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成本不該全靠企業

生育成本不該全靠企業

近期,河北傳媒學院“火”了。一時之間,不用該學院花錢做宣傳,網絡上媒體上有關該學院的新聞就已經很多了。為啥會如此呢?這是因為該學院29日發佈的《關於學校計劃生育報備制度執行情況的通報》引起的。

在通報中,學院指出對未報備懷孕女職工進行“全校通報批評”,且要“扣發6個月績效”和“取消兩年內評優評先和評定職稱”。與此同時,與通報同時下發的還有對3個違反懷孕報備制度女職工的處理情況。

如此赤裸裸的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做法,能夠以學院通報的形式下發,且已經在職工管理中實施,甚至還要繼續執行且更為嚴厲,這河北傳媒學院不大“火”能行嗎?

現實中,類似的規定或者做法估計也有,只是能夠如河北傳媒學院樣的公開,的確是沒有。畢竟,在人口拐點已經出現,放開二胎生育,或者說“鼓勵”生育的背景下,一般來說,至少不應該公開對生育設定“門檻”的。而如河北傳媒學院樣的,不但要求女職工懷孕報備,還對未報備的女職工實施很嚴厲的處罰,這就有點不合時宜且違反相關的法規了。

當媒體曝光以後,河北傳媒學院先回應說是正在研究,到29日晚間明確聲明全部改正。29日晚間校方的聲明稱,相關部門在執行規定的過程中,存在不規範的問題,決定撤銷院人(2019)15、17、18號文件。是啊,在輿論壓力之下,學院的聲明很及時也很到位,起碼承認了錯誤,撤銷了相關文件,至少明面上不敢在如此要求女職工了。

可問題是,類似的情況咋辦呢?多數時候,要是公立機構或者公務員或者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在執行勞動法規方面很到位不會有折扣的。比如說這計劃生育政策吧,早先限制生育時,基本都能嚴格落實“一胎”政策,如今放開了“二胎”之後,可以說都能夠按照要求實施。曾經有過學校因為女老師懷孕多,也搞排隊等措施,經過曝光馬上就改正了。畢竟,這些公立機構“財大氣粗”,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和資源來承擔女職員的生育成本。

不過,要是如河北傳媒學院等非公立機構呢?別的不說,就說若是不限制女職工生育,就如傳媒學院樣搞懷孕報備,在員工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兒”的人力資源中,一旦有女員工懷孕了,工作咋辦?是重新招聘嗎?短期還是長期?培訓時間與費用咋辦?

再說,這女職工懷孕之後,若嚴格按照有關的勞動法規,就意味著薪酬照發、保險照交,可工作卻無法與正常時候一樣。而要是休產假,同樣就該薪酬照發、保險照交。同時,還有有孩子之後,哺養與教育中各種不確定的問題等等。理論上,男女同工同酬的現實中,女職工的生育問題,尤其因此而造成的生育成本,對非公立機構來說,都將會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很多時候,政策好制定,可實施起來,未必就那麼很“豐滿”了。“一胎”嘛,勉強還能承受,可是如今的“二胎”政策之後,生育成本恐怕對非公立機構都將構成壓力。如果這樣的生育成本,全部都由用人機構來承擔的話,一方面很容易出現如河北傳媒學院樣的“土政策”,就是徹底取消了,恐怕也會換一種形式來要求;另一方面就是“教訓”提醒用人機構,在此後的招聘中,堅決不招女職工,除非非女不行的崗位。

其實,在招聘中“重男輕女”的用人現象,儘管沒有公開宣佈,可是從招聘結果來看的話,男士往往成為用人機構的首選或者主選。如今,女大學生考研考博,也包括考公務員的數量大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就業不易。

當國家政策將“矛盾”下移之後,就業中對女性的歧視將會成為一種必然的現象。因此,我建議女職工的生育成本,起碼不應該全部由用人機構來承擔。公立機構有底氣,無所謂的,但是對非公立機構,這女職工的生育成本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總之,有且只有讓女職工的生育成本,用(生育)保險、(生育)經濟補助、女職工企業稅費減免等來分擔,起碼讓用人機構的人力資源成本減少一些,如此才能避免如河北傳媒學院一樣的懷孕報備“土政策”,最關鍵的是,如此可以消滅女性的就業歧視,真正的做到男女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