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啥都吃

用一句話形容中國人能吃、愛吃就是: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通通是餐桌美食。在美國氾濫的鯉魚,在中國被做成一道道鯉魚跳龍門;在澳洲成災的兔子被做成雙流老媽兔頭;在德國成災的大閘蟹確是中國餐桌上的貴族;惹得丹麥人不高興的生蠔,在中國只能被養殖才能生存,很多的數據和新聞顯示:中國的人的食譜範圍遠超其他各國。那麼為什麼中國人啥都吃?

第一:中國歷史上多災環境逼得老百姓不能僅僅依賴農作物

中國上下五千年,真正能夠達到全民溫飽的時代其實不多,大部分時期都是多災多難。從三國鏖戰到揚州十日,再到最近的三年自然災害,歷史每次王朝的更迭大部分伴隨著戰爭,饑荒等。在特殊的年代,老百姓有什麼吃什麼。其他國家如歐洲並沒有出現類似中國的王朝更迭,國家大部分時期處於和平狀態,國家統一可以保證基本農作物的供應。歷史上歐洲最嚴重的饑荒發生在1027年,持續了3年,出現吃人的現象,而中國出現人吃人的事件高達72例。社會的動盪,使得農作物耕種的不穩定性,基礎食譜不足,必然由其他食譜彌補,所以中國歷史的動盪讓中國人開拓了更多可食用的東西。

第二:中國餐飲文化的獨特性。

中國飲食偏於“感性”,講究“口味”,要求食物“色、香、味、形”俱全。西方飲食偏於“理性”,講究“營養”,注重攝取食物的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中國烹飪方法奇多:溜、燜、燒、汆、蒸、炸、酥、燴、扒、燉、爆、炒、砂鍋、拔絲等無所不有。菜餚讓人眼花繚亂,很多菜點費工費時,點綴進盤的料不能食用。西方烹飪方法不像中國那樣複雜多變,可食性強,進盤的食品絕大多數都能食用,點綴品就是主菜的配菜。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的多樣性,面對同樣的食材,中國人可以做成眼花繚亂的菜品。就拿美國人不吃的鯉魚:中國人就可以做成:糖醋鯉魚、水煮魚、酸菜魚、清蒸鯉魚、剁椒鯉魚、紅燒鯉魚等。

從這兩點講:中國人之所以啥都吃,很大一部分是中國的歷史和飲食文化所致。中國歷史上的多災多難讓中國人開墾出更多的食材,而中國的烹飪文化的豐富讓這些食材不僅僅能填飽肚子,更帶來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