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我覺得有些人只對生活的艱苦灰心喪氣,因此把時間都浪費在灰心喪氣裡,我們稱之為憤怒,對事物的整體視而不見,對所有能夠成功的微小元素視而不見。——《風雨哈佛路》

01不幸的境遇很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

《風雨哈佛路》的主角麗茲,父母都是癮君子,一家人住在貧民窟,母親患有精神分裂,並且毒癮一犯就要帶著家裡僅有的生活費出去吸毒,而父親呢,即使看見,也什麼都不會做,只會習得性無助的說一句“他是女權主義者”。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麗茲一邊要照顧母親,一邊又要很懂事的出去乞討,甚至是去翻垃圾桶,撿被人吃剩的食物,來填飽肚子,她呢,也從來不洗澡,甚至身上長了蝨子,有異味,內衣穿到爛掉才丟,父母也不會過問。

這樣的生存環境,很容易讓人產生習得性無助。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卻造就了一個哈佛女孩麗茲。麗茲身邊的很多人,都已經放棄了生活,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不想再去改變目前的現狀,這種狀態其實是一種習得性無助。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美國精神病理學終身成就獎的賽裡格曼就曾做過一組習得性無助的實驗:他把學生分為三組,第一,二組讓她們去聽噪音,第三組不聽任何的噪音,最後測試他們的反應。

結果發現,聽了噪音的前兩組人,第一組會一直被噪音干擾,第二組不會,受到干擾的人在做“手指穿梭箱”和字母排列的實驗時,這種干擾會一直存在,而沒有受到干擾的第二,第三組則不會被噪音所影響。

而一直被噪音干擾的人,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他們很容易在失敗之後,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錯;也很可能他們這一次的問題將會影響到他們以後的生活;有的人甚至會認為這個問題是沒辦法改變的。

而被這種噪音干擾,產生習得性無助的原因有好幾種,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02這些不幸是如何對我們的人生造成傷害的?

1不好狀態的一次次累積,讓我們產生習得性無助

在《風雨哈佛路》中,主角麗茲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糟糕的生存環境,讓他們一次次的失敗,甚至產生自我懷疑,在長期得不到正向的反饋之後,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想想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是這樣,剛進公司興致滿滿,但是待了沒多久,就對生活感到很無力了,因為覺得不管我說什麼,老闆都不聽,老闆不理解我,老闆想的東西好奇怪,甚至有的人會覺得老闆處處針對自己,心裡面特不爽。

而這樣的境況,我們也曾想過改變,比如努力的考公務員,考教師資格證,考研....不停的加班,每天的生活都是擠地鐵和公交,而且如果是在大城市,又沒錢住離公司近的房子,每天上下班4,5小時,大部分精力都浪費在坐車上了。

可是實際境況呢,好像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我們很絕望,明明那麼努力,最後呢,升職加薪沒望,人際圈子也越來越窄了,長期沒有正面的反饋,慢慢的也就變成我們最不喜歡的老油條了。

消極地面對生活,經常沒有意志力去戰勝困境,而且相當依賴別人的意見和幫助。所以很多事情,我們還沒有去做,就放棄了。但其實,誰不想改變?但是這種習得無助真的讓我好無能為力。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2不恰當的評估,會影響判斷,造成習得性無助

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讓我在看到別人成功的時候,會很自然的貶低自己,或者是看到別人的成功,不屑一顧,我會認為他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的起點就比我高。

要說你的家境對你真的沒有影響嘛,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家境越好,你成功的幾率越大,但是並不是說環境不好,你就不能改變。

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曾說:

在這種失去希望,感到沒有出路的時候,我們渡過難關所需的自控力也會大大的降低....注意力也會變得不集中。那些對於普通人來說那些幾乎用不著自己有限的自控及決斷能力做的事情,窮人則需要不斷地運用這種能力。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而一個人的自控力和決斷力又是有限的,所以,富人比窮人更容易成功,身體上健全的人比一些有缺陷的人更容易做成一件事情。之前《超級演說家》有一個勵志的演講家叫做崔萬志。

大學畢業的他,因為身體上的殘疾(小時候,因為臍帶纏繞,造成了腦部缺氧,行走不便,語言不暢),找不到工作,大學畢業後就擺地攤,開書店,網吧,那會的生活生活十分的艱苦。

