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月薪一萬不夠花”時,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

曾幾何時,我們打開個視頻就有一些抓人眼球和耳膜的廣告鋪天蓋地的襲來,什麼“你的姑姑帶著你的大雕去搶錢啦!”什麼“系兄弟揪來砍我!”,還有各種成龍甄子丹陳小春吳孟達代言的神奇遊戲,“一刀爆滿地”“一刀100級”,這時我們心裡都會默唸一聲:Low!

有水平的應該是些什麼“月薪一萬不夠花”、“煎餅大媽月入3萬”、“年薪10萬還好意思在大城市混嗎?”這種製造焦慮的標題嗎,這才是一個高級Low的文案必須的素質。

周圍的朋友圈也有各種各樣的好消息,喜提捷豹的微商、出國旅遊的機票、每天一頓國貿79西餐廳早點,處處一片繁榮景象,讓我們感覺“繩命,是剁麼的回晃;繩命,是入刺的井猜”。


當你覺得“月薪一萬不夠花”時,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

在朋友圈,為什麼秀?

廢話,難道在朋友圈說“老闆是個二百五,罵我說為什麼今天右腳先邁進辦公室;都TM快結婚了,我女朋友跟官二代跑了!”即便或許這才是我們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大家其實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和最希望裝的逼展示給大家,本性使然或者虛榮心作祟,有人嚴重,有人輕微罷了。

讓別人羨慕的無非就是大家都想擁有的標的物,我有你無或我強你弱的東西,顯示出我的優越性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就如某些影視表演系微商總是喜提豪車,這樣他們就能以一個令人羨慕的標的物引誘你入坑。如果經濟水平和科技高度發展,那麼他們還會以更高的標的物來引誘你,以後也許你能看到“某運營總監喜提宇宙飛船。”

當你覺得“月薪一萬不夠花”時,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


相應的那些創作了“月薪一萬不夠花”、“煎餅大媽月入3萬”、“我的助理已經月薪五萬”這些文章,就是赤裸裸地製造焦慮。

在這些作者看來,月薪一萬不得了了,離討飯的薪資水平夠遠了吧!月入三萬就是羨慕的薪資啦!年薪20萬就終於能在大城市橫著走啦!當然,寫這些文章人,可能自己還靠泡麵果腹。

當然某位新媒體教母不在此列,她已經靠製造焦慮獲得財富自由了。雖然聽說她的公司解散,還給公司員工發了畢業證,什麼畢業證?一級焦慮製造師嗎?

既然這麼賺錢,你可以保持你的優勢,一直讓我們羨慕,為什麼你這麼好心要來把令人羨慕的技巧傳授給我呢?你不是國家扶貧辦的,我跟你有沒有輩分傳承或同門之誼。

當你覺得“月薪一萬不夠花”時,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


相應的,殊途同歸,製造危機感也是抓住人心的手段,“月薪一萬不夠花了嗎?”“煎餅大媽是怎麼月入3萬的?”“年薪10萬在大城市都不好混了嗎?”

放眼那些勵志書籍和生財之路,他們可不會告訴你股神巴菲特的的起步和第一桶金都要感謝他父親和恩師帶來的關係網。比爾蓋茨是個富二代加官二代,他的母親是IBM的高級主管,是母親給了他第一個訂單,他的微軟才成功起步的。他的父親老比爾威廉蓋茨是美國的埃利斯商務律師事務所的老闆,這家律師事務所是美國律師事務所百強之一,利用關係網,微軟順利把業務觸達了這些地區。

但事實上,成功沒有朋友圈裡那麼容易那麼普遍,月薪一萬也沒有描述的那麼不堪。

國家統計局在2019年1月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也就是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27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也就是人均月可支配收入1218.5元。如下圖:

當你覺得“月薪一萬不夠花”時,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


全國人口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64934元,佔少數的超高收入者拉高了整體水平,相應的年收入在6.5萬元以上的人群便不到10%了。

由此可知,理論上如果你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萬元,你就打敗了90%的中國人。

國稅總局規定,個人年收入超12萬元需要申報。在2017年,申報人數在1500萬人左右, 1500萬人佔中國人口的比例不到1.1%,

理論上說如果你月入過萬,你就超越了99%的中國人。

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發展差距大,也有理由說一些貧困的地區拉低了整體收入水平。所以將數據對準發達地區。在全國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地區,其中只有四個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000元/月。

