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巨无霸,人类时代的象征,命运多舛的安-225运输机

在开始正文之前首先来看一张图,下面的这幅图中的飞机你认出了几个?我们今天不聊干巴巴的数据,咱们来说说关于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的家长里短,也就是图中体积大到超出划线的飞机。

空中巨无霸,人类时代的象征,命运多舛的安-225运输机

从1947年到1991年之间发生了以美国为首北约组织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斗争,但是双方都极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说白了就是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但是又不想真刀真枪的干一仗的这种模式被称为冷战。在这冷战的44年里,双方都造出了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装备,创造出了多个世界之最,今天我们聊的安-225就是全世界承载重量最大的运输机,没有之一。

空中巨无霸,人类时代的象征,命运多舛的安-225运输机

图为背着航天飞机的安-225

2020年不是一个好年头,刚开年就让不少网友发出了想重启2020年的感慨,春节前后的一场疫情席卷了整个世界,猝不及防的各国在严重的疫情下不得不将运输能力提到极限,用最快捷的方式从"世界工厂"运大批量的抗疫物资回国,在这种形势下身为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理所应当的出现在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上一次它出现在中国还是在2015年的时候,那时候它是装着奔驰公司的整车生产模具来中国进行交接,我们从它出生开始聊起。

空中巨无霸,人类时代的象征,命运多舛的安-225运输机

图为打开机首的安-225

1985年,安-225正式开始研制,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它在它苏联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孕育,三年后,也就是1988年,安-225已经有了雏型,这个时候相当于孕妈临盆前的胎儿,整个躯干都已经发育完全。1989年安-225正式开始服役,也就是说这个巨无霸仅仅经历了4年时间就呱呱坠地了,这个时候不得不感慨一下苏联变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这种速度即使是放到现在来看也是非常骇人的。

安-225这个苏联最大(指体积)的飞机的任务是帮一架名为暴风雪号的航天飞机(就是第二张图它背着的那个小兄弟)和其他的火箭设备串门儿,然而实际上它只工作了一次就暂时失业了,并不是说它惹祸了或者失败了,事实恰恰相反,它将这唯一一次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好,它失业的原因是因为客户没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由于一味的穷兵黩武导致国内经济形势一片低迷,无力继续支撑太空计划,而失去了客户的第二架半成品安-225自然也失去了它继续生产的意义,不得不封存起来吃灰,而当苏联解体后,由于重启安-225生产线需要巨大的成本,经济萎靡的乌克兰自然是无法负担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安-225是一根独苗的局势。这唯一的一架安-225直到2000年才开始复飞。

外观部分

安-225停飞了十多年,我们先来说说这架空中巨无霸的外观,安-225采用的是单边3发双边合计6发的动力系统,6个巨大的涡扇发动机给了这个巨无霸无比澎湃的动力,托这6个发动机的福,它的运载能力也是世界第一,很多网友可能对6个发动机没什么概念,我们最常见的客机一共有两个发动机,也就是说安-225单侧翅膀的发动机数量就比整架客机的发动机数量还要多一个,无论从技术,载重,动力哪个方面来说这可都不是1+1=2的区别。安-225除了它特别大的体型之外,他的双垂直尾翼也是非常有标识度的特点之一,因为安-225的体型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单垂直尾翼会让它变得特别难操控,如果想让它单垂直尾翼且容易操控的话那就必须增加其重量而导致起飞时尾部过重,不光光是因为它的体型原因,就像前文所说到过的那样,安-225设计的初衷是用来背航天飞机的,没错是背,就是把航天飞机放到它的背上,设计成双垂直尾翼会让它的气动性能更加的优秀,更加便于操作,无独有偶,美国方面用来运输航天飞机的波音747也采取了在飞机两侧增加垂直尾翼的方法来增加气动性能。

