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前景和背景的虛實結合怎麼弄?

攝影微談


現在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擁有單反相機的人越來越多,手機攝影功能的迅速發展,社會確實進入了全民攝影時代。

為了留念,留住時間,留下美好的記憶,拍人像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題材。

人像攝影可能在很多人意識中就是那種攝影圈稱之為糖水片的人像作品。

確實這種人像作品挺引人注目的。淺淺的景深,前景和焦外虛化的很漂亮,人很突出。

對焦點之處我們稱之為焦平面。在人像攝影中,人所處的位置的就應該是焦平面(創意攝影把人弄虛除外)。

焦平面與攝影師之間清晰的範圍叫前景深,焦平面到遠處的清晰範圍叫後景深。後景深大於前景深。

焦平面前後清晰範圍稱之為景深。

但,人像攝影細分的話,至少要分為人像攝影和人物攝影兩大類。不同的類別需要的景深並不一致。

人像攝影側重點在於人的特徵;人物攝影既要交代人的特徵,還要交代清楚環境和作品要講述的故事。

這兩者尤其在環境交代程度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從拍攝技術上主要體現在景深的控制和運用。

題主提出的要求前景,背景虛實結合,其實,在技術上就是控制景深或深或淺。

而,景深可以通過對焦距離的遠近變化,利用鏡頭焦距的長短,光圈大小的調整幾種手段來實現前景和背景的虛化程度(景深)。

相機其他條件不變,對焦距離越近,景深就越淺,反之亦然。

比如頭像側面特寫,景深甚至可以淺到幾個毫米,對焦點應該在近處眼睛上,那麼焦點處的眼睛是清晰實在的,處在焦外的眼睛就是模糊的。

所以,要區別是想拍人像特寫還是要拍攝人物或者說是環境人像。

室內棚拍人像攝影多用背景布,要的效果就是突出人的形態特徵,弱化背景或者讓背景很乾淨。這個時候需要光圈收小一些才行,以保證景深足夠。

戶外人像就不同了。

我相信眾多的攝影愛好者拍人像應該是在戶外。

戶外人像攝影,確實需要比較淺的景深。突出人的形態表現,弱化環境。

這就需要根據全身,半身,頭面部特寫等不同的拍攝情況更換鏡頭或調整光圈了。

景深控制的規律是,對焦距離確定了(全身肯定離遠一些),固定的光圈情況下,中長焦比廣角鏡景深淺,虛化效果明顯。

廣角鏡頭(短焦)景深要深的多。

因此,廣角鏡頭通常用來拍環境人像,即,環境交代的很清楚,留念類人像就屬此類。

所用鏡頭焦距固定,如使用85人像定焦頭,那麼,同樣的對焦距離(模特和攝影師之間的距離),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反之亦然。

理想的狀態是利用景深計算器計算一下你所使用的相機鏡頭,搞清楚光圈,焦距,對焦距離三者變化和景深之間的關係,在正式拍攝之前變換這幾個參數,實際感受一下不同的參數對景深控制的作用或效果。這樣才能在實拍時達到你想要的前景和背景恰當虛化的效果。

用三張照片示例

圖一,網絡下載的可敬的鐘南山先生(人物照)

圖二,優美的校園中的小朋友(糖水片)

圖三,手機偷拍晚間妻子在陽臺備課(人物故事)





浪跡上海zyd


關於前景和背景的虛實結合,談談我個人的一點經驗。

1、背景的虛化須調大光圈F4以下,拍人像多以大光圈虛化背景,突出主體。注意大光圈拍攝,容易使主體虛了,所以,拍攝時,握住相機,保證其穩定性,確保主體實,背景虛,達到前景和背景的虛實結合。

2、前景的虛化一般是靠近前景才能達到虛化的效果。拍人像多選擇前景虛化,來點綴畫面。一般拍攝時,如有前景儘量應用前景烘托,襯人襯物。這就是使一幅照片有了前景、中景、背景的虛實結合。





鴿子gzh


虛實結合應該是指的前景或者遠景的一個虛化,從而在人像攝影中達到虛實結合的狀況。


第一步:確保人物對焦準確


首先是我們的人物需要在焦內,也就是對焦點放在人物身上,這樣人物就是清晰的。



第二步:虛化的4大要素


1.大光圈:光圈越大,虛化的效果越強。比如我們的經典人像鏡頭,50mm f1.8,人們熟稱小痰盂,光圈最大可到f1.8,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可以把背景虛化的。


2.長焦距:焦距越長,越容易虛化背景。比如85mm的鏡頭在同光圈的條件下,是比50mm的鏡頭虛化效果更好。


3.近距離:和人物距離近一點,背景就越容易被虛化。具體距離需要自己在拍攝中觀察,逐漸靠近模特,觀察背景虛化情況。


4.遠距離:和背景距離遠一點,背景就越容易被虛化。具體也需要在拍攝中觀察。


以上就是虛實結合的一些關鍵要素!


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在很多情況下不需要考慮距離因素,如果你使用的是50mm以上的鏡頭,光圈可以開到1.8,那麼任何基本上可以搞定大部分的情況。如果你使用了70mm以上的盡頭,光圈2.8也可以搞定虛化。


如果你用的是35mm這樣的鏡頭,想要拍到更多的環境,那麼你就需要考慮距離因素了,一般我會慢慢靠近模特,觀察背景的虛化狀況。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經驗了,有幫助的希望點贊支持,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