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法则”:我想赢,我能赢,我就赢了

“错觉法则”:我想赢,我能赢,我就赢了


李萌老师接到一个令人头疼的班,调皮学生“扎推”了,他是该班调换的第四个班主任。

李萌暗察明访了一个星期,熟悉了每个学生后,把学生分成几个队:最好学生在“兰花队”,最差的学生在“梅花队”。

之后,李萌老师谎骗“梅花队”:你们是班里最优秀的团队,还假装“真诚”地把每个学生表扬了一遍。

几个月过去,“梅花队”学生都变好了,并且超过了“兰花队”的好学生。

李孟老师这种“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成功做法,实际上是运用了“错觉法则”。

“错觉法则”是日本潜能研究“魔法师”———西田文郎经过40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来的一套成功秘诀。

错觉法则,解开了大脑的“诡计”,帮助很多人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01

什么是错觉法则呢?

“错觉”是一种不符合事物本身特征的错误认知。

例如:惶恐不安时的“杯弓蛇影”,惊慌失措时的“草木皆兵”,都是一种错觉。

说个小故事:

两个农民坐在一起吹牛逼。

一个说,我见过皇上的金銮殿。

另一个问:金銮殿啥样?

第一个人说:金銮殿左边一个油条铺子,右边一个烧饼铺子,皇帝下来想吃哪家吃哪家,吃了还不给钱。

那时农民日子苦,油条铺子,烧饼铺子,想吃啥拿啥,就是他们眼中最好的日子。所以,就把有最好吃的地方说成皇上的金銮殿。

这也是一种错觉。

再举一例子。

小林这次理科成绩没考好,排名在后,他说,看来我不是学理科的料。旁边他妈或者是老师也接了一句,好像“你就不是学理科的料”。

小林从此更不爱理科,高考也不报理工类学校。

实际上,小林理科没考好,因素很多。可能是自己方法不对,或者其他原因,是“自认为”又加上“他人的认为”,就相信自己真的不是学理科的料。这也是错觉。

错觉有好坏之分,但作用大不相同。

李萌老师给学生制造的错觉,是肯定性行错觉,也叫正面错觉。小林“不是学理科的料”,是一种否定性的错觉,也称负面错觉。

李萌老师给差学生的正面错觉,带来好的结果。“你不是学理科的料”这个负面错觉,让小林几乎放弃了理科。

02

错觉是如何产生的呢?

主要有三个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生理因素。

第一、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这种错觉,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或者说,不同环境下形成的价值观,对知觉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看过一个漫画儿:

小夫妻吵架,女子万念俱灰,就从十楼跳下去。下落的过程中,透过窗户,看到他人不为人知的一面:九楼恩爱夫妻正互殴,八楼坚强的李总正偷偷哭泣,七楼的丹丹正吃抗抑郁症的药,六楼失业的阿喜还在每天买七份报纸找工作----

原来自己不是世上最不幸的人。

女孩“幸”与“不幸”是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了不同的错觉。

两个乡下农民认为两边有好吃的,就是皇帝金銮殿;若是见过世面的城市人,肯定不会把金銮殿想成这样的。这是不同环境下形成的价值观对知觉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产生了不一样的错觉。

第二、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产生的错觉,可能与过去的经验、情绪以及各种感觉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某人蹦极,因为从没蹦过,经验不足,就想象蹦极太危险了,越想越害怕,于是就放弃蹦极这事。

没有经验,凭想象做出的否定性错觉。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都是一种在特殊心理状态下产生的错觉。

上面的两个农民和城市人把金銮殿想成不同“模样”,是客观因素的影响,但能“想出一个金銮殿”,是主观因素的下产生的错觉。

第三、生理因素


“错觉法则”:我想赢,我能赢,我就赢了

生理上,错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它的形成与大脑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相关。

大脑分为三层结构:

外面部分是新皮质,也就是理性脑,它负责分析与思考;

中间部分是大脑边缘系,也称感性脑,主要释放人的本能欲望,如喜怒哀乐、食欲、性欲等;

