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更快的成為一個高手,你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想更快的成為一個高手,你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人的所有進步,都來源於一個字:戰。

人的大腦可以分為三層。從內而外可以形象的理解為鱷魚大腦(直覺腦),控制的是人的本能反應。然後是猴子大腦(情緒腦),控制人的情緒反應。最後是人類大腦(理智腦),控制人的理智。

在面對挑戰的時候,通常是直覺腦來做出應激的反應,不經過大腦的思考。這樣的應激反應主要體現為兩種:戰或逃(fight-or-flight)。

戰就是戰鬥,迎接挑戰。逃就是逃跑,逃避挑戰。

人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本能更傾向於逃跑,因為逃跑更容易。只要不去做,就不會有困難,也不會出錯。但是一直待在舒適區裡面,也就不會有什麼進步。

1、我的一些經歷

關於逃避挑戰,我自己就有這樣的體驗。之前有帶團隊的機會,但是我一方面覺得做領導也沒什麼意思,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其實更關鍵的是逃避,因為沒有做過,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害怕管人、害怕跟人打交道。

所以面對這個挑戰的時候,我選擇了逃。當時這個選擇給我現在埋下了很大的隱患,現在去學習帶團隊就感覺非常困難,特別是心態方面很難過得了這一關,管理的方法很好學,但是心態建設需要特別長的時間。

所以呢,那個時候選擇的逃,讓我失去了很重要的東西。

反思自己這兩年的進步,幾乎都是來自於調整了這種反應模式。從本能的想要逃,到強迫自己去“戰”,第一次去參與運營,第一次去分享,第一次講課,第一次接諮詢,第一次賣課,第一次上臺演講...

每一次本能的反應都是“逃”,每一次做出正確的選擇都很困難,但是經歷過後,都是巨大的成長。我現在取得的一點成績,都是取決於這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了“戰”,而不是“逃”。

比如第一次賣自己的課,只賣6.6元,我糾結了老半天才把招募文案發到朋友圈(這是想逃),發出去的之後也特別掙扎,內心各種戲,一方面怕沒人買、很尷尬,另一方面總覺得別人看到我這條朋友圈會想:哎呀你看,這什麼人都敢出來賣。

所以很想去刪除這條文案(這也是想逃)。後來我把手機放客廳,回去躺床上裝死。結果那次來的人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

如果沒有這第一次的突破,也就沒有後面1小時11萬的成績。

第一次賣諮詢也是同樣的糾結,想逃避的想法此起彼伏,大腦自動給自己的逃避找了一大堆藉口。如果那時候選擇“逃”了,同樣也就沒有第一次199/小時的學習諮詢,肯定也不會漲到現在1萬/1小時的商業諮詢。

現在發現“戰”就是成長型思維最核心的行動體現,成長型思維的人注意力都放在“進步”上,判斷做事的唯一標準,就是“

做這個事情是否有利於自己的進步?”那在戰和逃之間,肯定是戰更有利於自己的進步。

2、一個重要現實

世界頭號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里奧講過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進步 = 痛苦 + 反思。


想更快的成為一個高手,你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他在《原則》一書中講到:如果你能養成一種習慣,面對精神痛苦時能夠自動地反思痛苦而不是逃避痛苦,你將能夠快速地學習和成長進化。

痛苦是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接受挑戰。

所以我們可以說:如果你能養成一種習慣,面對挑戰時能夠自動選擇“戰”,而不是“逃”,你將能夠快速學習和成長進化

講到這裡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現實:

戰 = 進步

如果你想在現實中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必須理解、尊重、並且基於這個現實去行動。

選擇“戰”,就要跳出舒適圈,跳出舒適圈就意味著會有不適應甚至痛苦的地方,這個痛苦是進步的必要條件。

就像一個人練武的要提升武藝,就必須去和別人切磋,即便是捱打了,也能夠讓自己進步。如果每次有實戰的機會都逃跑,很難真正的變成高手。


想更快的成為一個高手,你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3、調整反應模式

戰,則進;逃,則退。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想更快進步,就一定要把“逃”的應激反應調整為“戰”。遇到挑戰的第一反應就是,我要戰!

之前文章提到過強者和弱者最本質的區別,就一個字:靠。

強者靠自己,弱者總想靠別人。

戰,就是靠自己。逃,就是想靠別人,或者靠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幻想困難會自動消失。

關於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想戰,這是心態。另一個是能戰,這是方法和能力。

前期來說,其實心態更重要,要成為一個想戰、敢戰的人,才可能去行動,在行動過程中變強,成為一個能戰的人。

怎麼樣成為一個想戰的人,這個我們後面再展開來講。

【結語】

關於今天的內容,大家只需要認清一個現實:

戰,是一個人進步的起點。

戰則進,逃則退。是自然法則,是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若想要真的進步,必須理解、尊重,並且基於這個現實去行動。


想更快的成為一個高手,你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我是伊文,點個關注,學以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