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饮酒?这或许并非逃避,而是向往与模仿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

下班后饮酒?这或许并非逃避,而是向往与模仿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

导读:身为职场人,你是如何排解压力的?有的人下班后便倒头大睡、有的人叫上三五好友聚会狂欢、有的人选择与家人度过一段温馨的时光。

但有些人人在下班后,选择端起酒杯,通过酒精去排解自己的苦闷,然后在半醉半醒之间,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夜晚。

这并没有伤害任何人,他们告诉自己,但渐渐的他们发现自己杯不离手,对饮酒的热爱,甚至超过了对生命中一切的热爱。

下班后饮酒?这或许并非逃避,而是向往与模仿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

当饮酒是为了逃避问题

我并不想不去探讨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我也不想去探讨饮酒过量的标准,我更希望聚焦于一个非常有趣却可悲的现象。

近日,我在各大视频、直播网站中,看到许多人直播自己生活时,下班后习惯性的为自己倒满酒杯,全然不顾爱人的白眼与他人的劝阻。

这个场景使我感到熟悉,从小到大我经历过许多类似的场合,甚至于我自己也经历过一段这样的时光。

“父亲为自己倒满的酒杯、聚会时亲友们举起的酒杯、消愁时散乱的酒瓶与庆功时因激动而洒出的酒液”。

有人说饮酒象征着拥有丰裕的物质,毕竟酒的原料来自于救命的粮食,可能在曾经比利时修道院中的修道士看来,利用粮谷酿造并不能饱腹的白酒,本就是一种浪费。

不可否认,酒精确实会使我们暂时的忘却压力,但我却看到许多人由于酒精的关系,反而有了更多的压力。

“一次难以完成、时间紧急的工作安排,使我们精神高度紧张,而饮酒后确实会使我们暂时忘记烦恼,但却缩短了我们可以思考、完成工作的时间。”

我并无法去评判饮酒对于职场人来说,到底是好是坏,但我可以很确定的表示,不受约束、毫无顾忌、习惯性的饮酒,显然是一件坏事。

那么,什么是不受约束、毫无顾忌、习惯性的饮酒呢?我认为我们很需要对其进行一次定义,防止后面的内容由于定义的不同,而使我们的观点产生分歧。

“当我们饮酒不是成功后的欢庆、不是品味半醉半醒的浮生,而是为了逃避问题,那么便成为我所说的坏事。”

但为何会这样?我们有着多种逃避问题的方式,但为何却选择了饮酒?

下班后饮酒?这或许并非逃避,而是向往与模仿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

二、

但,为何要用饮酒逃避问题?

我们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虽然我们希望去克服所有的这些问题,但现实一些说,我们确实没有能力解决所有的问题。

面对那些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了防止我们情绪的崩溃,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选择逃避,但逃避的方法多种多样。

“当我们面临领导的指责,我们可以辞职、可以请假、可以消极,这都是逃避问题的方法。”

但为何我们选择了饮酒?许多人认为,饮酒后的麻痹可以使我们短暂的忘却,但我却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因为麻痹过后往往是无止休的悔恨与痛苦。

或许在这里,很适合我解开那个有趣却又可悲的观点,我们看起来像是为了逃避而饮酒,但实际上我们确实为了解决问题而饮酒。

这听起来有些复杂,更简单一些来说,便是我们希望通过饮酒获得心理上的强化,从而使我们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唯一的问题便是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下班后饮酒?这或许并非逃避,而是向往与模仿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

01 无力与有力

我们为了解决问题而饮酒,这听起来有些荒谬,但我将通过2个角度,来向大家揭示为何我会如此认为。

首先,我们考虑一个下,为什么我们要去逃避问题?答案很简单,无非是我们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我们无法在要求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而无法解决问题,有时是出于能力使然的工作问题,有时是出于情感互动的情绪问题,但无论如何,这都会使我们产生无力感。

“难度高,时间紧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或是与爱人吵架处于冷战之中,当我们无法去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时,无力感油然而生。”

当我们无法解决问题,陷入无力感的负面影响时,我认为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在我们意识中最为有力的对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和我一起回到我们刚刚萌发自我意识时,那时候我们还是一名孩童,我们刚刚意识到“我”的存在。

那时便是我们最为无力的时候,试想一下,那时候我们瘦弱身躯与充足的好奇心,促使我们抚摸、敲打,我们似乎有着无穷的精力去探索这个世界。

但我们的探索过程,往往不会顺利,因为总会有一双从天而降的大手,将我们束缚在希望我们待的位置。

如果说我们在“自我意识”萌芽时被那双大手抱起的过程,是最无力的时刻,那么那双大手,则是我们最先认识到最有力的对象。

那双大手的背后,便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不仅是我们孩童时认为最有力的对象,更是我们整个成长过程,需要不断依靠、不断顺从的对象。