最内的一层是脑干,也称反射脑,它让人做出本能的反应和判断,如人冷的时候就会起鸡皮疙瘩。

西田文郎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并非理性脑,而取决于人的本能反射区IRA,因为它能在潜意识里产生反应,并采取行动。

IRA包括大脑边缘系和脑干,它有几个特征:

第一、IRA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人的理性脑会基于IRA过去累积的记忆数据,对事物作出判断。

第二、所有输入到IRA的信息都会被杏仁体分辨归项。

杏仁体是大脑内部的灰质核团,属基底核,主要作用是让人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被同时激发。杏仁核把输入的愉快情绪储存为正面记忆,不愉快的情绪则被储存为负面记忆。

第三、当IRA产生正面情绪时,理性脑也会跟着产生正面想象。也就是说,二者有联结关系。倘若一个人做事总是不顺,就意味着IRA里储存了很多负面记忆,如“我不行”“我厌恶”等,大脑就会以此数据做出分析,结果就事事不顺。

03

如何利用正面错觉获得成功呢?

识破了大脑的“诡计”,就需要把不好的事情转化成好的记忆数据,通俗点儿说,就是想方设法欺骗大脑,多向IRA中置入一些好的记忆。

那么我们究竟要 如何利用正面错觉获得成功呢?

有三个技巧:正面思维,想象能力,语言。

第一、正面思维

感性脑能释放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所以,人的一生,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人有负面情绪很正常。关键是当自己陷入负面情绪时,能否快速调整自己,把“不愉快”快速切换到“愉快”状态。

这里有个好方法,找个“念想”来替换。

“念”就是念想、感念,信念的意思。

比如,周文王被纣王拘捕,狱中,纣王百般折磨他,甚至把他儿子“剁”了,做成肉饼让他吃,想尽办法摧毁他。

文王怎么办?他用“推翻无道纣王”的信念替换了心中的万般痛苦。

司马迁遭受耻辱的宫刑,“史官就要为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记载”的信念挤走了他心中的“羞辱”,为后人留下了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第二、想象能力

西田文郎在书中说到一个观点,成功人和没有成功的人在天生能力上并不存在太大差别,重要差别在于想象能力方面,也就是说成功人在开始做事之前就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他特别强调这种想象,一定不要给予自己的现状进行想象,这样反而容易受到经验的制约,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一想到写作,你就说“我不行,小白一个,怎么能写好”,遇事一开始就说我不行,这是一种负面错觉。

不敢想,就会做不到,大脑长时间在否定性错觉的控制下就会遇事退缩,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不敢想,不敢做,是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的原因。

大脑有一种倾向,就是一旦断定这是正确的,就无法从其它视角看同一个问题问题,西田文郎称,这种思维叫单线思维模式。我们通俗一点儿说,叫“一根筋”、“认死理儿”、钻牛角尖。

结果很难自我唤醒,或者被人劝醒。老太太不听劝,坚决给骗子打钱买保健品就是“一根筋”的思维。

所以做事之前,我们一开始就要用肯定思维,才能积极乐观,促成成功。

第三、语言

语音包括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

对待孩子教育,要通过语言,输入一些正面错觉,“你怎么就不如隔壁的某某呢?”“你这辈子别想考好了”,这些否定性的话反复说,孩子大脑会被反复灌输“做不到”的信息,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我不行”的错觉,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负面错觉,结果可想而知。

肢体语言就是利用自己习惯的肢体动作,向大脑发出指令。

当自己感性脑处在不愉快的状态时,通过身体的某个动作,比如,对着镜子,攥紧拳头做“加油!”动作,来帮助大脑,从否定性错觉中切换到肯定行错觉中。通过这种心态,大脑就会收到肯定性的的数据,由此产生好的错觉。

公司晨会,有人分享成功,它能让大脑输入正面的语言,让每个人正面错觉重新开机启动。

通过以上的论证,我们看懂了大脑的“意图”,拨开了人性的心理迷雾,

自己就可以操纵大脑,做大脑的主人,敢于去想,敢于去尝试,利用肯定性错觉与大脑沟通,消除负面错觉,积累正向记忆数据,创建新的思维结构和行动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获得理想的人生。

正如卡耐基之言:我想赢,我能赢,我就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