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的教義

避險的教義

文/劉文財 博士

避險聯盟網:中國首家獨立企業風險對沖服務平臺,提供應對匯率、商品、權益、利率與信用這五大類風險的定製化解決方案及人才與技術支持。我們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透明,更低成本的服務以提升客戶價值。

作者/劉文財 博士,避險聯盟網創始人、星達偉業資產總經理、上海財經大學客座教授

諸行無常與經濟世界中的不確定性

佛陀在觀察自己的身心過程中,發現了宇宙的真諦。他首先審視自己的身體,他發現這個看似堅固實在的身體,是由許多極微粒子組成的,而這些粒子也不具有堅實性,不斷地生起又滅去,就像一股振動之流。接著他檢查自己的心,他發現心由四種運作過程所組成:認知(識蘊)、辨別(想蘊)、感受(受蘊)以及習性反應(行蘊)。這四種心的運行,遠比組成物質實相的粒子變化得更快。當感官接觸到任何物質的瞬間,這四種心理運作過程就如電光石火般,迅速地發生。隨著接下來每一接觸的瞬間,這四個過程都一再重複。推而廣之,佛陀發現,整個有生命或無生命的宇宙,都處在一種持續的變化狀態之中——不斷的生起又滅去,一閃即逝。所以佛陀頓悟,萬事萬物,因心而生,至要為心,萬法唯心造(哈特,2009)。而心在電光石火之間即有了幾百萬兆次的變化,由此可見,諸行無常!

心的習性反應既是苦的起因,也是經濟世界中不確定性的來源。佛陀發現,我們是對內在的感受作出習性反應,而不是對外在的事物作反應。最早區分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美國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也說:“我們不是對我們感知的東西作出反應,而總是對我們推斷的東西作出反應(奈特,1921)。”他們的認知完全一致,也與生物學的研究結論吻合。經濟中所有關於選擇的問題都與未來發生的事情相關。這些事情既可能馬上就會發生,也可能過段時間才會發生。因此,經濟中的選擇問題,必定在一定程度上與未知的事情相關。在某些情況下,行為主體擁有充分的信息,或者能獲取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的準確概率分佈,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即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並不擁有這些信息,甚至根本不知道這些信息,也無法估計概率分佈。

因此,經濟行為主體普通形式的意識行為,就是根據現在的情況推斷出未來情況的變化的行為。我們必須推斷出,如果沒有我們的介入,未來的情況會怎麼樣,以及由於我們的行為,未來的情況會發生什麼變化。這些過程沒有一個是絕對不出錯的,或者說,是準確而完美的。我們並不能感知現在的本來面目及其完整面目,也不能極可靠地根據現在推斷出未來,我們甚至不能準確地知道自己行為的結果。行為是以看法為依據的,這種看法多少是有根據並有確切含義的,這就是說,我們既不會對事物一無所知,也不具有完整和完全的知識,我們只有不完全的知識,由此造成了經濟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也如同沙克爾所說:“每個人都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努力想象未來的樣子,這種想象過程是其決策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當人們在探索時,人們以想象為依據不斷對自己的行動或策略進行調整、捨棄或替換。總之,人們是在利用歸納在不斷前行。這種探索行為的不斷實現,導致了經濟中永恆存在的布朗運動。由於行為主體的探索、學習並適應,經濟永遠都處於破壞性運動之中(阿瑟,2018)。

在股票市場上,這一點更顯而易見,每個投資者的預測創造了他們試圖預測的世界。股票價格是由交易者的預期產生的,同時這些預期又是基於對他人的預期的預期而形成的。這也是索羅斯所說“反身性”。所以,他認為市場永遠是錯的,歷史的進程由參與者的錯覺塑造的(索羅斯,1987)。那些看起來沒有理由的波動實際上最平常不過了,因為這個群體的心念在不斷變動,前一秒鐘投資者還認為自己買的股票是對的,下一秒鐘就可能後悔了。有外部信息衝擊時,股市會有波動;沒有外部衝擊,股市也會波動,有時甚至會產生巨幅波動。泡沫與崩盤也是這個市場正常的現象。

