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嶽不群(下)

談談嶽不群(上)


前文提到過,劍宗氣宗火併是爭奪華山最高權力的一次政治火併,氣宗贏了但贏得不光彩,而嶽不群為了穩固自己的華山掌門地位肯定是要大力壓制劍宗的勢力,結果自己最得意的大弟子居然就在自己面前耍起了劍宗絕學,雖說是扳回了自己的面子,但這無疑使他驚出一身冷汗,要是自己這個弟子和劍宗串通一氣反過頭來向自己逼宮,自己真吃不消。

談談嶽不群(下)

這事後來在嶽不群的訓斥和桃谷六仙的亂入中草草了事,但結果肯定是嚴重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打那天起,一道陰冷疑懼的目光就射向了令狐沖的後背。雖然他號稱君子劍,雖然他溫良恭儉讓,但是隻要敢觸碰我的權利,我就要你的命!!我相信,這是那天過後,嶽先生的真實想法。

之後的事件,更加加重了嶽不群的嫉恨。藥王廟一戰,令一個人打退所有的敵人,儘管救了華山所有人,但是也讓嶽掌門的臉面掃地。要是弟子一人能撐起全派的存亡,還要你這個過氣掌門幹什麼?

談談嶽不群(下)

我想,即便弟子們不這麼想,嶽不群也一定考慮到這層問題,更何況,這事要是傳出去了,被左冷禪這種人加以利用,自己的政治籌碼不又被削弱了?想到此,嶽不群一定會恨得牙癢癢的。而且,在他看來,令狐沖已經成為了劍宗的代言人,要是讓他一天天這麼表現下去,自己這個氣宗掌門還怎麼混?嶽不群肯定會覺得自己的位子越來越岌岌可危,也就越來越仇視這個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了。

而五霸崗事件,則徹底讓嶽不群斷絕了對令狐沖的所有慈念(如果還有的話),五霸崗上的群豪,都只認令狐沖不認他這長輩,讓他在自己的門人面前下不來臺。他肯定會猜想,這小子聲勢如此浩大,要是他藉機逼個宮謀個反什麼的,自己是絕難抵禦的。

何況這事要是傳出去,外界的人(主要是左冷禪)說他的弟子勾結邪教中人,於自己肯定脫不了干係,自己苦心經營的十幾載君子名譽,肯定付諸東流。所以,五霸崗事件,事實上把嶽不群逼近了死衚衕。在權衡了自己的奪權大計和自己的兒女情長(如果有的話)之後,他果斷放棄了令狐沖,以其結交奸邪的名義離他而去。

從之後的事情看,嶽不群對他是真動了殺心,估計此時的令狐沖,在嶽不群的眼裡,已經升級為了自己的潛在最大政治敵人,那麼能讓他早死,自己就多一份奪權的勝算,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之後的嶽不群對令狐沖那麼絕情,他通過栽贓和驅逐令狐沖解決了內部挑戰,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他自己憋屈,倒沒造成多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不怎麼害人,但是,外部的左冷禪可就沒那麼簡單了,幾次都差點致自己於死地。

談談嶽不群(下)

劍宗挑釁,藥王廟一戰,幾次都使得華山派陷入絕境,藥王廟一戰更是搭上了嶽不群徒弟的性命,要不是令狐沖的奮戰,華山派被凌辱屠殺殆盡也是很簡單的事。由是可知,當時的嶽不群有多麼弱小。不過也因為他這麼低劣的表現和令狐沖越來越惹眼的地位,使得左冷禪暫時放下了嶽不群而針對令狐沖。

反正,華山有勞德諾做臥底就可以了,諒嶽不群這點本事也奈何不了自己,保持著這種想法的左冷禪開始把矛頭對準了令狐沖。而抓住喘息之機的嶽不群則抓緊時間篡奪辟邪劍譜並殺害了殷白羅,並在少林寺一戰裡故意示弱給左冷禪看,和左冷禪定下了口頭約定,即他默許左冷禪可以誅殺令狐沖而自己絕不插手。於是左冷禪更加看不起嶽不群。而嶽不群也借令狐衝成功脫身,擺脫了左冷禪的威逼,同時還可以借他的手第二次除掉潛在的敵人(第一次是恆山派的師太,是嶽不群下的毒手),這招金蟬脫殼使得漂亮。

談談嶽不群(下)

書至此,不得不感嘆嶽不群的思慮之深,在夾縫中如此艱難地求著生存,還能預判到武林未來的走勢並適應再加以利用,等待時機改變自己的命運,衝這一點,其笑書中第一陰謀家之稱號實至名歸。在做了極其周密的準備之後,嶽不群在嵩山頂上驚天一戰,鹹魚翻身,終於奪取了武林盟主的寶座,武林至尊的滿足感在這一刻靈魂附體,嶽不群總算感到了真正的快意,由衷感到自己那麼多年的苦逼是值得的。

可惜,值得了幾個月。

就在嶽不群“登基”之後的幾個月裡,他先遭遇妻離子散,後是想算計任盈盈失敗反被她用三尸腦神丹牽制的無可奈何,最後竟然被一個小尼姑給刺死(儀琳),可以說,在嶽不群登上權力頂峰之後,他壓根就沒順利過,反倒還是受多方牽制,最後滑稽的死於非命。

談談嶽不群(下)

幾個月的時間,就讓他從所謂的武林至尊滑落到一個枉死的獨夫,這樣的結局,實在很戲劇,很悲慘,很無奈。可以視為金先生對於政治人物的一個強有力的反諷,拿嶽不群的大起大落和死於非命,作為一種諷刺,一種告誡,和一種規勸,意即即便你得到了無上的權利,但你也會付出高昂的代價並且不得好死,倒不如清心寡慾,明事理知好歹來的實在和善終。而在我看來,全書中最具有現實意義的就是這位嶽先生。

因為普通人裡肯定見不到令狐沖和任盈盈,反倒是嶽不群和林平之們更普遍。他們或許一開始並不強大,起點不高,不招人待見而受到了這樣那樣的苦,但是依舊有著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渴望。他們被人輕視和侮辱的越甚,則那渴望越加強烈。而由於往往身處社會底層,他們更能感受到人情的冷酷,道德的虛弱,創業的艱難,意識到想要往上爬時要靠自己的奮鬥。

應該說,這份自覺是值得尊敬的,正是這種精神鑄就了一個個催人奮進的史話。然而,勵志歸勵志,這些人如何堅守道德,則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道德實際上是一種大家準則,是群體意志對於個人的規範,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道德與否總有他人來評價。而人性的自私,註定了在沒有信仰和自省文化的國度裡道德的堅守只能看自己的修養了,於是不幸產生了一大幫子的偽君子和真小人。

談談嶽不群(下)

前者是把道德作為工具,忽悠別人可以但自己絕對不會相信,對智商有一定的高要求,成功人士有劉備和嶽不群等人。而由於藝術形象一般有著更強的穿透力,嶽不群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最令我感到悚然的不僅僅是他小人得志之後一步步顯現的狠毒醜惡,而是在他每每對令狐沖們下毒手時,嘴裡念念不忘的居然還是那套道德說教,一面是極其自私醜惡的自我,一面又是句句佔據道德制高點的說教,二者在嶽不群的身上完美的結合,這就是偽君子最可怕的地方。如果我們將這種看似人格分裂的特性看做一個問號,則那個問號是對我們這個對於道德與法度從來沒有劃清過界限的扣問,以及對於獨裁政治制度下人性扭曲,道德淪喪卻還死命拉大旗作虎皮的個體的一種折射與反思,這也是嶽不群身上最具有現實意義的地方。

談談嶽不群(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