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刻意地練習,你也能成為天才!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暢銷書《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曾經我對一萬小時理論是深信不疑的。


這樣刻意地練習,你也能成為天才!


直到後來聽樊登老師解讀了《刻意練習》,我開始意識到一萬小時是有缺陷的。小時候,我們的父母、老師就和我們講了大量天才人物的故事,他們不僅天資聰慧,而且十分勤奮努力。我們從小就羨慕他們有很好的天賦,覺得自己平平庸庸,家長則認為是我們不夠勤奮,努力。

作者研究發現:傑出並不是一種天賦,而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刻意練習,逐步變為傑出的人物。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你應該擁有的最重要的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核心觀點,天賦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大量刻意練習,變得傑出。

一:有目的的練習

研究證明天才的唯一秘訣在於練習,你肯定會說,我們也一樣地努力學習、練習,經歷了小學,中學,大學,有工作了很多年,為什麼沒有變成天才呢?答案在練習的方法上。

一般人學習或者練習一種技能,用的是天真的練習法,也就是反覆地做某件事,其實這是一種極其低效的練習。作者開展了一項關於鍛鍊記憶力的實驗:一個普通的大學上史蒂夫試著記憶數字,最初,他的成績像普通人一樣,只能記住8個數字左右,經過練習,慢慢突破9個、10個……,最終,他的成績達到了不可思議的82個數字。

在這個實驗中,史蒂夫採用的練習方式是不同於天真的練習,它是有目的的練習,它具有四個鮮明體徵。

1.具有明確的特定目標

史蒂夫的短期目標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記住一個數字。這樣把目標分解,並制定一個計劃,在達成每一個細緻的小目標的過程中,糾正自己的行為方式,解決面臨的問題。


這樣刻意地練習,你也能成為天才!


2.具有專注的練習狀態

史蒂夫練習的每時每刻都盡力保持專注,集中精力聽著作者報出的數字,記憶、複述,每秒鐘一個數字,沒有任何走神的機會。

3.練習中有反饋

你必須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如果不對,知道哪裡不對。在記憶實驗中,史蒂夫每次嘗試都會得到及時反饋,是對是錯。他自己也會察覺到,哪些數字讓他犯錯,犯錯的原因又是什麼。一般來說,無論你想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判斷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提升。

寫作也是如此,每當寫一篇文章,都應該公開,並且想盡一切辦法尋得反饋。無論是批評你的還是讚揚你的。任何進步最大的障礙:沒有反饋,沒有反饋就不知道你寫的是對是錯,錯了如何改進。


這樣刻意地練習,你也能成為天才!


4.需要走出舒適區

在實驗中,作者一開始就設計不會讓史蒂夫感到不太舒服,當史蒂夫背出來時就增加數字,沒有背出來就減少數字。總是讓他離自己能力極限不遠的地方挑戰,讓他自己離開舒適區。

對於任何類型的練習,這都是一條基本的真理,你需要讓自己不斷走出舒適區,在這過程中,你一定會遇到瓶頸,看起來很難突破,最好的辦法是從不同的方向去想辦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藉助導師或教練,因為他們可能已經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礙,從而可以提供你克服障礙的方法,幫助你走出舒適區。

二:建立心理表徵

1.什麼是心理表徵?


這樣刻意地練習,你也能成為天才!


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表現、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裡結構,或具體或抽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例如,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馬上便會在腦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畫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是蒙娜麗莎在你腦海裡的心理表徵。又比如,提到“狗”,假如你沒有見過狗,那麼狗的所有特點都只是無意義的數據與標籤。但是如果你養過狗,那麼所有信息都被整合到一個全面的概念之中,由狗這個詞來表徵。

2.如何創建心理表徵?

刻意練習能夠創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徵。傑出人物和其他人區分開來的正是心理表徵的質量與數量。通過多年的練習,傑出人物對本行業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局面創建了高度複雜和精密的心理表徵,它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的趨勢,能夠預想到更多的不同結果,並迅速對其進行過濾,選擇出最有可能的行動,它也可以幫助我們進行無意識的決策,自動分析對象,做出明智的選擇。

三: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邊幹邊學


這樣刻意地練習,你也能成為天才!


職場人都很忙,缺少時間,很難擠出時間來練習技能。所以你最好把工作本身變成練習,在工作中邊幹邊學。比如,可以把一人演示PPT,大家圍坐木然聽講的環節,改成讓演講者做展示時,其他人做筆記,記錄演講好和不好的環節,會後進行反饋。如果公司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員工就可以穩定提高各種技能。邊幹邊學能使人熟悉練習的習慣,並思考如何練習。一旦人們理解了日常練習的重要性,並意識到由此帶來的進步,人們就會找機會將其他工作也轉變成練習活動。

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最重要的是動手去做。作者強調,你的才能使取決於你最終能做到什麼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麼,知道了不代表你做到了。在職場中,你應該聚焦於績效和表現,畢竟最終衡量你水平的是能不能做好某件事。

四: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

三F原則

刻意練習必須牢記三F原則:

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以及糾正(fix it)

專注和投入至關重要,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鬆,並且只是為了好玩,你可能不會進步。一個隊員正在練習擊球,教練走過來詢問,他在做什麼,他回答自己正在練習。教練說:“不,你不是在練習。我一直在看著你,你只是在擊球而已。你並沒有準備進行例行的練習或者其他練習。”全身關注於練習的目標,刻意控制自己身體的各種細微反應,練習才會有效果。如果只是為了開心,那麼得到也就只是開心,不會進步。

及時反饋很重要,它能讓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糾正錯誤和精進技巧而使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每次練習結束後,問問自己,是否出錯了,能不能得到有益的反饋,清楚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出錯,對於以後繼續練習至關重要。

當發現不足或者錯誤之後,你需要想出各種方法去解決它,設計專門的環節,攻克特定的弱點。比如,發現打字速度慢的原因是因為某些字母按鍵錯誤,就要集中訓練含有那些字母的文字,想辦法逼一下自己,建立新的心理表徵。

刻意練習並不複雜,明確目標。專注投入,及時反饋,不斷挑戰舒適區,找到行業優秀的導師,強化動機,堅持練習。希望你能做到:自己想要什麼能力,就能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該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