他有一句名言我至今記得“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

即使面對身體的這種不便,他仍然努力的生活,他沒有因為自己的現狀,而產生習得性無助,從而放棄生活,相反,他用努力和不放棄,為自己闖出了一片天:

成立了自己的淘寶店,13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他的旗袍品牌成為了全球網商30強,本人呢,在12年成為阿里巴巴全球十大網商,15年拿到《超級演說家》年度冠軍,被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授予“誠信之星”。

他 沒有因為不恰當的評估方式而否定自己,而是在逆境中,越戰越強!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3不正確的歸因理論,會讓我們把所有的失敗都變成自己的無奈

有的時候,我們會認為造成我們現狀的原因是不可控的,無論自己做了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會改變,慢慢的我們的學習動機,就會在我們心理因素的影響下,變低,變得得過且過。

麗茲的好朋友克里斯就是這樣的,在麗茲讓她一起上學的時候,她否定自己,他說像他們這種人一出生,人生就已經毀了,在麗茲準備去哈佛面試的時候,他說他們都是渣滓,還說哈佛是不會要他們這種人的。

他們容易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錯。他們認為問題不僅僅是問題本身,還會影響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使得失敗的影響泛化。他們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被改變的,這些問題造成的失敗,也會對他們產生更長久的消極影響。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03不願意主動克服困難的人,都會變成習得性無助的受害者

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不幸比作是泥潭,那麼我們就是深陷泥潭當中的那個人,我們不願去做任何的努力讓自己的生活得以改善,我們覺得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是源自命運的安排,也就失去了改變的機會。

你覺得生活對你很殘忍,失業,枯燥,減薪,身邊的人個個不上進,現在的工作沒有希望,你把所有的不幸都歸結於外在,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沒有好的家庭背景,是因為我生不逢時。

那你知道嘛, 你最幸運的事情是什麼?你是一個健全人!你會說,這有什麼特別嗎,大家都是啊,那你聽過著名的殘疾人勵志演講家——力克胡哲嗎?

他大學畢業的時候獲得了會計財務規劃雙學位,獲得“歐洲年度青年”稱號,出版書籍《人生不設限》,他在巴拉圭的佈道中,有兩萬人回應願把自己的生命獻給耶穌。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沒有四肢,卻依然熱愛生活的力克胡哲

他曾對數百萬人做演講,激勵啟發了無數的人,因為他沒有四肢,卻依然熱愛生活,他會游泳,會騎馬,會打鼓,會踢足球。所有他想做的事情,他都會努力去做,他沒有因為習得性無助,而告訴自己,我不行。

大家都說他是生命的奇蹟,因為他把最不可能的人生,變得無限精彩,也讓很多人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他能做到,我不能?如果胡哲因為沒有四肢,就產生習得性無助,告訴自己我不行,那他的人生會怎樣?

如果你覺得現狀無能為力,那你去想想那些遭遇不幸,卻依然熱愛生命的人,人生的路到底怎麼走,最後到底還是你說了算,你可以選擇習得性無助的抱怨生活,也可以選擇改變。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04要想改變,就要做到:

1制定合理的目標

我們應該根據現狀,去定製合理的目標。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至少你應該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然後為了遠離那些不要,我們去努力。

《風雨哈佛路》中的麗茲就是因為母親的去世,感覺到這種居無定所,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很可怕。所以為了得到學習的機會,她去救濟院找無家可歸、因AI滋而被隔離的父親,讓父親幫他完成入學的表單填寫。

成為一名學生後,為更快的通過考試,她決心用2年的時間讀完別人4年的課程,老師說她會把自己累死的,但她卻堅持了下來。

並且她的每次考試都拿到了A,她沒日沒夜的學習,即使面對無家可歸的窘境,她也不把這個當做藉口,就著走廊的燈,學習、寫作業,最後回家(其實就是在外流浪),第二天再回來刷牙洗臉。因為她想改變自己的人生。

為了這個目標努力奮鬥,也因為她的努力,成為班裡的第一名,順利的拿到了哈佛的參觀名額,她很羨慕這裡的學生,老師告訴她,你也可以的,他們和你一樣都是普通人,她也因此暗下決心,努力考取哈佛。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為了改變現狀,一邊打工一邊學習的例子

