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核表看基层所建设之难

都知道基层所建设很不容易,究竟难到什么程度?笔者找了3份不同地方基层所工作考核的表格,一个南方直辖市的,一个北方直辖市的,再一个是某省的。表格差别蛮大的,若论全、细、严

,得说是南方那个直辖市的。

全,是指机构整合后只要基层所(分局)承担的任务,都囊括进去了,除去传统工商业务外,食品、药品、特设、标准、计量都已经纳入了,还有党建、人事、宣传调研、财务资产,还有文件管理甚至垃圾管理。

细,上面20来个处室的任务要求,按三级指标成体系布置下来,其中二级指标就有260多项。

严,每项任务都有分值,有加减项,有明确的检查方式,相当多项目是直接从信息化系统后台提取,倒是免了现场检查的麻烦。三个地方的考核表格比较起来,感到南方这个直辖市的各项任务确实上下贯通了,该落的已经能落到基层所了。3个地方比起来,管理精细化程度差别蛮大。可能有人会担心这样的考核体系是否会成为折腾基层的“痕迹主义”、“烦琐哲学”。其实,一个直辖市面对上百个所,一个省可能面对上千个所,这样的管理规模,的确是需要有一套设置合理、要求明确、操作简明的考核方法的,这也是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至于如何避免烦琐哲学、折腾基层,那就看上级机关的出发点和能力水平了。

从人员配备上看,差别也很大。南方这个市的基层所,平均人员可以达到17人,多的可以到30多人,少的也能有12人。这点大部分地方肯定做不到,更令人羡慕的,是所(分局)人员被乡镇街道抽调的情况也很少,基本能做到满员,还有让人羡慕的,是乡镇街道部署过来的法定职责以外的临时任务也不多。就是说,基本能做到以满员兵力干自己的活。这点,大概是这个直辖市的基层所面对饱满的任务,严格细致的要求,仍然能够运转顺畅的重要保障,也可能是让大部分地区的基层所(分局)羡慕嫉妒的。基层所建设和管理之难,很多徒唤奈何之处,其实就在这方面。上级机关的重视和资源投入,很容易被基层乡镇给稀释走了。更不要说那些直接把所交给乡镇的地方了。

看了这3个表格,给笔者印象是,这样的考核体系,包括上级的谋划指挥,这样的人力配备,这样的外部环境,才能保证该落地的任务基本落地,职能发挥基本到位。可是,放眼全国,具备这样内外条件的所能占多大比例呢?两万多个所里,能有3%,5%?10%?还是多少?

机构改革后,基层所建设面临的难题不少。一是人少了,少于改革前各部门人数总和,有的地方还少了很多;二是任务多了

,很多过去基层所没干过的职能,陆续布置下来了;三是任务变得复杂了,技术执法和过去工商执法在理念、知识技能特别是思维方式上有很大不同,基层得适应、具备两种执法思维,再做到融合;最难的,可能是随着基层乡镇街道对基层所工作话语权的明显增大,或抽调人干其他工作,或部署很多法定职能以外的工作过来,相当多地方基层所的工作重心客观上在发生变化和转移。真正有多少所能满编在岗,有多少法定职能真正部署下去了,基层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技能储备、理念更新是什么状态,有多少工作真正展开了,展开的效果又怎样?在这种形势下,基层所建设这个话题就变得极为复杂,远比过去老工商时期基层所建设要复杂。

这里面的难,除了职能合理配置、人员新老交替、业务能力培训、考核体系细化等市场监管系统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之外,如何处理好与地方基层政府的关系,也是一大关键。如果不能换位思考基层政府的需求,对他们的关切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比较有效的解决,与基层政府在基层所职能定位上达不成共识,形不成合力,那么无论系统自身如何努力,基层所必然会面临职能模糊、任务飘忽、人员不整、投入不足、外部支撑不够的问题,运转就会很费劲,基层所工作人员很可能会面临两头受气局面,职能要么部署不下去,要么部署了落不了地,一线人员还得时刻面临执法风险。

从考核表看基层所建设之难

发布单位:中国工商出版社 新媒体部(数字出版部)

从考核表看基层所建设之难

注重交流执法经验

关注消费维权动态

同护市场公平正义

共观市场经济大潮

权威●专业

半月沙龙微信

输入公众号“市场监管半月沙龙”,即可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