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走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而对锂离子电池汽车不怎么上心的日本,为什么在29ss苍龙级潜艇上用上锂电池?

-独行俠_Fish-


燃料电池淘金客做过用过很多,曾经给多个项目配套。首先说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并不冲突。以燃料电池为AIP辅助动力,德国已经实现了。但燃料电池技术先进的日本并没有采用,甚至连AIP辅助动力都还是用的斯特林发动机,现在连斯特林发动机都取消了,全锂电池。这是因为几种电池的特性很不一样,下面来展开讲一下。

用锂电池技术风险最小

发展了几十年的锂电池,相对来说技术风险很小。相比之前潜艇上用的铅酸电池来说,锂电池的优势首先是能量密度大,特斯拉用的单节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达280WH/公斤,是铅酸电池的好几倍。换句话说,原本上世纪80年代先进常规潜艇的水下性能是20节最高速续航1小时,4节静音航速24小时左右,现在可以翻好几倍,已经达到了传统AIP动力的4节水下潜行一周的标准,而技术上呢,基本就是把铅酸电池替换掉,技术风险非常小。

跟燃料电池相比,锂电池的优势在于功率密度大!德国212、214级潜艇上的燃料电池,都只有不到300KW的功率。而锂电池的能提供的功率要比这大几十倍!也就是说,目前德国的燃料电池系统只能做AIP辅助动力,提供水下低速潜航的动力。而锂电池完全可以作为主动力,即使以20节冲刺,也完全不在话下!

另外锂电池不用储存、补充氢气和氧气,这也是对比燃料电池的重大优势。

锂电池的安全性

有答主提到锂电池的安全性,这是对潜艇动力不太了解,事实上锂电池不说比铅酸电池更安全,至少也是各有所长的。铅酸电池在储存、放电时会产生少量的氢,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潜艇用电池还要配酸液循环系统和搅拌系统,少产生一些氢,还要及时处理已经产生的氢。如下图。而锂电池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锂电池的危险在于热管理,尤其是在大功率放电的时候,但事实这在水下并不算困难,海水本来就可以用来冷却,只是要注意盐份结晶堵塞管道。苍龙这么大规模使用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必须的,这也是技术核心!

燃料电池的优势和劣势

燃料电池并不是没有优势的,它的综合能量密度很高。这里用“综合”是有用意的,考量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要把发电的燃料电池模块、储能的储氢装置(如下图,潜艇上的储氢系统)两大部分的重量全部算上去!如果只是满足低速潜航的需求,发电的燃料电池模块可以做小一些,氢气可以多装一些,算下来综合能量密度达到700WH/公斤是没有问题的,再挤一挤做到锂电池的3倍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题主应该可以明白,为什么燃料电池适合做AIP?如果用燃料电池提供潜艇的最大功率需求,发电的电池本身会很大很重,综合能量密度和锂电池相比就不划算了!至于成本,什么铂的用量,这在军用领域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另外一个缺点,燃料电池需要补充氢气和氧气,这对后勤、港口的要求比较高。

单从性能上讲,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搭配形成“电-电”混合是最好的,锂电池提供冲刺速度,燃料电池提供长的续航时间。但是,这样一来系统就更复杂了,造价高、技术风险大。

苍龙为什么不用燃料电池

首先日本丰田的燃料电池技术的确非常牛,几年前就把113KW的燃料电池组装进小小的乘用车了,反观德国214级潜艇,也就是两组120KW,跟丰田的大客车(如下图,装了2组113KW的燃料电池)功率差不多。但是,车用和潜用燃料电池不完全是一码事!车用的用空气,潜艇上用的是自身携带的氧气!两种电池在设计思路上差别很大!车用电池牛,不代表潜用电池纯氢电池技术也牛!

其次,前面说过了,仅仅是把以往潜艇上用的铅酸电池换成锂电池,性能已经能够和AIP动力相比,结构还要简单得多,甚至比斯特林AIP还要简单,后勤也方便,这一代的苍龙实在没必要再冒更大的技术风险了。步子太大会牵着那啥的。

有兴趣多了解一些燃料电池、电动力方面的东西,欢迎大家一起交流,看看我以往的文章,谢谢


史海淘金客


纠正问题错误描述:氢燃料电池不是储能电池,与锂电池不冲突

日本发展氢燃料电池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其论点是氢燃料电池比锂电池先进在哪?这种在对技术一无所知的前提下即可认定为“先进”,本身是一种无知与自卑的表现,在分析这种技术是否有价值之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氢燃料电池堆,否则只能显得“磕膝盖有些朝后”了。


两组电池的作用

  • 氢燃料电池堆-发电

  • 动力锂电池组-储电

大部分吹捧氢燃料汽车的所谓汽车爱好者,是连发电与储能电池组都没闹清楚的,认为车辆有一组电池堆就能直驱汽车行驶了吧。然而真正的氢燃料电池堆只能用以发电,利用的是氢氧与催化剂的反应产生电流,实现涓流稳压为动力电池组充电;汽车的的真正动力源是来自动力电池组,否则仅仅靠低功率的发电这台车还能开吗?


