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世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

。这句话,用到孙少平身上似乎很贴切。给孙少平“梦想”的,就是书。

孙少平的命运是坎坷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丰满的。侠者仗剑走江湖,而在孙少平的世界里,书即利器,书即信仰,书即洒进生活的斑斑旭阳。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孙少平是搬砖好青年

生活不易,很多人喜欢用“搬砖”这个词自嘲。所谓何以解忧,唯有说自己在搬砖。孙少安搬砖、烧砖,我们觉得自然,认为那是农民本色,是农民企业家的本分取舍。而搬砖青年孙少平,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体力劳动和脑力认知,在我们的价值体系中是有云壤之别的。一边搬砖,一边拿本书看,这种景象在哪里都不寻常,这种人总会被认为是奇葩。孙少平就是这样的“奇葩”。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衣食无着的时候,拿着煤油灯可以通宵达旦地看书;帮雇主箍窑,繁重的体力劳动间歇,工友在抓紧时间休息,他在看书;一天的劳动结束后,大家倒头便睡,他拿出了书;在环境相当恶劣的矿井里,头顶矿灯,他在看书……孙少平以他的执着,让我们相信:保持“一边搬砖,一边读书”这种造型,坚持一天是作秀是装逼,坚持一周是行为艺术,但坚持一年或更长时间,那确是一种真挚的热爱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孙少平做到了,并且做好了。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平凡人也能过不平凡的生活,这是孙少平的人生信条

生活给孙少平发了一手的烂牌,无钱、无势、无运。这样的一个“三无”人员,在生活面前疲于奔命,却执拗地心存理想。孙少平的梦想,仿佛与“穷”俱来。看不到头的光景,烂包的家,吃不饱的黑面馍馍,遭不尽的白眼……但贫穷不仅没有限制他的想象,反而给了他向远方出发的勇气与执着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少安与少平都是平凡的人,都想过不平凡的生活,也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不平凡的生活努力着,奋斗着,但他们的努力方式迥然。究其根本,少安与少平的选择根源于——书。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在《励学篇》中道出了读书学习的终极目标,纵使少安头脑活泛,性格坦率,但他在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熏染中,严格执守着仁义礼智信的人生信条。孙少安也想过不平凡的生活,但因为长子的身份,他有责任和义务拖着那个烂包的家,双水村的天就是他的天。因此,他选择了在双水村折腾,折腾双水村。而孙少平对书的渴望,让他的人生有了诗和远方。少平一心想要离开双水村,去外面的天地看一看闯一闯,对他来说外面的天地才是开阔的,畅亮的。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孙少平的命运是苦难的,但也正因为那些苦难的经历,淬炼了他无可比肩的勇气。来到黄原,无依无靠的孙少平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了揽工汉。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却更是一个勇敢的决定。相比于少平的果敢,我们有几人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放不下的身段,抹不开的颜面,自卑包裹着可怜的自尊,虚伪粉饰着懦弱的灵魂,我们注定平庸。“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人也能过不平凡的生活!”这是孙少平的人生信条。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如果人生是一场修行,那孙少平就是在苦难中修行

《礼记》中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也说,格物致知。那反观孙少平,他格的又是什么?

求学路上,丙菜、黑面馍都吃不饱,孙少平把省下来的饭票以顾养民的名义夹在书中送给郝红梅,予人玫瑰却让他人手指留香,我们谓之情;爱打小报告的侯玉英被水冲走,有生命之忧,孙少平毅然跳进了洪流解救这个“仇人”,我们谓之仁;感恩的侯玉英以身相许,少平的工作、生活即将一片光明,但他选择了拒绝,他坚信理想中的伴侣应当是有理想的,有精神追求的,而他的人生也应该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谓之信;郝红梅顺走商店的手帕被抓,少平以成熟男人的方式平息了即将到来的风波,欲保护一个涉世未深的姑娘的前途,我们谓之义;工地上做饭的小翠被包工头欺负时,少平路见不平,伸出援手,我们谓之勇……如果人生是一场修行,那少平是在苦难中修行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几经周折,孙少平来到大亚湾煤矿,当了工人,不再是农民;他有了固定的活计,不再需要天天去揽工,这是他奋斗努力后的“天堂”。一起的工友,好些是养尊处优的干部子弟,人家来大亚湾是为了镀金、待转型。孙少平奋斗的天花板却是别人的起点。相形见绌的境地,仿佛是生活开的又一个玩笑。但少平心无旁骛,遵循自己内心的法则去生活。

一切脏乱差,所有苦难险,在他看来,云淡风轻,因为勤奋无坚不摧,因为坚劲所向披靡。少平的坚毅与倔强终赢得了别人对他由衷的尊重,经济上的独立也让他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当他本可以脱离挖煤生活有更好的选择时,他义无反顾地拒绝了所有橄榄枝。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寄居。孙少平坚定地认为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机会与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他的精神才是自由的,他才会感到心安。逆境中无过客,孙少平,他认真地活了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师傅在矿难中救人去世,对于没有着落的惠英嫂和明明,面对生活看不到希望的母子俩,孙少平一如既往去关心、帮助,去他的寡妇门前是非多,去他的世俗眼光。对于世俗懦弱的人来说,人言可畏,但对于赤诚坦荡的人来讲,强者无畏,孙少平就是人格的强者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对于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其实有很多可以写,但不敢去写,也不愿意去写。他们的爱是真诚的,是挣脱了世俗束缚的,更是纯粹的,但却是不幸的,不圆满的。爱而不得的失落感,不止孙少平有,每一位读者也有。我们责怪路遥的残酷,为什么这对有情人不能终成倦属。但谁又能否认,正是因为这份残缺、不完满的爱,让孙少平的人物形象更加坚韧,让整部小说作品呈现出了另一个维度上的圆满呢。


给他一本书,足以慰风尘——孙少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The End

在苦难这条长苦河里,人的深浅不同、姿态不同,闭气潜入苦水的时长不一。有的人忍不住上岸了,继续做一个跌跌撞撞、自甘堕落的人;而有的人潜而不逃。我们相信,他终究成龙;我们相信,孙少平就是这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