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解決所有問題,從更高思維層次上改變,才能在根源解決問題

1.

某年生日,爸媽給我買了身新衣。

好看是好看,但太白了,很容易弄髒。

穿上它,每次不小心沾到一丁點汙漬,心裡都咯噔一下。

久而久之,這身華服對我而言,更似手銬腳鐐,為了讓它保持乾淨,恨不得套層塑料布在身上。

一次去親戚家串門,長輩叫我坐我也不敢坐,吃飯時全身盡力向後靠,再把脖子探出去。

回家後,母親問我為啥最近不自在。

我直言:就是怕衣服髒啊,髒了就不好看了,偏偏你們買的衣服還就是容易髒……

母親笑了:對待這種問題,有倆辦法,一個就是像你這樣,為了讓它保持乾淨,避免跟一切物體接觸,可這麼日防夜防,哪怕真的長時間保持好一片雪白,心也累垮了。

還有另外一種辦法:勤洗。穿白衣服呢,容易髒是肯定的,但沒關係,你正常去穿,我們可以多換下來洗一洗嘛。

這就像是人感冒,感冒是什麼原因?可能是接觸到病毒,接觸到細菌。

按理說對症下藥,有這種隱患就應當杜絕,然後大家都關起門來,一動不動,哪也不去。

可為啥大夥還都出來活動呢,而且也沒見誰天天感冒呀。

就是因為,大家發現對付疾病除了從負面的角度隔絕病因,還可以從正向的角度,比如多吃水果蔬菜,多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

你不可能一輩子活在理想狀況下的,就像不能奢望通過大掃除一番與長年累月的謹小慎微來保持室內清潔一樣。

有的問題可以通過解決來處理;有的問題呢,可以放在一邊,通過讓其他事物的大而顯出問題本身的小來,直到讓它不算啥問題。

你不必解決所有問題,從更高思維層次上改變,才能在根源解決問題


2.

讀中學的時候,參加一次演出,需要全班同學合作一場舞臺劇。

劇本是我寫的,老師就叫我當導演。

可我小毛孩一個,也沒啥經驗,更難辦的是:我打小一根筋,但凡什麼任務交代給我,使命感很重,且不懂得變通和人情。

這個定時炸彈在一開始就炸了——動員,排練,分工,組織,只要涉及到與大夥溝通,立馬會遇到阻礙。

積極點的同學各有各的想法,意見老不統一,懈怠點的同學,則要麼嫌累,要麼挑毛病。

我更是沒法自處:風格寬一點就被鑽空子,沒效率;嚴一點則被說有官癮;顧著這波人的感受那波人不領情,滿足那波人的需求這波人的關過不去。

實在沒辦法只好分別對待,拿不同的標準來要求有差別的同學,不料更壞,又被說不公平。

我找老師撂挑子說:這活我不幹了,幹不下去。

老師瞭解情況後對我說:是你把自己繞進去了啊。你不要求三百六十度無死角,也別怕沾灰,否則就會被這些細枝末節牽著鼻子走。

老師找你來做這事,就是尊重你的想法,關於內容的想法,你要像釘子一樣扎進去,甭管遇到什麼,把自己的想法堅決執行。

我聽話照辦,最後表演很成功,比這更驚喜的是:同學們反而都忘卻了排練過程中的一些摩擦,連不積極的同學回過頭來也對我說:這事有意義。

事後老師又對我強調了一遍:記住,不是每一點問題都需要去費心,把精力用在正地方,造一個更宏大的事物把小問題都蓋過去。

你不必解決所有問題,從更高思維層次上改變,才能在根源解決問題


3.

有很多讀者向我傾訴苦惱時,都談到了自己的性格問題。

比如,有的說自己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學過不少方法看過不少溝通類書籍,可還是嘴笨,自己都嫌棄自己。

與此相對,還有的嫌自己嘴不夠笨的,口舌太過凌厲,快人快語直腸子,聽無數人告誡沉默是金,但愣是管不住自己。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講兩個人,這倆人跟大家一樣面臨類似的問題,但聽完他們的故事,你可能會有所得,不關乎技巧,關乎的是心理。

第一個人是我讀書時的一位同學,典型的內向患者,一天說話超不過二十句。到職場上都沒改過來,至今沒學會祝酒詞和拍馬屁。然而,他與同事們相處的非常好,晉升也相當順利。

為啥呢?不是說嘴大吃八方嗎?很簡單:我這位同學,他不會說,但會聽,聽完後就爛肚子裡。

久而久之,都覺得他靠譜,誰都拿他當知己。領導同事知道他不善言談,自然在這方面就不要求他什麼,他就安心提升業務能力。時間一長,領導一看,這人不招災不惹禍幹活還利索,哪怕不升職位,也給他加年薪。

4.

第二個人就是我父親。極度外向,特別愛說。對外是不管跟誰都能攀談兩句,但說多錯多,偶爾吃虧碰壁;對內則是刀子嘴,加持我們家特有的倔脾氣,跟長輩都犯過急。

按理說,這簡直算不得了的性格漏洞,不徹底改正的話相當於給自己的人生判刑。

可父親一路走來,也是坦然堅毅,不僅沒吃啥虧,還佔到不少性格劣勢的便宜。

為啥呢?很簡單:他在外面說得多,開始的階段確實會得罪人,但時間線一拉長,由於實踐次數和反饋率都頗高,自己在這種日復一日的磨練中就總結出一些規律,越往後越遊刃有餘。

而且說得越多,就越不顧忌自己的面子,這又有技巧又務實,很多棘手的情況都能被他三言兩語擋過去。

對內呢,家人也越來越理解他,漸漸從刀子嘴後看出豆腐心。且由於他不屈從權威,事事講理,有很多被親情關係搞亂的矛盾,別人處理不好,他都能化解,慢慢在長輩那都積累起了公信力,畢竟,大家還得看誰能辦事情。

我舉這兩個例子是為了告訴大家:每個人都不完美,但並不是說只有完美的人才能活得好。

你無法摘掉身上所有的毛病,但與此同時,你也沒必要都摘乾淨。

關鍵是什麼?

關鍵是帶著毛病上路的人,懂得在過程中發揮優勢,規避劣勢,尖銳放在人身上叫刺兒頭,放在刀刃上就叫鋒利。

一個合格的將軍,不是要把所有的戰場都打造成我方的優勢戰場;

懂得把敵軍引導到我方的優勢戰場上來打,才算真正的高明。

你不必解決所有問題,從更高思維層次上改變,才能在根源解決問題


5.

很久以前,由多國的學者組成的調研隊伍,想專門研究一下如何幫助落後地區的孩子,以免使他們過早墮落的問題。

最開始他們想找到致使這些孩子墮落的病因,然後對症下藥。

毛病倒是挑出不少:比如家庭環境不好,師資力量不行,硬件設施提供不足,管理不成體系,等等等等。

可數十年過去,哪怕很多問題都被重視起來,情況仍不見好轉。

後來,學者們恍然大悟:我們一直聚焦的是問題和漏洞,卻從沒研究過正面典型。有墮落的,也有沒墮落的呀,那些沒墮落的孩子,是怎麼做到的呢?

由這個思路引導,學者們調查總結出了一套經驗規律,並推而廣之,沒成想效果好的出奇。

你看,與其糾結於那些讓我們暗淡的因素,企圖消滅它們;不如抽出精力來,好好地總結那些能讓我們發光的原因。

問題型思維只能讓你戰戰兢兢地保持著衣服的雪白,不斷回想來時碰沒碰到髒東西;

成長型思維卻能讓你找到洗衣粉,進而昂首闊步超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