當下避險、未來少憂

佛陀找到了苦的起因,也就進一步找到了止息苦的方法。佛陀在對弟子最重要的開示之一——《婆羅門加羅經》中說:“藉著如實地觀察感受的生起和滅去,藉著如實地觀察感受的滋味,藉著如實地觀察感受所含藏的危機,藉著如實地觀察從感受中脫離,覺者獲得自在和解脫。”去除因習性所造成的盲目反應,切斷連鎖反應,所有的痛苦也就止息了,於是就成覺者了,就獲得了自在和解脫。

同理,奈特區分了風險與不確定性,認為風險是可度量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是指不可度量的不確定性。由此,他也找到企業利潤的真正來源是承擔了不確定性,而不是承擔了風險。因為風險可以通過保險或衍生產品規避掉,它已構成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正如他引用了馮·曼戈爾特的例子,瓶子的爆裂並沒有把一種不確定性或危險引入生產香檳酒的行業,因為在任何生產者的生產活動中,瓶子爆裂的比例實際上是固定的,並且是已知的,因此這一比例是大是小不是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這種損失已經成了這一行業的一種固定成本,這種成本像任何為了勞動或材料或任何其他東西所給出的支出一樣,被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奈特,1921)。

企業主如果認識到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區別,並能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採用適當的方法或工具來規避風險,防止風險成為影響企業利潤波動的因素,進而成為影響企業下一期決策的原因,避免陷入風險所造成的循環陷阱,那麼他們也就成為了企業經營的“覺者”。正如佛法所說,未來的結果取決於當下的選擇。企業主想要一個好的經營結果,就需要當下避險。當然,當下避險並不是企業不顧成本情況,價格是否合適等,就去盲目避險,而是樹立當下避險的理念與意識,並事前建立制度與操作流程,一旦市場出現好於預算成本的價格時,無論是原材料、成品或是匯率、利率,企業就去執行避險操作,這樣,企業主對未來的憂慮就會少一些,就能更加從容的規劃未來的發展,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立於不敗之地。當下避險,未來少憂!

不確定性世界中的企業避險戒律

任何人要想修成正法,都必須從持戒開始。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在拙作《避險的智慧》一書中(劉文財,2018),筆者提出避險智慧的七大支柱,企業主要達到避險的智慧,修煉成為避險的“覺者”,也需要堅守以下戒律:

一戒忘了初心,避險變投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世界裡,企業的初心是把可以度量的不確定性,即風險,進行適當的規避。不避險,企業暴露在自己不擅長、不熟悉領域的風險下,那是投機。如一些製造業、外貿企業暴露在匯率的風險下,沒有采取適當的避險措施,那麼他們就是在匯率上投機。然而,有些企業採取了避險措施,但在避險過程中,忘了初心,慢慢變成了投機交易。出現這種情形,對企業來說比不避險更加危險。因為他們已被對沖的工具,即衍生產品的魔性,所吸引,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很大的可能以悲劇收場。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場外原油期權市場上避險變投機,最後投機失敗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二戒忘了目標,盲信而衝動。避險是企業規避未來出現損失的可能性,但卻需要企業當下做決策。因此,預算目標就是企業當下決策的重要依據。然而,有些企業卻被金融市場價格波動所吸引,漸漸把預算目標忘在了一邊,喜歡上預測未來價格的走勢。有些企業主甚至盲目自信,在自己根本不擅長的領域作預測,而且衝動決策,進而錯過了比較好的避險時點,在企業不想要的價格上進行了鎖定,達不到好的避險效果。2008年,幾家國有航空公司在原油避險上就吃了這個虧。

三戒貪小便宜,因小而失大。由於避險不是免費的午餐,需要企業支付必要的成本,如用遠期、期貨則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如用期權,則需要繳納期權費。而企業不喜歡一開始就付出費用,一些金融機構也摸準了企業的心理,設計出零成本、複雜結構的避險產品。企業往往把注意力聚焦在零成本上,卻忽視了複雜產品結構所隱藏的風險,極有可能導致因小失大的結果。2008年,中信泰富在澳元上避險失敗,鉅虧147億港幣就是一個典型因小失大的例子。

