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年收入10億卻不付酬,還有兩個事實不知要繼續到何時?

翟天臨的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啊?”火了自己,火了北京電影學院,沒想到也順帶著火了知網。

知網年收入10億卻不付酬,還有兩個事實不知要繼續到何時?

知網是什麼東西呢?

簡單點說,知網就是個大型電子數據庫,收錄高校碩博士論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專利等等內容,也收錄一些文藝期刊、報紙、工具書、年鑑等非學術類文章。但總體來講,知網主要是為學術服務。

從事科學研究和學習,從普通大學生到科研人員,幾乎人人都要用到知網,不然你的論文怎麼寫,答辯怎麼過?這也正是為何翟天臨不知知網,迅速引起軒然大波的原因。

提供學術文獻服務,知網並不是唯一,國內也還有維普、萬方等類似數據庫,但從收錄文獻規模之大、之廣來講,其它數據庫均難以望其項背,無法與其抗衡。所以雖然表面來看知網並沒有壟斷論文,實質就是處於壟斷地位。

知網年收入10億卻不付酬,還有兩個事實不知要繼續到何時?

公開資料顯示,知網運營公司是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於1996年在教育部支持下建成。

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其建設年代久遠,1996年啊,很多人還不知道互聯網為何物,知網就已經誕生;其二,知網在最初有一定的半官方背景,這也為它的迅猛發展乃至今天的一家獨大埋下了伏筆。

提供學術文獻查詢、檢索和下載服務,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學術支持,這本身是好事。信息共享,知識更應共享,知網在形式上其實和今天許多的資訊服務平臺(比如今日頭條)很類似。只不過它的內容是學術文獻,主要服務於學術而已。

到底還是文化人聰明啊。各類資訊服務平臺近年來才火爆起來,人家知網20多年前就嗅到了商機。

信息共享確實是好事,問題在於,各類新聞網站也好,資訊服務平臺也罷,人家對讀者都是開放的、免費的,而知網卻是收費的。

2005、2006、2007年,知網的收入分別為1.5億元、2.26億元、2.8億元,到2017年,這個數字更是飆升到9.7億元,毛利達到驚人的61.23%——把公開發表的論文收集到自己數據庫,除了基本的人員、運行費用,它本來也沒有多少成本!

期刊為了擴大影響力,樂於讓發表的論文進入知網,大學和研究機構為了學生和員工的學習科研需要,需要購買知網的服務,知網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做著穩賺不賠的生意。

知網年收入10億卻不付酬,還有兩個事實不知要繼續到何時?

儘管如此,知網還年年漲價,不斷提高服務費用,乃至有些大學(比如北大)還曾宣佈停用知網。可是停了怎麼辦?壟斷之所以有壟斷的底氣,就是它知道你離不開它。

厲害如北大,也只能在短暫停用之後宣佈重啟。

換句話說,明知它貴、明知它壟斷,你還得乖乖掏錢買它。

如果僅僅是服務收費也還罷了,畢竟知網也是公司化運營,更大的問題在於,知網的全部文獻都是來源於廣大科研人員,而知網卻幾乎不向作者付酬,也從沒有取得過作者的授權。

知網表示,它給博士論文著作權人的稿酬是400元知網閱讀卡和100元現金,碩士論文著作權人的稿酬是300元閱讀卡和60元現金,但實際上很多人並沒有收到這個稿酬。至於大量的、作為知網數據庫主體內容的學術期刊論文,更是從沒有稿酬一說。

有人爭辯說,知網沒有經過作者授權但是經過了期刊授權,而作者在期刊發表論文,即表示授權期刊可以傳播自己的論文。且不說從授權期刊到授權知網已經拐了個彎,作者授權給期刊是授權其用於學術傳播與交流,可沒有授權它把論文給別人用來營利啊。

拿別人的論文掙自己的錢,只要你掏錢就可以把論文給你而原作者毫無知情,這樣的交易每天數百萬次發生(知網論文年下載量20億次),置作者著作權保護與何地?

我的論文被收錄,不但拿不到一分錢稿費,還得自己花錢下載我的論文,如此魔幻怪異的事實,知網你還要繼續到何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