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拜相:匡衡的高光時刻

令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將匡衡這個博學多才的年輕人再次帶入政壇中心的人並非蕭望之,而是他的政敵史高。當時,史高的官職是大司馬車騎將軍,同時兼任著尚書,蕭望之是他的副手。史高雖然權傾天下,但是,因為他是皇帝親戚的緣故,並不能得到眾多大臣的信服。大臣們對此議論紛紛,都說他是因為裙帶關係才能夠做到如今的地位,而且,抵制他用人唯親。長安令楊興建議史高改變這個現狀,於是,史高向皇帝推薦了匡衡,這位出身寒門卻是勵志表率的年輕人。

封侯拜相:匡衡的高光時刻

元帝還是皇太子時就與匡衡相識,對他的印象很好,立刻採納了史高的建議,任命匡衡為郎中、給事中,並讓他跟隨在左右。

沒幾年,全國各地發生了不少奇異的自然現象。日食、地震等連續不斷,關東等地甚至出現了饑荒,災情十分嚴重。元帝為了這事煩惱,日夜不眠。

某日,元帝在御花園散步,匡衡伴隨在左右。

走著,走著,元帝忽然發問:“匡郎中,最近這段時間,國內天降異象,各地的百姓惶恐不已,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難道真是因為朕的政令處置不當導致的嗎?”

“百姓的見識自然比不上陛下您,所以他們很害怕。他們見到日食,就會大驚小怪,說什麼天狗食日,家家戶戶敲鑼打鼓,想要嚇跑天狗。”匡衡先是拍了一個大大的馬屁,接著講述他的觀點:“臣下以為,自三皇五帝以來,各有各的不同時代,遇到不同的問題。陛下親力親為,開闢瞭如此太平盛世,常常赦免一些罪人。但是,那些罪人並沒有感念陛下的恩德,被釋放後,還是繼續為惡。天降異象,正是為了懲罰這些犯罪的人。”

匡衡的回答一下子引起了元帝的重視,他追問道:“那麼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匡衡說:“臣下研究《詩經》,略微有些心得。《國風》的幾篇,對於如今的形勢,很有意義。臣以為,陛下應該改變百姓的習俗,以禮教化,長此下去,禮義謙讓的美德就養成了。百姓的習俗得以改善,上天自然不會降下災難。”緊跟著,匡衡又詳細解釋了一番他的治國之道,大多是儒術推崇的理論。這一切,非常符合元帝的胃口,聽得他“哈哈”大笑,不斷稱讚匡衡的才能。

沒過多久,匡衡平步青雲,官越做越大,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太子少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師,教導他的學識和品行。匡衡沒有辜負元帝的信任,在教導太子的同時,他心繫報效國家,常常給元帝寫奏摺,表達對朝政的看法和自己獨特的觀點。因為他很喜歡引用《詩經》中的詩歌,更和儒術結合起來,很得元帝的歡心。元帝常常對大臣們說:“匡衡這個人,有大才,足以擔任公卿的職位。”

公卿,即“三公九卿”的簡稱,夏朝始設,周代沿襲,“公”指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官員或者爵位的稱謂。在古代,公卿亦代指大夫。

果然,沒過幾年,匡衡升任為御史大夫。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匡衡走上了人生的最巔峰,他取代韋玄成擔任丞相,並且被封為樂安侯,並賜予了六百戶的封地。

這些封地,是匡衡最大的榮耀,也是他跌下神壇的第一根稻草。

…………

原創作品,轉載請標明出處,請勿商用。

作者:西陵下,已出版小說三本,散文兩部,閒時研讀歷史,好儒道,精詩詞。歡迎讀者朋友關注我,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