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刻意地练习,你也能成为天才!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畅销书《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曾经我对一万小时理论是深信不疑的。


这样刻意地练习,你也能成为天才!


直到后来听樊登老师解读了《刻意练习》,我开始意识到一万小时是有缺陷的。小时候,我们的父母、老师就和我们讲了大量天才人物的故事,他们不仅天资聪慧,而且十分勤奋努力。我们从小就羡慕他们有很好的天赋,觉得自己平平庸庸,家长则认为是我们不够勤奋,努力。

作者研究发现:杰出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逐步变为杰出的人物。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你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核心观点,天赋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大量刻意练习,变得杰出。

一:有目的的练习

研究证明天才的唯一秘诀在于练习,你肯定会说,我们也一样地努力学习、练习,经历了小学,中学,大学,有工作了很多年,为什么没有变成天才呢?答案在练习的方法上。

一般人学习或者练习一种技能,用的是天真的练习法,也就是反复地做某件事,其实这是一种极其低效的练习。作者开展了一项关于锻炼记忆力的实验:一个普通的大学上史蒂夫试着记忆数字,最初,他的成绩像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8个数字左右,经过练习,慢慢突破9个、10个……,最终,他的成绩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

在这个实验中,史蒂夫采用的练习方式是不同于天真的练习,它是有目的的练习,它具有四个鲜明体征。

1.具有明确的特定目标

史蒂夫的短期目标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记住一个数字。这样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在达成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


这样刻意地练习,你也能成为天才!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史蒂夫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机会。

3.练习中有反馈

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知道哪里不对。在记忆实验中,史蒂夫每次尝试都会得到及时反馈,是对是错。他自己也会察觉到,哪些数字让他犯错,犯错的原因又是什么。一般来说,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判断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

写作也是如此,每当写一篇文章,都应该公开,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寻得反馈。无论是批评你的还是赞扬你的。任何进步最大的障碍: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不知道你写的是对是错,错了如何改进。


这样刻意地练习,你也能成为天才!


4.需要走出舒适区

在实验中,作者一开始就设计不会让史蒂夫感到不太舒服,当史蒂夫背出来时就增加数字,没有背出来就减少数字。总是让他离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让他自己离开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都是一条基本的真理,你需要让自己不断走出舒适区,在这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瓶颈,看起来很难突破,最好的办法是从不同的方向去想办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借助导师或教练,因为他们可能已经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碍,从而可以提供你克服障碍的方法,帮助你走出舒适区。

二:建立心理表征

1.什么是心理表征?


这样刻意地练习,你也能成为天才!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表现、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里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例如,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你脑海里的心理表征。又比如,提到“狗”,假如你没有见过狗,那么狗的所有特点都只是无意义的数据与标签。但是如果你养过狗,那么所有信息都被整合到一个全面的概念之中,由狗这个词来表征。

2.如何创建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能够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杰出人物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正是心理表征的质量与数量。通过多年的练习,杰出人物对本行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局面创建了高度复杂和精密的心理表征,它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的趋势,能够预想到更多的不同结果,并迅速对其进行过滤,选择出最有可能的行动,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无意识的决策,自动分析对象,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边干边学


这样刻意地练习,你也能成为天才!


职场人都很忙,缺少时间,很难挤出时间来练习技能。所以你最好把工作本身变成练习,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比如,可以把一人演示PPT,大家围坐木然听讲的环节,改成让演讲者做展示时,其他人做笔记,记录演讲好和不好的环节,会后进行反馈。如果公司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员工就可以稳定提高各种技能。边干边学能使人熟悉练习的习惯,并思考如何练习。一旦人们理解了日常练习的重要性,并意识到由此带来的进步,人们就会找机会将其他工作也转变成练习活动。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最重要的是动手去做。作者强调,你的才能使取决于你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么,知道了不代表你做到了。在职场中,你应该聚焦于绩效和表现,毕竟最终衡量你水平的是能不能做好某件事。

四: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

三F原则

刻意练习必须牢记三F原则:

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是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一个队员正在练习击球,教练走过来询问,他在做什么,他回答自己正在练习。教练说:“不,你不是在练习。我一直在看着你,你只是在击球而已。你并没有准备进行例行的练习或者其他练习。”全身关注于练习的目标,刻意控制自己身体的各种细微反应,练习才会有效果。如果只是为了开心,那么得到也就只是开心,不会进步。

及时反馈很重要,它能让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纠正错误和精进技巧而使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每次练习结束后,问问自己,是否出错了,能不能得到有益的反馈,清楚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对于以后继续练习至关重要。

当发现不足或者错误之后,你需要想出各种方法去解决它,设计专门的环节,攻克特定的弱点。比如,发现打字速度慢的原因是因为某些字母按键错误,就要集中训练含有那些字母的文字,想办法逼一下自己,建立新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并不复杂,明确目标。专注投入,及时反馈,不断挑战舒适区,找到行业优秀的导师,强化动机,坚持练习。希望你能做到:自己想要什么能力,就能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该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