在低收入地區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958元,平均下來,每月收入不到500元。但這還真談不上貧困。中國的貧困標準是每人每年2300元,以這個標準計算,2017年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3046萬人。也就是說,你花幾千塊錢買一臺手機的時候,可能不會想到,這可能是3000萬人全年的收入。

直觀一點來說,以下幾條能比較通俗的說明白。

當你覺得“月薪一萬不夠花”時,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


之前這張圖片的刷屏,讓很多生活在都市的人感到難以置信,我們總是習慣根據自身周圍的情況去推測天下,以為全國各地的城市都是車水馬龍高樓廣廈,月入過萬是職場標配,本科生已經爛大街。

當你覺得“月薪一萬不夠花”時,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


就像新聞傳播一樣的道理,每天早起辛勤下田勞作的農民,他的一天恬靜、平淡、勞累,沒有什麼爆炸性的事情能調動他人的獵奇心。除非他某天挖出了一個國寶,你才會短暫的在新聞上注意他幾秒。

但全國有千千萬萬這樣普通的人保證著我們生活的正常運轉,正如你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奮鬥,你與他的空間沒有什麼交集,你和他的認知也是建立在各自周圍環境的反饋上,你有你的車水馬龍,他有他的閒雲野鶴。

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北上廣深四座城市的總面積僅僅佔據全國的0.33%,再加上4個準一線城市和15個新一線城市的面積,佔全國土地的比重也才接近3%,這意味著超過全國面積97%的土地上發生的故事,是身處大城市的人們所不清楚的。

那是一片廣袤無垠而又令人浮想聯翩的地方,那裡有近三百個地級市,三千個縣城,四萬個鄉鎮,六十六萬個村莊近十億人口真實的生活著。

仔細思考一下“月薪一萬是討飯”這種文章,你們以為重點在月薪過萬?不是的,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中國人。

誰可以代表中國人? 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還是各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為代表的二線城市?還是某個離市區相隔百里的山區小村落中某個離群索居的人家?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在一份經濟報告中講到:國內10億人沒坐過飛機,5億人沒有用上馬桶。作為權威人士和權威報告,其性質比寫手和微商的數據要真實可信的多,那我們就以這份報告做分析。

截至2018年,中國的航空運營商共搭載乘客6億人次,按照正常的分析,這6億人次的數量對應搭載過飛機的個人,通過SabreMarket Intelligence的數據分析,作為乘客基本不會超過2億人,因為,坐飛機的人通常會有來回,一個來回打對摺也有3次;其次,6億人次中應該有相當的一部人是多次往返乘飛機的,比如經常出差的人;再次,這些乘客中還會有一部分的外國乘客。

有人可能覺得:不會吧,只有這麼點人坐過飛機麼?但是如果你有時間,多走走多問問,你會發現甚至自己的親戚裡都有很多人沒有做過飛機。

我們是一個重鄉土的民族,經濟發展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大多數老人都沒有坐過飛機,年輕一代很多人都是在工作後出差或有能力出遊的情況下才選擇了飛機作為出行工具。還有很多人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還沒有出過遠門,不需要坐飛機。

一位同事有一天感嘆:“住在機場旁邊30年了,還沒做過飛機呢!”回頭想想,我在帝都十幾年,不也沒去過頤和園?正常。

飛機或許聽起來就高大上一些,我們再說一個數字,中國至少有超過5億人沒用過馬桶。

為了證明這個數字不是危言聳聽,我們要詳細列舉一下李教授的分析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末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使用水衝式衛生廁所的中國家庭有8339萬戶,使用水衝式非衛生廁所的721萬戶,使用衛生旱廁的2859萬戶,使用普通旱廁的10639萬戶,無廁所的469萬戶,佔2.0%。

據此分析,在2017年,衝式衛生廁所的家庭農村總戶數的比重為36.2%,到2018年提高到了40%,那麼農村地區大概仍有3.4億人的家庭用不上抽水/沖水馬桶。再算上城鎮人口,偏保守估算,中國至少有超過5億的人口沒用上馬桶。

