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能力不能一步到位。它有三步曲:模仿→透视→创新

会计实践能力不能一步到位。它有三步曲:模仿→透视→创新

会计实践能力不能一步到位。它有三步曲:模仿→透视→创新

讨论会开始之前,确定由会计职业最底层首先发声。目的是如何快速提升会计新人的实践经验。

讨论正题内容:

D会计:我们在大学期间,谈考试答题,不论是学生之间还是与老师讨论问题,可以说个个眉飞色舞。可我在面试中一旦与企业管理者谈财税问题,总是感觉不着边际,无法同时进入一个频道。

C经理:说到底,你们学生的会计实践经验停留在最表层阶段:模仿层面。对业务的实质,你们根本没有准确掌握,当然摸不着头脑。

B老师:谈起会计实践经验,没有哪个会计人,不想渴望快速得到;同时,很多会计新人心中愤愤不平,常说“哪个会计高手都不是从经验为零开始的,现在看不起我们刚入道的会计新人。社会不给我们机会,太不公平。其实,会计职业的实践经验有三个阶段,也是三个层次,即

首先是经历“模仿阶段(层次)”,再到“透视阶段(层次)”,最后是“创新阶段(层次)”。

D会计:我还是第一次把会计经验这样分类的,希望B老师现场给我讲解一下,好让我这个会计新人对会计经验有个深刻认识。

A总:这种经验层次分类,可不是纯理论老师搞得出来的,它需要长期的一线实践经验加以总结的,有很高的会计职业价值,希望B老师给大家好好开导。

B老师:首先讲模仿层次。它是会计毕业生和只取得职称的准会计人最为重要的经验能力。它在正式接手实际工作前,只是按照指导老师给学生一些现有规则、惯例或不成文的习惯,在面对仿真业务,让业务关系人、上司、老板能有一个可预期的业务判断结果。

B老师(继续):模仿层次的会计人只要掌握业务的通常条件、处理标准和程序,形成会计工作的结果。因此,会计毕业生在正式入职前所有的见习、实习和实操培训基本上都处于模仿层面。

B老师(继续):这个阶段的职位也是会计职业中最底层的职位,如往来会计、存货会计、会计统计员、会计文员等。他们都是按照既定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在上司的指导下操作。会计人模仿经验的价值是容易接受符合规则的业务状态,并能高效率完成工作。

C经理:我来举个例子,看是不是这个层面的经验?如我企业主管会计要求存货会计统计2018年12月的完工产成品入库数量,用于成本核算。结果发现,其数据与车间统计的数量是一致的,因为其统计的方法、标准和过程,一般由主管会计做了具体安排,存货会计已完全照做。

B老师:一致的情况有,不一致的情况也不少若不一致,原因在哪里?这时存货会计在第一次经历时,基本上是没有思维方法的,还得靠主管会计给出指导,结果发现产成品在车间与仓库之间有个时间差,要人为调整一致才行。这是个重要因素;此外,重复或漏单也是常见的差错因素。

C经理:我来举个具体数据。车间统计数量是100万个,会计按仓库统计数量为95万个,经详细核查,发现有个5万个入库单在12月31日车间已出库,而在仓库到了下个月1日,仓库列入下月份数据。这时可以把这个5万个数量让仓库调整到12月31日。

A总:原来一个小的数据统计还这么复杂,还是我们做老板的小看了会计数据来源的复杂程度。要为以后的会计工作提供足够支持才对。

B老师:会计人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业务与规范是有差距的,经常出现与模仿业务不同的例外工作,怎么办呢?这就是会计人逐步进入透视层面的开始。

会计实践能力不能一步到位。它有三步曲:模仿→透视→创新

模仿阶段就是按指定的规范去操作

D会计:模仿层面,我算是基本上懂了,那么请B老师给我们讲讲透视层面吧。

B老师:透视层面,是会计人在实际工作中从多变环境、多变条件、多变业务目标中,掌握直至摸透会计工作的规律和特征,让会计人在业务中能够自行发现、自我判断,结合上司或老板的指导意见形成一个合理处理方法。

B老师(继续):这个层面的会计人就是本职位的熟手,能够对本职位常见的业务应付自如。一般情况,见习和实习是无法达到透视层面,部分实操培训可以进入透视层面。学会透视业务是会计工作最好的状态。当然如何透视,还与人的专业深度和广度、性格特征、悟性能力等有一定的关联。

