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源問題”‖一個人的黴運裡,往往預示著他低水平的認知


洞察“源問題”‖一個人的黴運裡,往往預示著他低水平的認知

文:愛聽故事的二師兄

源問題之相生相剋

世界上任何問題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無論是我們認為的好的結果,還是壞的結果,其背後一定有推動的主要因素。

同理,世間所有的事的發生,其背後也一定有擬製這件事發展的因素。

例如五行,相生又相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需要相生的力量,我們則朝著相生的方向使力。

需要相剋的力量,我們則朝著相剋的方向使力。


源問題生產出問題的念,問題的念驅動出問題的人生,這屬於相生。

那麼要解決人生問題,則要順著問題表象,洞察到源問題,然後在問題的源頭解決問題,這屬於相剋。

洞察“源問題”‖一個人的黴運裡,往往預示著他低水平的認知


舉例孩子成癮問題


就拿孩子的手機上癮問題來說

表面的問題是,網絡世界誘惑力太大,以至於孩子沉迷手機的世界。

但誘惑大其實並不是沉迷的理由,

真正的理由是,孩子自我管控能力差,被外界輕易吸引。


這個原因的相生原理是:

不能自控的行為,相生出沉迷的結果。

那麼,又是什麼相生出不能自控的行為呢。

對未來沒有期望,對自己不能承擔責任的人,相生出不能自控的行為。

而不對自己未來負責的果,又是沒有自信相生而出。

沒有自信,又是由沒有獲得成長鍛鍊相生而出。

沒有鍛鍊,又是父母的超級愛護相生而出。

父母的超級愛護,又是由父母沒有界限感相生而出。

父母的無界限感,又是由父母的超級管控先生而出。

父母的超級管控,又是由父母的不自信相生而出。

父母教育不自信,又是由父母的教育認知不到位相生而出。


只有不自信的人,才渴望時刻控制。

他們控制不了自己,反過來就會控制別人。

而孩子無疑是最容易被控制的。

他們控制孩子的方式,往往是以愛的名義。


他們怕孩子犯錯,他們怕孩子出現問題,他們嫌棄孩子學的慢,他們將孩子的表現與自己面子捆綁一起。


他們始終希望孩子優秀,他們始終希望孩子聽話,他們始終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想的表現。


但他們下意識忘了,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是一個獨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有著自由靈魂的生命。

有的家長當發現孩子出現不聽話的情況,對孩子打過,罵過。

但都無濟於事的時候,將孩子送去戒癮學校。

這樣直接奔著問題的解決方式,不但不會解決問題,還會進一步驅動問題,朝著新的方向變化。

例如,進一步加大了孩子與家庭的親情的徹底分裂;同時,嚴重破壞了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使得孩子發生其他行為或心理問題。


如果我們要鼓勵某種行為,我們朝著相生的元素使力。

如果我們要擬製某種行為,我們反過來朝著相剋的元素使力。

當洞察到問題的核心驅動因素後,我們就知道了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就需要從父母端入手。

父母不斷擴大自己的教育認知,使得父母對於教育孩子開始自信,不再焦慮。

同時將自己和孩子從內心分開,劃分出界限,給到孩子充分的鍛鍊,在鍛鍊中孩子逐漸激發出自信,對自己開始掌控,度自己的未來有期待。

有掌控,有自信,對自己未來有期待的孩子,就不會起輕易對外物成癮,反過來一切外物都會成為他成長的工具。

洞察“源問題”‖一個人的黴運裡,往往預示著他低水平的認知

高手化解問題於無形,低手不斷製造問題。


孩子教育問題是這樣,成年人的事業,婚姻一切問題也是這樣。

在所有問題中找到驅動或擬製的因素。

然後驅動這些因素,或者擬製主要因素。

使得事情繼續發展或者從根源化解。


真正的高認知,解決問題,一定不是直接奔著結果,而是看似有意無意,做一些看起來無意義的事,一段時間後將問題化解與無形。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時候,問題已經解決,但“無明”的人,從來不知道誰在真正的解決問題。

因為這些人總是看起來不急不忙,也從來不像在解決問題。

他們的生活也總是看起來像沒有問題。

有的人將他麼叫老好人,有的人說用他們運氣好,但無論說什麼,他們總是笑而不語,從來不辯駁。

相反,生活中另一部分人似乎總是在戰鬥,總是在解決問題。

從解決問題這個角度,可以看出。


一個人的黴運裡,往往預示著他低水平的認知;


而一個人的好運裡,也往往藏著他高水平的認知。

高認知的人,不斷打破心中的框架;

而低認知的人,不斷的在心中建立框架。

所謂良師益友,無非那些能不斷打破你認知框架,帶你看到源問題,洞察問題本質,使得你內在越來越自由的人。

所謂損友,無非那些將他的好惡,無端的加諸到你的身上,使得你被問題纏身,最終和他們他們一樣狹隘。


面對失敗也一樣。

不能順著失敗,正確的反思,洞察到源問題,那麼不但不會擴大認知,滋養靈魂;

反而會建立新的框架,將人生推向新的深淵。

只有找到推動問題產生的的核心因素,

才能根本上改變被想劇本一樣編排好的命運。



有的時候,並不是你想憤怒,而是你的思想驅動著你不得不憤怒。

有的時候,並不是你想激動,而是你的身體控制著你不得不激動。

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有根源,而源問題就是激發問題相生的根。

同理,解決問題,也需要找到剋制源問題的根。

這就是洞察力。

看見問題了,就意味著問題已經在化解。


洞察“源問題”‖一個人的黴運裡,往往預示著他低水平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