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此人臨終前悲嘆道:“我死後,大清必亡”,後果真應驗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名號聽著十分響亮,他們四人撐起了當時的清廷,各種響亮的名聲加在他們身上。每一個人去世都得到了全國人的哀悼,然而,除了曾國藩去世得早,剩下的三個人都是帶著遺憾去世的。帶著國之將亡的遺憾,他們不是沒有努力過,但他們弱小的身板撐不起著即將坍塌的大廈。其中,有一個人在病逝前說出的遺言是,我去世後,國家將要滅亡了。


百年前,此人臨終前悲嘆道:“我死後,大清必亡”,後果真應驗


在當時來說,要說誰最先感覺到國家的危難,莫過於是這一批人。所以他們舉辦洋務運動,興辦兵工廠、籌建水軍。左宗棠臨死前的話語全是國家,他請求設立海防大臣,但他沒有時間再看到海防的加強。李鴻章看到了,並一手籌建了北洋水師,可不久後的甲午海戰徹底擊垮了這位老人的心血。

他隨後提出假若要跟日本打,一定要抵抗到底,一定能贏。李鴻章終究也沒有見到國亡,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他抱憾去世。剩下的最後一個人才是最痛苦的,他經歷了這一切,卻比其它三人更近的見到國將亡的前夕,這個人就是張之洞。四人之中,張之洞的年齡是最小的,也是唯一一個沒有上過戰場的,但他的功勞不比其它三人低。


百年前,此人臨終前悲嘆道:“我死後,大清必亡”,後果真應驗


道光十七年(1837年)9月,張之洞出生,他的父親做了一輩子的官,也只是一個小小的知府。張之洞註定要比他的父親走得遠,從小他就十分聰明,四書五經、史學、孫子兵法、六韜他都學過,晚上的時候他喜歡讀書靜靜的思考。道光三十年(1850年),還不到十四歲的張之洞就考上了秀才,兩年後,以第一名的成績中舉。

按照他這樣的實力,早早的進士及第完全有可能,但他直到27歲才去考,一舉中進士。這些年的時間裡,他在幫著父親處理軍務,還有就是結婚生孩子,古人向來講究先成家後立業。到了23歲和24歲,又因為考官是家族的兄長,所以按照慣例迴避。這一來二去之下,就拖到了27歲,不過金子到什麼時候都會發光的。


百年前,此人臨終前悲嘆道:“我死後,大清必亡”,後果真應驗


開始的時候他主要是管理教育方面,湖北、四川的學風被他整頓得很好。光緒五年(1879年),因伊犁朝廷內多有爭執,張之洞上了一封奏摺分析與俄國的條約,很快被兩宮太后召見,而這時的他已經是請流派的首領。因為跟俄國的交涉,他得到了慈禧的賞識,洋務運動無疑是他一生之中的濃墨。光緒十五年(1889年),張之洞成為了湖廣總督,他先後開設多個學堂,又修鐵路,開設漢陽鐵廠。


百年前,此人臨終前悲嘆道:“我死後,大清必亡”,後果真應驗

百年前,此人臨終前悲嘆道:“我死後,大清必亡”,後果真應驗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0月,光緒、慈禧去世,溥儀登基。袁世凱手握重權,載灃打算殺了袁世凱,張之洞表示反對,認為主少國疑。這時李鴻章也早已去世多年,張之洞的生命也將迎來盡頭。


百年前,此人臨終前悲嘆道:“我死後,大清必亡”,後果真應驗


宣統元年(1909年)六月,張之洞病重。八月二十一日,載灃親自來看望這個四朝老臣。他心心念念都是國家,可載灃的反應卻讓他感到悲哀。在載灃走後,張之洞連連嘆道,亡國之音,接著又說我去世後,國運盡矣。他並不是說自己有多麼重要,而是已經看到了亡國的徵兆,他明白,大清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快塌了。這天晚上,張之洞帶著國家將亡的悲痛去世。

參考資料:《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