當然,按照這樣純數據的估算方法,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因為,一個人可能之前坐過飛機,只是在統計數據的那一年沒有乘坐過而已。至於抽水馬桶,確實不是每家每戶都有的,即使在城市裡,也有大量的蹲式便器存在,因為有人用不慣馬桶,原因是總覺得和排出去的東西還保持某種特定連接,感覺很不爽,以及根深蒂固的蹲著更健康的思想。

所以不論是單個的數據分析和全面的數據分析,都存在著在特定情況下的前提和特殊條件的影響。即便是權威統計的數據,也無法全面的反映出數據所代表的對象的真實存在。

再回頭看所謂的“月薪一萬不夠花”、“煎餅大媽月入3萬”、“年薪10萬還好意思在大城市混嗎?”都是抓住了單個數據的新聞性,用偏面的信息刺激讀者。

您要是天天去超市買有機蔬菜,健康果汁,高檔西餐,那一萬的薪水生活幾天確實要準備過討飯一般的生活。

煎餅大媽每天凌晨起床,頂著寒風站在路口,承受著手背皴裂的疼痛辛勞幾個小時,這是你能堅持下來的生活嗎?況且,她每個月都能收入3萬嗎?是淨收入3萬嗎?

當你覺得“月薪一萬不夠花”時,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


可是,這些寫手可不管那麼多,只要這個數據能為他們的文章提供可發揮的素材就可以了。他們素材所抓住的點便是焦慮!因為我們的焦慮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流量,而流量是可以變現的。

在這個時代裡,各種各樣的焦慮變得無孔不入:不去健身會焦慮,不讀書會焦慮,不吃健康食品會焦慮,不去旅行會焦慮。總有一個聲音,試圖告訴你,你還不夠優秀,你活得不夠好!以至於評我們開始認同這樣的社交公式:世俗的成功=優秀=被認同。

為什麼我們會容易被焦慮影響呢?

因為當下社會的節奏已經超過了很多人的認知速度,擔心“落後”和擔心“被時代拋棄”,是開啟焦慮的開關。

在放眼現在的社會,有無數的人告訴你,要努力去改變自己,努力去變得更好更好更更好。但當你看不到自身“變得更好”之路的盡頭時,焦慮和抑鬱也常常隨之而來。

人們在追求金錢、工作、名車的時候,想要的往往不是這些事物本身,而是擁有這些東西后得到的他人的注意、尊重或愛,這些東西都能有效的消除焦慮。

所以那位月入3萬的煎餅大媽她的收入滿足了她的需求嗎?起早貪黑的她會覺得辛苦嗎?身體的疲勞會影響他的健康和心情嗎?她辛辛苦苦賺的錢是存在銀行還是投資了?存起來的錢抵的過通貨膨脹的衝擊嗎?又或她的投資是賠是賺?月入3萬所付出的成本真正抵的過它的價值嗎?

現代社會已經經濟高度發達了,這是一個不會輕易餓死人的社會了,你只要找到哪怕一份薪資最低的工作都能保證吃到飯活下去,只要你正常的努力,你就會因為工作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獲得更高的收入,經濟逐漸好轉並立足於社會。

在農村,除了田地中的收成,養殖,畜牧,捕魚都可以帶來額外的收入,由於很多不在立稅和統計的範疇內,但這些也是實實在在的收入,所以,單純的數據無法全面描述經濟的落地本質,月收入的高低也無法確定的反應生活質量。

物質生活的追求本質上還是為了精神生活的滿足,在我國,歷朝歷代的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都是豐富多彩,驚豔生動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作品萬世流芳的同時,處於那個氛圍中的詩人詞人作者,也一定是幸福的。那個時代追求物質嗎?也會追求,但關鍵的是,李白的詩歌和曹雪芹的紅樓夢這些沒有稿酬的作品,也同樣偉大。

所以,消除焦慮的關鍵,是不做無謂的比較,而不輕易被“比較”左右,就要找到自己精神世界的支撐。有了支撐的豐滿的精神世界,就不用在乎“別人助理月薪五萬”或者是“世間皆苦”之類的言論。都是向死而生的人世間,抓緊體會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種情緒和經歷,才是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