C经理:当一个会计人在某个职位工作两三年之后,几乎常见模仿业务全部经历过,同时也见识了各种不同例外业务的处理方法,这些业务经过会计人加以经验总结,可能透视业务各个层面的运作规律。B老师,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B老师:比我说的更接地气。在掌握了职位工作全部业务后,不论面对何种业务,都能看透业务的本质,可立即形成一个或几个备用方案,做到胸有成竹,不惊慌不害怕。

C经理:的确如此。这个层面的会计人,与模仿层面的会计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面对业务能迅速抓住核心,找出关键,不会象模仿会计人一样,面对业务总有一种紧张感,生怕出错,看不懂的业务,也无法理清头绪。

C经理(继续):透视层面的业务例子太多了,业务与发票的多重对应关系、会计科目如何运用、税务风险在不同业务环节的风险点、会计数据如何与业务对应、民营企业为什么总爱搞两套帐,会计工作的风险如何规避,等等。

A总:原来认为只是搞“加减乘除”运算的工作,不是那么简单。尤其是C经理现在所说的,正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D会计:

这个层面的我都能听懂,但是没有实际体会,希望在实操培训中有更多的例子来强化这个层面的理解。

B老师:透视层面是个渐进的过程,没有尽头。不同的职位,不同的时间段,对透视的理解是不同的,境界会逐步提升。

B老师(继续):在一个会计人几乎掌握了本职位所有业务的透视层面,这时他懂得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目标,学会掌握如何创新更好的方法和方案来解决问题。至此,就进入创新层面。

A总:我们做企业最关注这个层面。总感觉财务工作没有创新,喜欢按部就班。

D会计:财务会计工作也可以创新?不就是遵守规则办事就行了吗?

会计实践能力不能一步到位。它有三步曲:模仿→透视→创新

透过业务看出怎样的目的和利益关系

B老师:创新是财务工作的最高境界。财务创新与科技创新是有本质区别的(科技创新往往以官方注册为标准或形成的技术秘密,别混为一谈。财务创新就是在环境、新情况、新条件、新目标随时产生新的方法与方案。若前期经验的利用,不是创新;若前期没有先例,就是财务创新。

注意:科技创新往往以官方注册为标准或形成的技术秘密。而财务创新类似于“技术秘密”。

C经理:可以这么理解么?创新层次,是会计职业人,经常给各业务部门的财务问题,以及财务部门的内部问题给出新的解决方案,并让企业经营顺利开展。

B老师:是的,它是建立在透视业务的深度与广度基础之上的。会计职业的创新的常见因素有:时间、地点、法规、企业内部规章、财务管理战略、业务条件、业务环境、业务目标等,这些都是创新方法或方案的影响因素。

B老师(继续):创新运用最多的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财务创新既考虑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也要考虑其利弊得失。

C经理:一般情况,职位层次越高,面对的问题层出不穷,越需要创新思维,不管是本职位的业务问题需要创新,还是下属业务问题也需要创新。从职业价值看,创新层面的价值最高,其次是透视层面,价值最低的是模仿层面。

B老师:你说的非常正确。

A总:讲得非常好,一般企业就是需要财务创新的人才。D会计,你要努力达到这个职业水平。

D会计:虽然财务创新,我还是概念上的理解,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随时给出解决方案,而且不是自已以前经历过的,这样的方法与方案就是创新。可以这么理解吗?

B老师:

尤其是象你这样经验不足的会计新人,要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在切身经历的模仿业务之下,通过实际业务多种情形的综合领悟之后,才能总结和透视相关会计业务的本质;只有透视了会计业务的上下左右各环节系统本质之后,综合各种因素就可以用创新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慢慢理解吧。

B老师(继续):最后给大家总结,没有透视业务的本质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创新方法的利用是需要权限配合才有价值的。你看,职位越高的人,财务创新越多,就是这个道理。

会计实践能力不能一步到位。它有三步曲:模仿→透视→创新

根据业务所有的关键因素,可以形成一个可行的新方案

谢谢大家一起讨论“会计实践经验三步曲:模仿→透视→创新”。欢迎阅读者也参与进来留言发表意见。

会计实践能力不能一步到位。它有三步曲:模仿→透视→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