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常德會戰,中國軍人用血肉換來雲南生機

抗日戰爭一直以來是我們近代歷史的恥辱,是我們內心的一道傷疤,但我們仍需要面對歷史,以史為鑑,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落後就要捱打”的經驗強化自己的軍事力量。

今天,我們講講中日常德會戰1943年,抗戰正處於中日對峙階段,日軍為了奪取洞庭湖大糧倉,牽制國民黨兵力,防止雲南地區失守,迫使集結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回師救援,悍然講矛頭指向湘西北常德這一軍事要地,在國民黨第六,第九戰區以常德為核心進行了一場殊死的血戰。國民黨中將師長餘程萬被命令死守亡城。日軍戰後以“悽絕”形容常德保衛戰,承認中國軍隊的抵抗,“堪為保衛上海之戰後最激烈之一次”。

東方

在這場會戰中,日本軍隊共派遣了十萬左右的軍隊,而國民黨軍隊則集合了二十一萬精兵良將。常德中國守軍陣地上,橫七豎八佈滿了中日兩軍的屍體,守衛常德的第七十軍第五十七師經過15晝夜激戰,彈盡糧絕,全師官兵除個別人突圍外,其餘均戰死。國民黨74軍軍長王耀武將軍為了紀念捍衛國土而壯烈犧牲的將士們,決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

東方

這裡,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常德之情。常德歷史悠久,據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介紹,我們的先民在常德築城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史上多稱武陵、朗州,始稱常德在宋朝。此名取材於“老子”中“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常德是湘西北重鎮,川貴的門戶,素有“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1939年武漢失守後,抗戰進入相持階段。這裡成為重慶大後方的物資唯一補給線。日軍為了殲滅國民黨守軍力量,摧毀第六戰區根據地,奪取糧倉,達到以戰養戰和鞏固中國佔領區,同時為了鉗制國民黨兵力,迫使集結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回師救援,阻止或推遲東南亞盟軍的聯合反攻,1943年11月初,日寇把矛頭指向湘西北常德這一軍事要地,出動了第11軍5個師團和四個偽軍師在內的16萬多兵力,與國民黨第六,第九戰區的16個軍42個師約21萬人,在以常德為核心的十幾個縣市進行了一場殊死的血戰。

東方

這次戰役真正開始於8月28日。當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部提出了進攻湖南常德和安徽廣德的戰役計劃,其目的是:消滅中國軍隊的主力,摧毀中國第二戰區的根據地,牽制中國可能調遣到雲南去的兵力,以策應日軍在南洋的作戰。9月30日起,日軍出動 4個師團的兵力發起進攻,10月30日攻佔廣德。11月2日發動對常德的進攻。24日,日軍主力逐漸接近常德,中國軍隊積極應戰,兩軍在德山進行激烈的拉鋸戰。12月2日德山淪陷,3日常德為日軍攻佔。

12月4日,中國軍隊援救常德的後續兵團抵達戰場,開始反攻常德外圍,8日克復德山,而後進攻常德,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也配合中國軍隊作戰。日軍主力團戰役目的已經完成,而且由沙中渡過長江遠道進攻,軍需補給線受到國民黨軍隊側擊,又怕國民黨軍援兵趕到,受到夾擊,故主動撤出常德,然後全線總退卻。國民黨軍發現日軍退卻後,下令全線追擊,但此時日軍已退回長江北岸。

東方

據戰後統計,四位將軍在常德會戰中犧牲,國民黨軍隊犧牲萬人,在常德會戰中,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阻擊,遲滯了日軍的進攻,並以反攻恢復了原態勢,給日軍以相當的損傷消耗,較重地打擊了進犯的日軍,部分地破壞了日軍南下的作戰企圖,在戰略上配合了敵後反“蕩”反“清鄉”鬥爭。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罕見的以我軍勝利告終的一場重大戰役,被譽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