无力的自己,与有力的他们,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下班后饮酒?这或许并非逃避,而是向往与模仿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

02 向往与模仿

当我们无力去解决问题时,最希望怎么办?许多人看到这可能会毫不犹豫的说找其他的办法去解决。

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想,大多数人在面临问题时,比起找其他方法去解决问题,他们更希望成为能解决的那个人。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没有道理,很多人也不会相信会有这种人,但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便会接受这个观点。

“当我们资金窘迫时,会幻想马云的生活,也希望找到马云的成功方法;当我们被领导指责后,便会考虑最受领导喜欢的那个人是如何行事的”。

但很多时候这并非理性的分析,而是一种幻想,幻想我们成为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我相信许多人都体会过,希望一笔天降横财助自己挣脱财务窘境的情况。

这并非无的放矢,从精神分析流派中的重要构成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来看,这很符合其中的代替模型。

如果我们深入一些去看这种幻想,实际上是最无力的我们对最有利的他人进行的模仿,由于模仿的不现实性,使我们将这种模仿局限在了幻想之中。

那么我们回到饮酒这个问题中来,当我们想要逃避问题时选择了饮酒,正是我们在最无力的时候,对最有力对象的模仿。

父母作为我们孩童时期到成长过程中最为有力的对象,正是我们最好的向往、模仿对象,而父母中父亲由于生理特征,使我们认为其具有更为强有力的力量。

而此时,我们选择模仿对象时,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代入我们情绪的、强有力的对象,那么这个形象显然是脆弱时的父亲。

而脆弱的父亲饮酒后舒适的神态,深深的刻在我们脑海之中,使我们产生了相同的行为模仿,这也是为何有的人会选择饮酒逃避,有的人不会的原因之一。

这或许正是理查德·道金斯所说的,我们个体之间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对文化进行传播的文化模仿概念。

也正符合我所说的,逃避的背后是希望获取力量解决问题,但这必然是错误的方式。

下班后饮酒?这或许并非逃避,而是向往与模仿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

三、

改变

这篇文章,我与在座的各位读者,层层的剖析了因逃避问题而选择饮酒背后的原因,我认为能看到这个位置的读者,也不介意和我一起揭开最后一个谜底。

其实这篇文章我更希望使大家认识到一些问题,或者说是纠正一些不被自己察觉的问题根由,但当我写到这,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一个有助于解决这项问题的因素,使我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01 向往与突破

饮酒是对父亲力量的向往,也是对父亲行为的模仿,但无数次醉酒后导致的错误累计,没有人不会感到悔恨与懊恼。

这便是我不吐不快的地方,为什么我们不断悔恨与懊恼,却依然无法停止这种模仿行为?其实我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攻击的行为。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描述了叶藏的一生,从孩童时的刻意讨好,到成年后的放浪形骸,我认为很符合本篇我所讲的内容。

试想一下,孩童时期的刻意讨好,是希望由此获得父亲的认同,但父亲却将其贬低的一文不值,或许父亲的不喜正是来自他刻意的讨好,无论如何,最终他陷入自我攻击之中,认为丧失了做人的权利后,也便没必要去做一名“人”。

如果我们代入一下,我们的饮酒行为是为了解决问题,得到其他人的认同,但却饮酒导致了错误,最终我们也会陷入自我攻击之中。

不过自我攻击并非一切的根源,自我攻击不过是我们多次失望后认知失调促使我们做出的情绪宣泄行为。

真正背后的问题在于,我们希望成为父亲那样有力的人,却目睹了父亲饮酒后如我们一般无力的景象。

从而我们便产生迷茫,我们麻木、机械的重复着饮酒的行为,但失去了那些向往,最终我们不再是模仿,而是沦陷。

下班后饮酒?这或许并非逃避,而是向往与模仿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

四、

最后

感谢各位与我在末尾的此处相会,这篇内容我们从习惯性的饮酒,降到了面对问题的逃避,从逃避讲到了无力,又从无力说到了向往与模仿,最终我们走过自我攻击的独木桥,来到了沦陷。

不论是《低欲望社会》还是《人间失格》等书记,描述的都是一种丧失希望的状态,无非只是深度与否、严重与否的区别。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从父亲身上得到力量感,但并不代表着我们无法从其他的地方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

这篇文章并不会告诉你如何找到自己的力量,我只能尽可能的告诉你在面临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你陷入这种境地之中。

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已经知道自己失去了力量,你已经知道你现有寻找力量的渠道是错误的。

那么这或许便不再是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