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科頭條】第9期

編者按:

2020年伊始,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欄目——《財科頭條》。本欄目以“洞察財政前沿,速遞專業解讀”為宗旨,為社會各界提供國內外財政政策最新動態和智庫權威解讀,歡迎關注轉發。


全文共2801字 | 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本期關鍵詞:六穩與六保


背景速覽: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會議在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個“保”。

據財政部4月20日公佈的數據,2020年3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其中的稅收收入同比均明顯下滑,降幅超過今年1月-2月。除環保稅,其餘各項稅收收入均為負增長。財政支出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5284億元,同比下降5.7%;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9749億元,同比增長4.6%。儘管受疫情及收入下降影響,財政支出有所下降,但抗疫、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穩崗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加大。

全球範圍的疫情蔓延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不可避免的衝擊,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中央提出在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從“六穩”到“六保”,釋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號,更強調夯實民生底線,穩住經濟基本盤,以復甦經濟的確定性來對沖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


Number1:釋放正確的宏觀信號,把穩就業放在首位

【財科頭條】第9期

【CAFS媒體訪談】劉尚希 | 疫情突襲下,宏觀政策如何精準發力?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國家治理的本質是公共風險治理,能不能做到公共風險最小化,百姓安居樂業,是衡量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準。歸根結底要靠深化改革來提振社會信心、防範公共風險。

要釋放正確的宏觀信號,把穩就業放在首位考慮。大量中小微企業是主要的就業渠道,一方面,保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鍊,就是保就業崗位,減少疫情對就業存量的衝擊,避免由經濟風險轉化為社會風險;另一方面,為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條件,為招工提供幫助。特別是針對一些貧困地區從事種植、養殖的農民,要給與適當的幫扶,克服疫情影響。同時,助力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就業,防止返貧。防範失業風險,穩就業也能實現穩增長。


Number2:穩定有效投資是以穩應變的關鍵

【財科頭條】第9期

【CAFS媒體訪談】趙全厚 趙福昌 | 穩定有效投資是以穩應變的關鍵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認為,政府投資的項目選擇必須是滿足社會的切實需要才能夠形成有效投資,更有效地拉動社會投資。因此,講究投資的有效性重點在於精準化政府投資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切實瞭解社會經濟對政府預算投資的有效需求規模和有效需求結構,然後分輕重緩急有效分配預算投資資金和有效選擇政府投資項目。另一方面,要切實優先解決城鎮化進程中民生需求的投資項目短板,然後再兼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此外,要想做好投資的結構性調整,就需要政府預算投資決策的科學決策和精準管理實施。


Number3:紮實做好“六穩”工作,特別是穩定預期

【財科頭條】第9期

【CAFS媒體訪談】劉尚希 | 應對疫情衝擊,宏觀政策如何發力

劉尚希認為,除了經濟層面,全球疫情風險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都會產生很大影響。中國的產業供應鏈已經進入到全球經濟當中,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要有短期措施,更要有長期考慮。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短期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對經濟增長速度,特別是一季度經濟增速會產生較大沖擊,但通過一系列政策對沖,能夠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當前,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特別是穩定預期,促進經濟社會盡快恢復常態,回到正軌。但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怎麼估計都不為過。有了充分準備,大變局中的風險就變成了戰略機遇。


Number4:一攬子政策應圍繞“人”來做文章

【財科頭條】第9期

【CAFS媒體訪談】劉尚希 | 一攬子政策應圍繞“人”做文章 用專門預算統籌資金使用

劉尚希認為,當前要推出應對疫情衝擊的一攬子政策方案,主要用於救援企業、家庭和個人,激發數字化基礎設施等潛在需求,圍繞“人”來考慮投資效果,而不是按傳統“鐵公基”的思路,圍繞“物”去做文章,既要解決眼前問題,也要有利於長遠的高質量發展。

除了一攬子政策方案,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出一攬子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不僅是針對全局、解決長遠問題,更能引導預期,解決眼前問題。儘管改革是一步步實現的,但只要改革方案端出來,就可以起到引導預期、增強信心的作用。市場預期不是看一年兩年,投資至少要看三五年,創新要看更長時間。從歷史經驗也可以看到這一效果,推出重大改革措施,市場信心就大大增強。政策措施和改革措施並舉,來加力引導預期、增強市場信心。


Number5:財政政策加碼助力“六保”

【財科頭條】第9期

財政政策加碼助力“六保”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剛認為,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保”要求,旨在對沖疫情帶來的新的不確定性。財政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穩定器,也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可以在實現“六保”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進入二季度,積極財政政策多路加碼護航“穩”經濟。穩定經濟是“六保”的基礎,除了逆週期調控穩定經濟外,針對疫情給企業帶來的衝擊,財政部門已經出臺了不少直接和間接的支持政策,實際上有很多是保市場主體的政策,目的是要減輕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增加其抵禦外部不可控風險的能力。


Number6:財政政策既要保基本民生,還要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財科頭條】第9期

【CAFS媒體訪談】劉尚希 王志剛 | 應對挑戰 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劉尚希認為,財政政策可以歸納為三點:對沖、買單和救助。這些財政政策直接針對微觀主體,對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保民生、保健康的同時,財政政策還要保企業的資金鍊、供應鏈、產業鏈,促進經濟循環,減少阻礙。

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這是中央提出的最新要求。如今,中國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應對疫情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但國際市場形勢嚴峻,一些訂單被延期、取消,爭取新訂單難上加難,內需的作用更加突出。


Number7:保市場主體需要重視維持“三鏈”的穩定

【財科頭條】第9期

【CAFS媒體訪談】劉尚希 | 疫情突襲下,宏觀政策如何精準發力?

劉尚希認為,要高度關注那些脆弱的產業鏈、供應鏈及其薄弱環節,防止疫情衝擊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要及時修復因疫情衝擊而斷裂的供應鏈和產業鏈,防止出現永久性損傷。政府與市場要形成合力,政府的作用是居高觀測,科學指導,通過政策去解決堵點、痛點和弱點,而非派幹部衝到一個個企業去搞什麼排憂解難。

具體來說,要維持“三鏈”的穩定——資金鍊、供應鏈、產業鏈。首先是資金鍊影響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而中小微企業涉及到大量的就業崗位,維繫資金鍊就是維繫這些存量就業崗位不因疫情出現而大量流失。其次是保障供應鏈,通過維持物流的暢通進而保障供應鏈的順暢運轉,這樣整個經濟才能循環起來。資金鍊、供應鏈得到維持後,產業上各環節趨於穩定,產業鏈才能保持穩定。這樣,整個經濟才能循環起來。經濟循環不暢通,是疫情衝擊帶來的最大問題。


【財科頭條】第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