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是咱們國家產的

去朋友家吃飯,拌涼菜時發現沒有陳醋,朋友急忙去樓下超市買了瓶某大品牌的,使勁擰開塑料蓋後,裡面還有個帶塑料拉環的密封口,他把食指套在拉環裡使勁一拽,拉環斷了,只好拿過刀來,一邊用刀尖戳塑料密封口,一邊笑著說:“沒錯,是咱們國家產的。”。聽他這麼一說,幾個朋友都相視大笑。

不知道讀者朋友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想喝酸奶,拿著塑料管,用尖部戳著盒上面的塑料膜,幾下之後,塑料管折彎了,尖部也翹了,想從側面掀開塑料膜,得用指甲一點點撬開口,才能使上勁掀開塑料膜。

還有,買回家的塑料袋包裝食品,不少包裝側面沒有便利的小撕口,即便有了,撕不動的很多,不得不再找剪刀。

相信以上不是我個人獨有的經歷(如果是的話,那我真應該去買彩票了),我們的商家也不是沒有“以人為本”的考量,也為消費者做了些考慮,但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兩個商家的問題,是我們絕大多數個體都缺乏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造成的,是我們整個社會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維在作怪。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伊始,朋友圈瘋傳著中美兩國的徵稅清單,很多網友們驚喜地尖叫,“厲害了,我的國”,哪個是發展中國家?哪個是發達國家?不言而喻啊!

沒錯,是咱們國家產的

中美徵稅清單

事實果真如此嗎?僅僅過去幾個月,中興芯片事件被爆,一些工作在電子產品第一線的工程師也陸續撰文披露了這些行業中我們從來不曾知曉的內情,原來我們的電子產品的核心芯片大都要依賴進口,除了需求遠遠大於供應外,絕大多數的芯片我們根本就沒有生產的技術和能力,不進口怎麼辦?我們很多所謂的領先技術,都是站在人家給的“梯子”上的,人家梯子一撤,會有社麼後果?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

沒錯,是咱們國家產的

芯片需求對比

可笑的是,至今還有人遇到問題不從自身找原因,還在一味指責美日歐忘我之心不死,對我們掐脖子封鎖技術才造成現在的結果。

曾經的德國製造跟中國製造一樣,是假冒偽劣產品的代名詞;曾經的日本也跟中國一樣,戰後一片廢墟狼煙,曾經的我們也都知道落後了就會捱打,知恥就要後勇。不同的是,德國和日本都做到了發憤圖強,勵精圖治,不論是工業生產中用到的一顆小小的螺母(中國高鐵離不了的永不鬆動的日本Hard Lock螺母),還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單反相機(德國的萊卡相機和卡爾蔡司鏡頭至今無人超越),都做到了精益求精。中國有什麼?新四大發明:互聯網購物,共享單車,支付寶,高鐵。

可是,如果離開美國人發明的互聯網,開發的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離開智能化信息化,離開從加拿大龐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國阿爾斯通和德國西門子引進的高鐵技術,這四大發明還會有嗎?

沒錯,是咱們國家產的

1969年互聯網誕生

大清300年閉關鎖國期間,歐洲工業革命浪潮洶湧,市場經濟澎湃發展,資本帝國用船堅炮利打開了日本和中國的大門,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正如當年遣唐使帶給日本的中華文化如茶道,文字等一樣,遣“歐”使帶回來的不僅僅是先進的工業技術和管理制度,還有自由民主法制等西方文化。大清朝的國人們,除了吸收了鴉片外,依舊維護著封建的帝制,留著長辮子,裹著三寸金蓮,幻想著靠義和團刀槍不入的身軀維護腐朽沒落的體制。

一個世紀前,日本軍國主義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磨刀霍霍時,中國人還在為被剪掉的辮子痛心疾首,內戰連連,硝煙不斷。八十年前盧溝橋事變後,試圖用血肉築起長城的國軍將士幾乎沒有人見過真坦克,如何能抵擋住炮彈和機槍的攻擊?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會有人相信日寇是被小米加步槍打敗的?

六十年前大yuejin中,舉國上下大鍊鋼鐵,畝產萬斤響徹神州,彼時一邊是mao臺酒依舊供不應求,一邊是餓殍滿道。如果不是上有好大喜功的領導,下有急功近利的基層,人禍本可以避免。

四十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政策,無疑使得老百姓的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聞著炒雞蛋的味道吃窩頭到現在吃雞蛋要挑不含激素的,從買掛麵要託人走後門到現在吃麵要挑不同口味的,從買個自行車要先千方百計弄到票到滿大街自行車拿手機一掃就能騎的,從幾百人各有高招圍觀一臺黑白電視到拿著手機捧著平板開著電腦看著電視隨便挑節目的,我們吃的穿的用的娛樂的水平以幾何式的速度跨進了現代化國家的行列,甚至在互聯網應用方面已經超越了美日歐。

沒錯,是咱們國家產的

World Wide Web 環球信息網

如果四十年前有人說我們被美日歐掐住脖子,封鎖了技術,可是這四十年,物質文化生活都發展了,為什麼電子技術方面還要依靠人家的芯片?

這是因為我們做事的態度並沒有轉變,我們的思維依然沒有改進。中興的芯片事件只是揭開了冰山的一角。

一方面,急功近利掩蓋著投機取巧,好大喜功背後是沆瀣一氣,國家投入到技術開發方面的資金並沒有全部轉化成領先科技,大部分落入了手握審批權的官員的口袋和投機鑽營的磚家的囊中。所以,即便是已經得知了某些事實,卻沒有人去追究他們的任何責任。

另一方面,所謂的社會精英幾乎都湧向來錢快的金融證券互聯網房地產,沒有人肯耐得住寂寞勤勤懇懇踏踏實實鑽研科研技術。當然,也不能都怪他們,試想一下,幹了三年五載沒有成果誰給開工資,誰給他們飯吃,這樣的企業還能活下去嗎?所以,沒有扶持技術創新的大環境,就無法造就出科技方面的奇人巧匠。

我以為,中國如果還是現在的思維和做法,再過多少年,買到的陳錯,還得用刀尖戳,“沒錯,是咱們國家產的”。

沒錯,是咱們國家產的

葭子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