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量宝宝体温之发热标准篇

转载自育果孕育助手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是在现在冷暖交替的季节,很多宝宝更是容易“中招”。在工作中,经常碰到家长心急火燎地抱着发热宝宝来就诊,问及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烧到多少度时,有的家长是一脸茫然:“没给他量体温,摸着额头觉得好烫。”有的家长是说“宝宝不让测,就是摸着很烫”。

如何测量宝宝体温之发热标准篇

对于发热家长应该了解下面的知识点。

首先了解什么是发热

人体脑部下丘脑的地方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体的体温是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而让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体温维持在36~37℃左右。

大多数人的体温在一天中都会有所变化:早上低一些,晚上高一些;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也会使体温波动。一般这个波动范围在1℃内,都还算正常。

如何测量宝宝体温之发热标准篇

当感染等疾病或其他原因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而使体温的定位点上升,于是人体会进行很多生理反应而使体温上升,就出现发热。所以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且疾病的表现形式。

发热标准及分度

使用可靠的数字温度计确认发烧。当孩子的体温达到或高于下面水平时,就是发热。

从我国习惯、安全及卫生来看,家庭测量是以腋下温度为准,一般规定发热超过37.4C以上就算发热。

如何测量宝宝体温之发热标准篇

美国儿科学会(AAP)规定:

肛温、耳温、额温:38 ℃以上;

口温:37.8 ℃以上;

腋温:37.2 ℃以上。

发热分度:按体温状况(腋窝温度),发热分为

低热:37.5~37.9℃;

中等度热:38.0~38.9℃;

高热:39.0~40.9℃;

超高热:41.0℃以上。

当体温>38.5℃,应服退热药物。

测量口腔内、肛门内温度(这些部位温度更接近体内温度),口温或肛温超过39℃,需要服用退热药物。

如何选择温度计

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耳温、额温等。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建议新生儿测体温应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体温,1个月至5 岁儿童可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耳温计。

如何测量宝宝体温之发热标准篇

不建议采用额温(测量皮肤表面,准确度较差)、口温和肛温(操作有风险,及卫生问题)。

孩子发热时,家长不要太纠结哪种体温计更加准确。实际上,测量方式决定体温计的准确程度。若测定腋温,腋窝必须形成封闭的小空间,将体温计置于小空间内才可获得准确体温。若使用耳温计,探头必须将外耳道完全封闭,才能获得准确耳温。

根据婴幼儿的特点,兼顾快速、准确、安全等因素,在家庭中最为简易的方式还是建议使用腋下电子体温计和耳温计。

排除假性发热

测量体温一定要强调在宝宝安静的时候测量,是因为宝宝体温受外界影响很大。

在宝宝哭闹、吃奶、跑跳后,体温会轻微升高。是由于这些活动会导致肌肉产生了更多的热量。

宝宝喝很多热水或长时间晒太阳、穿太多衣服/捂太多,或睡觉侧卧那侧体温都会偏高一些。是因为身体产热增加或散热不良,都会使体温上升。

如何测量宝宝体温之发热标准篇

在上述情况下,体温不会升得太高,一般不超过37.8℃。而且在宝宝安静后,或解开衣物后,半小时再测体温,都能降到正常水平,且体温不会再次升高。

遇到这些情况时,家长可继续观察孩子体温的变化及表现,不需任何处理。

关于发热的几个误区

◆摸宝宝皮肤判断发烧——这个方法不靠谱

家长用手或额头触碰宝宝皮肤,感受宝宝体温,只是一个粗筛体温的方法。

当宝宝发热时,要知道宝宝确切温度,决定是否用药,及用药后体温下降情况等,都需要用体温计测量精确体温的。

如何测量宝宝体温之发热标准篇

根据国外的研究,母亲用手只能正确判断74%有发烧的小孩,而护理人员的正确判断率则只有42%。

◆“发热烧坏脑子”——这是一个谬论。

研究证明,人类生病的时候发烧,调高体温是身体抵抗病菌的一种方式。算是一种保护性的本能反应,目的在加强我们对于疾病的抵抗力。

如何测量宝宝体温之发热标准篇

只有当体温高于42℃时,高温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或严重的中暑。

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 ,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在发热期间,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当发烧本身是由于中枢系统的疾病导致的,比如脑膜炎、脑炎,才可能使脑实质本身受到破坏,可能会造成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测量体温只是帮助了解宝宝疾病的情况,发烧的程度并不代表宝宝病情有多严重。患有轻度感染的儿童可能发高烧,而患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能根本没有发烧。

当宝宝发烧时,爸爸妈妈不能只是盯着体温数字,还应该多点关注宝宝的行为及表现。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还好,就不必太过于担心;如果精神状态较差,则需要及时就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