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红楼梦》:少年只知贾母乐,中年方知贾母庸

深读《红楼梦》:少年只知贾母乐,中年方知贾母庸

红楼梦对女性形象地勾画与塑造到达了文学界的顶峰。

其中女性角色丰富,可谓是各有千秋,贾府中的贾母始终是一位不可忽视的角色,她也是一个值得深讨的角色。

和以往古代婆婆尖酸刻薄的形象不同,她是极其和蔼可亲的,可谓打破了众人对于狠辣婆婆的认知。大多数人对这个角色有着极高的评价,贾母的“福寿财德”,无疑是她最为真实的恩报。

曹雪芹塑造角色的能力惊人,更多的时候,甚至可以穿透时代的限制。

贾母的前卫性格

作为官宦大家,贾母身上常常表现出有一种享乐主义,因此面对世事时都是一种豁达无畏的态度。

这一点,很多人都会觉得她是一位乐观开朗的老妇女,作为名门望族之女,后来又成了贾府的人,可谓尽享荣华富贵。

她是唯一的大当家,有着极高的管理能力,让贾府变得井井有条。和凤姐不同,贾母身上看不到嚣张跋扈,对待所有的人都是极其和蔼。其实这和她从小的环境有关,除了礼仪教育之外,她还接受了良好的知识教育。

深读《红楼梦》:少年只知贾母乐,中年方知贾母庸

再加上丰富的管理经历,她的人生境界变得更高一些,从而精神层次也得到了升华。

从三十九回,她与刘姥姥在一起聊天时,便可看出她的人生态度极其豁达。她并没有夸赞自己,而是称自己为“老废物”,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等心胸与气度。

虽说是长辈,但她从来不会装架子,甚至还会调侃自己来逗乐大家。即便是在她病逝之前,她仍然是没有太多恐惧,反而冷静地把财产进行分配。不仅是把攒下的财产分给丫环,她还安排人处理黛玉的棺材,别的老太太恐怕都不会考虑到这么多。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深读《红楼梦》:少年只知贾母乐,中年方知贾母庸

这句话在贾母身上有着很深的体现,而她一直信奉的便是儒家思想,所以才会如此之豁达。能够活到她这个岁数,活到了她这个境界,可谓是看透了这世间的荣辱,自然也会用最好的状态来面对。在江南甄家出事之时,她并不像府内人一样一直议论,而是认真地赏月,且让她们不要管别家事。即便是面对着再多的人生压力,贾母仍然可以最真实的模样谈笑风生。在贾府逐渐腐败中,她带领大家享受了最后的繁华与平静,可见她并不是一般人。

作为家中最大的长辈,她是一位较为开明的家长,甚至超越了时代的束缚。在众人眼中,她对宝玉完全溺爱,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宝玉才会如此不务正业。

在当时的年代看也许是如此。

深读《红楼梦》:少年只知贾母乐,中年方知贾母庸

但是从如今来看,她更为在意宝玉的自由发展,不想要去过度束缚他。即便是如今的家长,大部分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足以体现出她的开明。许多家长会用自己的世俗观念压人,但是贾母从来不会,这体现在宝玉与黛玉两者身上。这种教育方式,毫无疑问是极其超前的,在如今来看很有借鉴意义。

她是一个博爱的老太太,且是一个真正的善人,因此才会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尊敬,被称作为“老祖宗”。从贾府的极盛时期走来,贾母身上总有着抹不掉的光环,有着全盛时期的精神样貌。谁不想要拥有她这样的人生呢?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享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这点来看,现代人真的应该去学习这样的精神。看完整本书,便会明白曹雪芹塑造贾母的意义何在,可谓是无比之精彩。

贾母的婚姻短视

但有一点,对于封建婚姻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短视。

---受缚于封建时代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来看,贾母是较为认可和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的。但观完全书便会有不同的看法,可能是因为其通行本的内容,让读者有了相反的看法。

因为丢了通灵宝玉,而宝玉有了极大的变化,整个人多了一份痴傻。

贾母后期对黛玉更是不管不顾,反而中了凤姐的计,让宝玉与宝钗成婚。当时的贾母在两人之中,仍旧是选择了宝玉,同时也对黛玉说了一些较为绝情的话。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才会导致黛玉的心死,最后落得如此的悲剧。

深读《红楼梦》:少年只知贾母乐,中年方知贾母庸

如果是从整本书来看,贾母对黛玉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旋转,可谓是判若两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往的贾母对她是真正的宠爱,从众多细节中便可看到。贾府实际上是充满冰冷的,为了弥补对黛玉母亲的爱,贾母也是给了黛玉更多的温暖。

本身黛玉能够来到贾府,便是托了贾母的福,也是几经周转把自己的外孙女接来。在安置黛玉时,贾母甚至让宝玉挪出去,还要和黛玉一起住,这般疼爱定是不掺假的。冬天的大观园极为寒冷,无论是出行与吃饭都是较为不便的。

深读《红楼梦》:少年只知贾母乐,中年方知贾母庸

当时凤姐想了一招,便向贾母提议小食堂,且提到了黛玉的名字。为了她的身子着想,贾母也是一口答应了凤姐的提议。由此可见,这份宠溺是真情实意的,也是真心为了黛玉好。刚开始因为不想要麻烦,所以黛玉不曾提到燕窝的事情。

但宝玉后来提了一句,贾母便交代凤姐这件事,叫人每天把燕窝给黛玉送去,可谓是心疼和疼爱她。她是了解黛玉的性子的,她不在乎什么身外之物,因此便也会更懂她一些。宝玉和黛玉经常闹一些小脾气,但每一次贾母都会很担忧。

但是她并不会让别人插手,反而是会以间接的方式安慰黛玉,给她一些信心。“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很好的体现,这句话对古人来说意义很大,暗指他们两个是天生一对,因此才会称之为“冤家”。

深读《红楼梦》:少年只知贾母乐,中年方知贾母庸

其实对于黛玉来说,她和众多女孩都一样,担心自己与对方没有未来。而黛玉的心病便是如此,听到贾母的这句话,她自然心中会舒坦上许多。仅仅是从这句话来看,她是支持两个人在一起的,同时也期待着会有这一幕到来。贾母也是一个挺心细的人,当看到黛玉屋中的纱窗颜色发黄,便将其换上了上好的材料。

由此可见,她对黛玉是有一些“过分”的偏爱,也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说到大观园,不止黛玉一个人纱窗旧,却只给她换了新的。最关键的是,园中很多人都没见过那些上好的材料,实在是专宠黛玉。

深读《红楼梦》:少年只知贾母乐,中年方知贾母庸

在叫法上,也是可以看出贾母的专宠,把她当作自己最亲的外孙女。面对宝钗时,她称其为别人家的女孩子,因此她心中一直把宝钗当做是外人。在面对黛玉时,她的叫法可是大不相同,称黛玉为自家女孩,差别也是尤其明显的。

其实除了这些明显的爱之外,贾母的爱同样体现在众多细节上,细节是骗不了人的。知道黛玉身体不多,因此她尤为细心,总是会各种提醒她,和普通又唠叨的姥姥没什么两样。

在元宵节时,她也是一直把黛玉带在身边。看起来是很小的事情,但实际上充满了偏爱。因为之前太过于宠爱,因此最后的冷漠,才让人尤为心碎。

可封建社会都是如此,越读,越能够感受到悲哀,越觉得无能为力。

参考书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