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提升的结构性方法(5)

认知框架真的有用吗?我们用一个案例,看看顶级人物的认知体系。简单分析一下大家熟知的曾国藩。

认知提升的结构性方法(5)

(1)

曾国藩资质平平,6年乡试考上秀才,到翰林院,仕途顺利。后有波折,但几起几落不屈不挠。训练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到主推洋务运动,力挽大清于将倾之际,被誉为圣人。

(2)目标

曾国藩一开始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是想点功名利禄,后来到京城遇到高人,读到圣贤书(孔孟、朱程、阳明心学等),反思自己。特别是读到王阳明的传习录,提到:大家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后不能保持平常心为耻!曾国藩悚然一惊,他这才发现和这些圣贤人物比起来,自己的视野多么狭窄,境界多么低劣。

终于在三十岁这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圣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3)人生观

曾国藩善于反思自己,身上的恶习太多,人性的弱点在他眼里暴露无遗。于是给自己定了十二条军规,用强大的心理力量做到自律自控。当然也用到一些方法,比如每天写日记,并给别人看来监督自己。

在对人性、对自身的认知上,曾国藩够深,行动也够狠。他的力量来自于他的倔强和对目标的坚定。他在家书中写道:“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同时,他认识到结交高能量人士的重要性,把人生第一要事定义为交友。

所以,人生观方面的认知,就是对人性的洞察,反映到我们心理和行为上,就是要有高能量。何况他还写了一本《冰鉴》讲识人用人之道,后面我们专题讲能量。

(4)世界观

中国在孔孟之后,都是家国天下的人学体系,对世界认知也来源于儒家学术体系。吾心即宇宙,在科学研究上偏少,只有少数的明星在科技研究史上闪耀。这是一种遗憾。

但即使这样,曾国藩也是对中国、世界用一种系统性思维来看待,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他开始认真研读起《瀛寰志略》这本书。这本书摒弃我们天朝第一的偏见,客观描述了西方的科技和文明。曾国藩读了好几遍,还推荐给其他人看。

除了地理学和军舰,对其他西方事物,他也感兴趣。在深入研究外情的基础上,曾国藩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深化并升级。他是对兴办近代工业最感兴趣,也是最为努力的一人。

所以他在后面处理外交事件时能够认识到和洋人的差距,审时度势,最大化清朝的利益。

(5)价值观

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一直是人治为主的社会,也是以社会性知识为主。曾国藩对社会价值体系深有体会(在商业和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更多的是文官体系和皇权体系),对官僚系统深谙其中之道。但因为他的目标,决定了他的价值判断不拘泥于小事,能看到更大价值的事。

比如:

曾国藩在两江期间,生活非常简朴。但在官场应酬上,曾国藩并不标新立异,而是尽量从俗。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

曾国藩不想成为海瑞式的清官。他刻苦自砺,全力内圣,是为了达到外王之业。因此,他做事更重效果,而非虚名。他的选择,远比做清官更复杂更沉重。因此,他才具有大力量,才能成就大事业。

在社会系统里,什么最有价值?人才!所以曾国藩对识人用人​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用一句现代话来说,他是成长型思维、多元思维,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而非固定型思维。

(6)曾国藩的认知体系

目标:做圣人,成大事

人生观:人生愿景是做圣人。自律自控,用倔强扫除身上的恶习。尚拙。

世界观:儒家,心学理学,经世济国,西方文明。

价值观:对国家有利,对天下有利,不图虚名,人才最宝贵。

认知提升的结构性方法(5)

三观里每个都有自己的核心体系,三者又相互作用,对你的思维、行为、习惯产生着影响。在此认知体系结构下,继续细化,就会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它包含了很多你意识不到、隐藏在你思维、意识里的观点,不明晰它,我们会受它支配,处于无明之中。

认知框架的上半部包含这几个部分,下半部后续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