综上所述,燃料电池堆与动力电池组是相辅相成的,氢燃料电池的概念本质为【化学发电增程器】。增程式电动汽车早已大量普及,比如混合动力绿色车牌的公交车和旅游大巴都是增程车,区别无非是发电增程器选择了“内燃机+发电机组”,利用消耗燃油为基础发电;这种成熟的模式是真的可以节能的,因为内燃机与电动机的能量转化率差距极大。(参考下图组)

图1:内燃机的平均热效率≤40%,因为有冷却、运动、进排气热能损耗,而热能是转化为机械能的基础。

图2:电动机的平均转化率≥90%,优秀机型已经接近了97%。也就是说同样为发动机,电动机的扭矩损耗是极低的。

假设一台大巴车用内燃机直驱,需要发动机的排量至少在5.0升左右;大排量发动机以平均2500转左右的转速运转,其耗油量是不是很大呢?但如果用高效率的电动机驱动,其平均电耗假设为50kwh/100km,那么内燃机作为增程器只需要以1500转的低转速恒定运行,带动发动机实现满足额定50kw功率的发电量即可。而实现这一功率并不需要大排量柴油机,1.5T/2.0T已经绰绰有余了——利用小排量发动机恒定运转发电,再利用高效电机驱动汽车,这是燃油动力增程系统能够结构的原因,但是氢燃料电池堆做不到。

氢燃料电池堆发电的基础是氢氧反应,氧气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的额获取,但是氢气不可以哦。所以氢燃料发电需要制造氢,而利用石油天然气与煤炭制氢与其号称的节能减排背道而驰,那么只有电解水制氢可以利用了。通过电解水方式消耗60kwh左右的电能可以制造一公斤氢,但利用一公斤氢在燃料电池堆中只能反应出20kwh左右的电,以每公斤氢浪费40kwh的电为代价去增程,这与节能减排还有一毛钱的关系呢?然而为什么苍龙级潜艇要用这种模式呢?


日本是战败国-仅此而已

日本是不可以将核技术用以军备的,而潜艇在水下是不能使用柴电增程系统的,氧气是很大的问题。此类潜艇需要在海面上利用柴电系统为蓄电池组充电,在水下的续航能力完全以储能电池容量决定。不过API系统就数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这一问题,化学发电可以有效提升水下潜航能力;重点是在军备方面是不绝对考虑能耗的,所以苍龙级只能考虑这种系统,而有核国家对于这种技术基本为弃之如敝履。

丰田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堆技术,说白了就是苍龙级潜艇的技术开发,但对于汽车而言充其量“废物利用”。首先因为氢燃料电池组的能耗太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非常之高,一组小小功率的电池堆需要几十克的铂,买一枚铂金戒指的需要多少钱呢?而日本之所以大力推广这种技术,原因只是在白金点火的化油器时代为了垄断行业而储备了大量的铂,但是在电喷时代就没用了;但是制氢可以消耗这种金属,原因懂了吗?

日本氢燃料增程式汽车在其本土市场也没有得到认可,七八年的光景只有几千台的保有量,数千座加氢站无一不在亏损——日本人也没有那么愚蠢了,但是日本氢能社的会长龙野广道似乎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水平很低,所以也才放出在中国汽车市场大力发展氢燃料汽车的P话,但是这种问题特别突出的车在哪都不会得到认可,国内加上试验车的保有量比日本还低。这就是氢燃料增程式电动汽车,至少在汽车领域是非常愚蠢却也野心勃勃的尝试。




天和Auto


是什么让你产生了氢气燃料电池比锂电池还靠谱的错觉?至少在当前,氢能源的安全性那是远远比不上锂电的。潜艇内部空间十分狭小,而且要潜入海底,一旦出现火灾那就是凶多吉少,几乎没啥回旋余地。所以不要说氢燃料,锂电池除了日本都没有谁敢玩。至少在商用层面上,存量寥寥的氢燃料汽车产业已经出了多起严重事故——不是汽车本身,而是加氢站。也就是说氢气存储到今天还是个大问题。

潜艇内部,空间十分狭窄,一旦出现气体泄漏,火灾,很难有回旋余地



储氢设备有多不靠谱?

人类当前的储氢设备有多不靠谱,看看商用的加氢站就知道了。截止2019年底,全球一共建成450座,但美国,韩国,日本,挪威,这些开展加氢试点的国家都已经发生过加氢站爆炸事件,所以事故率还是相当之高的,潜艇这种昂贵的武器承受不起这种高风险。


氢能源汽车,普及的不多,出的事故不少,而且都是在储氢装置上出的问题


那锂电池就靠谱吗?也不靠谱,毕竟锂电池也是一种性子比较“烈”的电池,在电动车上经常发生火灾。而且锂电池发热严重,如果做不好散热处理也会增强潜艇的红外特征。那日本为啥要在苍龙级基础上加上锂电池呢?还不是和平宪法给逼的。实际上日本的民用核技术在世界也是排到前面的,如果肯让三菱放开搞,弄出个潜艇用的核反应堆也不是太大的难事,毕竟连印度都搞出个歼敌者号核潜艇了。但是核潜艇是典型的进攻型武器,在法理上就已经被毙掉了,除非日本进一步修宪,否则不可能让他搞。所以日本是没得选,核潜艇不可能搞,为了提高潜艇潜航能力就只能上锂电池。至少锂电池还是比氢燃料电池靠谱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