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李振华:数字金融的未来是“无界金融”

2020年4月25日,受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邀请,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蚂蚁金服集团原战略总监、中国财富五十人论坛第一任秘书长来到“复旦金融公开课”,就

“金融科技与经济数字化:疫情后的趋势”这一话题进行深度解读和对话。本次课程在新浪财经频道、新浪财经APP、今日头条财经频道、百度APP等平台直播,全网吸引100万用户在线观看。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或许将重构整个经济和金融行业。”李振华院长指出,经济数字化其实已经开始席卷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生活、工作和社会治理的变革,以及数据的线上化流转。对金融来说,由于金融科技以及线上的经营行为逐渐让经营机构认识到线上转型的重要性,整个金融业开始呈现出一种无界化的特征,一些开放金融的生态已经开始加速构建,未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呈现一个基本融合的生态。疫情之后,中国在数字时代面临较大机遇,“新基建”将推动整个新产业商业基础设施,新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和新政府治理基础设施的改变,中国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取得暂时领先,如何把握这一宝贵窗口期,值得各方共同研究。

随后,魏尚进教授和李振华院长进入对话环节。以下为主要对话内容:

魏尚进:

疫情对经济数字化的影响可能有短期和长期之别,比如有些经济数字化行为在疫情结束以后就会回到原来的非数字化或低数字化状态,也有些行为可能会是长期的。另外则有一些活动可能需要公司的激励手段,或者政策的鼓励手段帮它增加黏性、继续发展。所以我想请教一下李振华院长,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领头企业,在增加线上活动黏性方面有那些举措?对于那些可能在线上有很多潜力,但是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领域,我们还能做什么?

李振华:过去我们说增强黏性,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讲C端用户。我们知道在消费端,现在70%左右的人已经互联往化了,但是大多数的生产经营生活活动是没有搬到互联网上的。为什么没有搬到互联网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B端在线化的落后。因为B端用户更为复杂,他们分为非常多的行业,每一个行业的差异非常巨大,要让他们搬到网上,必须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运营方案、获取客户方案、风险管理方案等。我想所谓的未来的黏性是指当前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能够实现在线上的匹配,这样在更大程度上人的消费活动等行为都可以在线上完成,我想这是最大的黏性。

魏尚进:在疫情发生之前,金融科技已经在中国等国家承担了促进普惠金融的角色。在这次疫情过程中,全世界各国都在想办法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处理财务问题,金融科技正好发挥了作用。我想请教李振华院长,在政策监管方面,还有哪些举措可以配合金融科技进一步把相关风险控制住,同时又可以把普惠金融这一优势发挥得更好?

李振华:过去我们一直再谈小微企业服务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分层次的问题,小微企业千差万别,那么对他们进行服务的时候,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怎么低成本去触达企业,其次就是如何摆脱它过去的抵押、质押这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方式。金融科技可以在这些方面很好地进行解决。对企业风险的评估,最根本的是企业的风控措施是不是有效,数据化的方式能否有效地解决风控,这方面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边是没有很好地被解决,问题就在于我们B端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得不够充分。所以解决企业的风控和信贷的问题根本不在金融问题上,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充分地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个时候用数据化的方式为他们解决风控的问题就不是难题了。

魏尚进:这次疫情当中,全世界各国都在尝试用信息管理协助疫情防控,但同时也面临一个监管缺位的风险,各国都在寻找向智慧监管过渡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是否需要对金融监管改革进行及时的评估?

李振华:金融是个强监管行业,随着数字经济及金融科技的发展,必须建立起相配套的监管措施。当行业和产业进入数字化的时候,那么监管的方式就不可能是原来的监管方式,一定是数字时代的监管方式,需要思考的是监管机构怎样利用数据构造一套智能化的监管的系统,才能有效地防范当中的风险?当前包括央行系统已经开始在这个方面去做努力,央行现在有个非常大的库叫数字央行,就是运用支付、信贷等等一整套数据来构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数字化的央行体系,实时通过数据进行监控、分析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