四戒有章不循,內控如虛設。一些企業認識到避險的重要性,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避險交易管理制度,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規則制度進行,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最後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如深南電於2008年10月21日發佈公告稱:2008 年3 月12 日,公司有關人員在未獲公司授權下與傑潤公司簽訂了兩份合約的確認書。公司人員在沒有取得授權的情況下與境外投行簽定場外原油衍生品交易,導致公司在此次交易中蒙受巨大損失。

五戒盲目考核,節外而生枝

。績效考核是企業管理的基本制度,但企業避險卻不適合進行績效考核。正如屢獲全球最佳避險實踐的空中客車公司所說:“財務委員會決定避險策略,並確定‘速度網格’相關避險參數,這個路線圖為避險執行小組提供了保護。在已經給定指引的情況下避險,再進行考核,對交易員是不公平的。公司已經告訴交易員哪些是允許做的,因此,沒有必要就他們是否達到目標進行處罰或激勵。公司的目標是規避風險,公司並不需要交易員在美元上有多少的創造性。實踐表明,沒有人能打敗市場(劉文財,2018)。”如果企業在避險交易上進行考核,極有可能適得其反,節外生枝,導致交易員鋌而走險,反而會導致避險交易失敗,併產生額外的損失。

避險聯盟網是企業避險修煉的“雲道場”

放眼世界,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許多企業已經修得了避險的正果。據國際衍生品協會ISDA統計,在全球500強公司中,超過90%以上的公司運用衍生品進行避險,覆蓋外匯、利率、商品、股票與信用等資產類別的衍生品。在美國S&P500指數中,有超過80%的公司利用衍生品進行避險。在我國,近年來,由於匯率、大宗商品價格等波動加大,企業避險意識也在逐年增強,上市公司發佈套保公告的數量在逐年增加。2018年,有230家上市公司發過套保公告;2019年上半年,有178家上市公司發過套保公告。但企業避險的總體比例還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去甚遠。眾多中小企業還沒有樹立起避險的意識,不懂避險的技巧,也缺乏相應的避險專業人才。

鑑於此,筆者創立了避險聯盟網(www.d-union.net),為廣大需要風險規避的企業提供獨立、公正、專業的第三方服務。避險聯盟網通過避險案例、研究報告、行業洞見、避險學院等欄目為企業提供避險的理念、知識與操作技巧的交流與提升;通過提交避險需求欄目,為企業尋找到合適的避險服務解決方案;通過會員中心欄目,為企業提供避險交易執行、登記等管家服務。

避險聯盟網的初心是為企業找到更低成本的避險服務,以聯盟的形式構建一個實體企業跟金融機構能坦誠交流,互惠互利的平臺,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正如佛教的道場是眾生修心的場所,企業在避險的路上也需要不斷修煉心性,避險聯盟網將成為企業修煉避險之道、獲得避險正知正見、樹立避險正念、提升避險智慧的“雲道場”。

諾貝爾經濟學者獲得者肯尼斯·阿羅說:“對我而言,我們對社會中和自然界事物運作方式的瞭解就像一團團模糊不清的雲。不論是歷史的必然性,重大的外交計劃,還是關於經濟政策的激進觀點,信仰確定性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禍端。對個人或社會而言,開發具有廣泛影響的政策時,謹慎是必需的,因為我們無法預測結果。”筆者相信絕大多數企業知道這個道理,並深受不確定性的困擾,但做到知行合一的確並非易事。那就請大家到避險聯盟網這個“雲道場”來修煉吧。正如《心經》所言:“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參考文獻

1、威廉·哈特,內觀,海南出版社,2009.

2、弗蘭克·奈特,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商務印書館,2006

3、布萊恩·阿瑟,複雜經濟學:經濟思想的新框架,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4、喬治·索羅斯,金融鍊金術,海南出版社,1987

5、劉文財、李路,避險的智慧:從國家、企業到個人的財富管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