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是學習知識,提高收入是學習技能,別再用錯誤的方法誤解學習

上學是學習知識,提高收入是學習技能,別再用錯誤的方法誤解學習

這是智己知彼原創的第18篇文章

為什麼學校學習完進入社會工作後還得從頭學?沒人告訴你的是,老師往往在教知識,而我們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技能。

知識是對某一類學科建立的認知模型,技能是對具體事務建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模型。

昨天更新了上期的每週案例餐飲業的至暗時刻,如何度過,4個實例步驟讓你做到就賺,這個方案是給客戶的真實方案。只是涉及到很多客戶信息的部分沒有寫。所以有很多人問到一些細節問題,當然裡邊還需要反覆思考確定很多細節。比如,產品如何定價?充值優惠活動怎麼做?甚至需要考慮做會員卡是實物卡還是虛擬卡?虛擬卡用什麼軟件?

即使是根據客戶實際情況量身定製的方案,也是需要在執行過程中不斷遵循PDCA循環(計劃、執行、檢查、再改善)優化的。因此認識現實、分析問題、最簡化跑通、優化。這才是對案例部分的正確使用方法。

上學是學習知識,提高收入是學習技能,別再用錯誤的方法誤解學習

其實所有這些問題本質都是涉及到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了你的所處段位。解決的問題越多,最終收益越高。這是必然的,因為每解決一個問題就甩開競爭者一段距離。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也是技能的學習能力決定的。

但是這裡邊勢必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癥結就在於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互聯網時代,知識遍地都是。但是很少人有如何把別人知識變成我的知識的能力,這就很可能只是看到知識,或者收藏知識而不是獲取學習到一個技能。

因此,今天分享關於學習的一本書《刻意練習》,這本書非常適合技能類的學習,從大師的角度倒推、人大腦的思考角度分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

上學是學習知識,提高收入是學習技能,別再用錯誤的方法誤解學習

天才都是訓練的結果

"學習不是挖掘人的潛能,而是發展這種潛能"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潛能。

作者通過跟蹤很多領域的大師(所在領域頂級的存在)級別的人進行分析,結論就是都是從普通到卓越的過程。區別就是他們訓練的方式更加科學。

舒適圈和練習方式

舒適圈是阻礙人提升的重要因素,人性本能是喜歡舒適圈的,這是在智人時期遷徙過程為了避免陌生環境的危險,植入到基因的。但是現在我們依然喜歡舒適圈,跳出舒適圈會感覺不適。但是舒適圈待的越久,能力的停滯越久。

人的各項能力天花板是非常高的,比如跟隨私人教練參加體能訓練一次。在引導、鼓勵中你會發現自己某項能力堅持時間原因超出預估。但是沒人監督可能就比較難做到。

作者提到了刻意練習的重要指標,就是不斷有目的的練習。比如你想學好數學,應該先從結果倒推。學好數學要學哪些課程,包含哪些點,大概有多少節課。我每天學幾節課。如何衡量我每次學習完的結果。這樣就是在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圈,技能在提升。

上學是學習知識,提高收入是學習技能,別再用錯誤的方法誤解學習

而我們經常在某項領域技能停滯的原因是,每天在練習1+1=2這種早就已經掌握的技能。

當你持續專注某項技能訓練的時候,你的大腦會產生對技能的某種連接,作者把這種連接叫做"心理表徵",比如開車,熟練之後可以邊開車邊思考。甚至優秀的人腦會超過電腦,我在重慶信任出租車司機要超過導航軟件的。

建立引導

人性喜歡隨機出現的獎勵,同時沒有挑戰性的路徑也代表著無趣。這也是遊戲過程中失敗越多愛的越深的原因。因為隨機獎勵,我們永遠難拒絕下一條抖音內容。這些建立在人性根本的引導不斷刺激我們大腦中的伏隔核,在不知不覺中上癮。

那麼能不能讓自己學習技能也上癮呢?將興趣和技能建立引導這是讓你長期愛上某項事物的根本。比如連續達成計劃可以給自己一個獎勵。讓自己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有正向的激勵反饋。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

作者更加推薦的就是找到身邊的教練(比你優秀的)請教他,讓過來人幫助你建立起技能和大腦的連接。除此之外,我個人推薦使用很多大佬評價為最佳學習法的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是指,在學習的時候就想,假如我要教會別人(8歲小孩)我該怎麼講。簡單來說就是:核心概念、教會別人、評價要點、幼兒園化

比如,在你看一本書之前就想到。我看完之後要講給女友,我該如何收集和整理信息。

實際上,我更新內容也是為了讓自己持續輸出,把自己的思考書面化展示出來。這也是對已經掌握知識的再次鞏固。歡迎大家一起評論討論。

上學是學習知識,提高收入是學習技能,別再用錯誤的方法誤解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