2積極競爭力

即使睡地鐵,在垃圾桶旁撿吃的,父母患有艾滋,還都是癮君子,無法給她那麼多的照顧,她也從來沒有抱怨過,她曾說,我甚至要感謝她,“因為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向前走”。

哪怕因為家裡的無力撫養,她被福利院帶走,看見那些互相毆打,甚至把清潔劑兌在別人沐浴露裡面的報復行為時,她產生巨大的心靈衝擊,感到非常害怕,但她對生活的積極性並沒有受到影響,她對媽媽說:我愛你,她會去照顧生病的母親,並且善於發現母親的優點,感受到這種溫暖。

在母親去世後,為了上學,她去找父親,而面對爸爸,她也是很感激的,她說如果沒有爸爸,她就不可能認識到如此有趣的事情,當所有人都在談論du品或者sex的時候,只有爸爸依然在看書和學習,即使他的父親什麼都不關心,不過問,她也仍然覺得感激。

而考上哈佛之後,她也說“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毀了麗茲,反而讓她更加的耀眼。

因為真正成熟的人,是你明明瞭解人性的黑暗,但仍然用善良作為做人的標準。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母親拿著僅有的生活費去吸du,麗茲擔心的跟在後面,餓了就撿垃圾桶的食物吃

3不斷學習

在母親離世後,麗茲說:你會順著一個下降的螺旋到一個更糟的地方,你斷了每一條路,拒絕了每次機會,你會令所有曾經信任你的人都失望。

無家可歸的她,每天在24小時運營的地鐵裡讀書,累了就在地鐵座椅上睡覺,每天算著地鐵坐4個來回到學校剛好開門,而自己也充分的利用這段時間來看書,所以,每天她總是最後一個離校,最早到校的。

打工的時候,他把一張張的教材貼在洗碗槽上,一邊刷碗,一邊學習。所以,努力的她也在每次考試中取得了A的好成績,作為第一名,得到了哈佛的參觀機會,她說那裡“難以想象的好”。她話說:“我想和他們平起平坐,而不是在他們的腳下,我想要去哈佛更好的發展,讀所有最好的書”

想想,如果麗茲不能夠克服自己的這種習得性無助,不去學習,不努力,那她的人生會怎樣?

“有時,當你不知道它是什麼,你不能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它,你一定要去做。”

著名的殘疾人勵志大師,力克胡哲曾說:"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4不斷的克服身邊的干擾因素

我敲響了每一扇緊閉的大門,被告知沒那麼多時間,但是那天我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課,只要你堅持敲下去。最終,會有人對你說:YES”

努力的麗茲想上哈佛,雖然拿到了錄取通知,但是自己卻沒有錢去付生活費,直到老師告訴她,有一筆紐約時報的獎學金,每年12000美元,4年,她高興極了,努力的去爭取,在她18歲生日那天,遞交出了自己的申請材料。

可是當她拿到哈佛的面試邀請,卻被自己的好朋友克里斯嘲笑,“你認為他們會讓你我這樣的人進哈佛”,還說麗茲和她都是渣滓,但是面對這種嘲笑,她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也因為她的這種堅持,讓她獲得了《紐約時報》獎學金,順利進入哈佛學習。並且通過紐約時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公寓,也讓身患AI滋的父親住回了自己曾經的家,03年哈佛畢業後,轉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電影專業。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彩蛋:《風雨哈佛路》並不是一個虛構的經歷,它是根據Liz Murray真實經歷改編而來,而“麗茲”本人是ManifestLiving的創始人和總監,她也是一名老師、勵志演說家,被總統接見過。她的自傳Breaking Night在2010出版之後,成為《紐約時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每一個成功人士的經歷都是不可複製的,麗茲確實有超乎常人的天賦,但是如果她是一個習得性無助的人,也就不會有之後的成就,正是因為她這種沒有退路的堅持,造就了一個非凡的人生。


《風雨哈佛路》看麗茲的成長史: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習得性無助?

《風雨哈佛路》麗茲的原型,Liz Murray女士

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離開了你,世界照樣轉,現實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一些人的需求一些人的意志要比你更強。雖然說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看到結果,但是不努力你連機會都沒有。

相信,只要足夠努力,就已經足以擊敗百分之八十的競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