空中巨无霸,人类时代的象征,命运多舛的安-225运输机

图为安-225的垂直尾翼

众所周知,体型庞大的动物都有无比粗壮的下肢,比如大象,比如犀牛,想必大家也没见过大象长着一副公鸡的腿的吧,在机械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安-225虽然是一架飞机,可为了应对它庞大的体型,苏联方面将它的起落架设计的极为华丽,光鼻轮部分就有四个轮胎,要知道一般的飞机和运输机鼻轮部分只有它的一半,也就是两个轮胎,鼻轮就是飞机鼻子下面的那对负责在地面滑行时转弯的轮子,而它的腹轮部分是由前后7组复轮分左右两排的方式进行排列,因此它有28个轮胎,腹轮顾名思义就是在飞机腹部的轮子,当飞机在地面时它是要负责主要负重的轮子,因此可以把它理解为负重轮,安-225的轮胎加在一起一共高达骇人听闻的32个。

空中巨无霸,人类时代的象征,命运多舛的安-225运输机

图为安-225的腹轮

内部结构及驾驶舱

现在来看看安-225的内部设计,安-225的货仓当初为了运输火箭,所以它的货仓设计的极为平整,里面平整到可以进行地铁的运输,它与绝大多数的货机所选择的开颅式(掀开机首)开启货仓方式一样,驾驶室则设计在主甲板上面的二楼,之所以设计为这种形式也是为了方便大型货物的进出,同时在货仓里装备了起重机。

空中巨无霸,人类时代的象征,命运多舛的安-225运输机

图为安-225的货仓

这么大的一架飞机,你一定认为需要的机组人员很多,然而你错了,驾驶这么大的一架飞机,只需要6个人,最为主要的正副驾驶各一名,两名负责处理和应急机械问题的工程师,还有两名负责载重的积载官,怎么样?这么大的飞机只需要这6个人就能起飞,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空中巨无霸,人类时代的象征,命运多舛的安-225运输机

图为安-225的驾驶室

安-225的体重和它的运载能力

安-225运输机自重约为300吨(暂未公开)最大起飞重量是640吨,减去自重的300吨也就是说它可以背着340吨的物品飞上蓝天,340吨是个什么概念,举个例子,一枚口罩约为3.9克,一架安-225可以运载8500万枚口罩,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了。

体型这么大且载重量如此惊人的一架飞机,它的加油方式都是那么的独特,与所有的飞机一样,安-225两个硕大的翅膀就是它的油箱,它拥有13个独立油箱,最多可以采用70辆加油车的"轮回联泵"技术同时加油,通俗点说就是这70辆加油车不是用来加油的,而是充当一个泵油的角色,这样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将油加满,应该说是泵满。既然加油车充当的是泵油的角色,那油从哪里来的呢?在机场的停机位下面有个井盖,把井盖掀开从里面抽油出来,也就是说地下有个油库,不过这个方法大多是民航机场和一部分的苏联老机场在使用,因为大多敌机在轰炸跑道的时候用的都是钻地弹,一旦把油库引爆就亏大了,所以军用机场还是加油车用的比较多,不但容易疏散,也不至于被一窝端了,至于民用机场采用地下油库的方式,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节省空间吧。

与中国千丝万缕的关联

很多小伙伴可能早都知道了,我国早在2011年就有了购买安-225图纸等一系列技术的传闻,后来笔者特意去查了一下收购它的那个公司,发现已经倒闭了,这一操作瞬间让人回想起了瓦良格号购买时的曲折往事,至于结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空中巨无霸,人类时代的象征,命运多舛的安-225运输机

图为运20

评价

个人认为安-225有很深的历史意义,其一安-225这架巨型运输机代表了当时苏联对武器装备攀比与狂热,同时也表示了在冷战时期美国带给苏联的压力有多大,更能体现出该国家机器一旦开动起来有多么可怕的力量,其二这架飞机也代表了一个极具代表意义的联邦式国家的消亡,在第二架安-225被封存后的不久,曾经无比强大的苏维埃共和国便正式宣告了解体,苏维埃的解体让美国以及世界各国都松了一口气,因为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都各自拥有可以将地球毁灭数次的核武器,一旦打起来将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战争,而是整个人类的末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安-225这种巨型运输机,除了在像今年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外,能派上用场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所以重新生产它也变得无关紧要了起来,因为像这样的飞机,每年光维护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它所存在的意义更像是一个证明,证明人类科技曾经到达过的一个顶峰。同时安-225更是人类的一个时代的象征,如果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安-225的雄伟英姿,也不失为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