痛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