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快訊:社區居民的“定心丸” ——南湖社區書記王淑玲先進事蹟


自疫情以來,南湖社區秩序井然有序、政策宣傳到位、生活保障充足,居民們只要見到王淑玲或聽見她的聲音,就覺得心裡踏實,好象吃了“定心丸”。殊不知,她每天是靠“救心丸”,換來了居民的“定心丸”。

運河快訊:社區居民的“定心丸” ——南湖社區書記王淑玲先進事蹟

王淑玲今年57歲,是南湖社區返聘的黨總支書記。從大年初一辦事處召開了關於冠狀病毒肺炎傳染防疫工作的緊急會議至今,她白天靠救心丸,晚上靠安眠藥。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小區的現狀,她承擔了太大的壓力和責任。

“鐵桶管控”,居民放心

南湖社區建於上世紀九十代年,距今有近三十年的歷史,有27棟居民樓100多戶平房,近1200戶。北鄰南湖,西、南緊靠運河,東面是清池大道,是滄州市最早最大的“老、破、舊”小區,封堵、卡死談何容易。她一夜未睡,細數著所有的路口和明天的工作安排,絞盡腦汁想“招兒”……

運河快訊:社區居民的“定心丸” ——南湖社區書記王淑玲先進事蹟

“疫情發展太快,必須馬上封堵社區”。憑著她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強烈的責任感,王淑玲連夜繪製了小區巷道路線圖,聯繫了施工人員和原料供應。大年初一下午,她又認真走遍社區的每個角落,對卡口設置、路口封堵、居民出行、車輛管控等優化調整,確定了最終的方案。正月初二早晨8點,在她老伴張建的大力支持下,南湖社區搶先施工打圍擋,克服了人員不足、門店歇業、原料短缺等諸多困難後,僅用5天時間順利封堵了12條道路,成為了運河區首個落實管控措施的社區。她們總結的“1143”工作法,在全區得到了推廣。

“苦口婆心”,民居舒心

防疫抗疫“鐵筒”焊成了,如何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把疏導工作提前做到位,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運河快訊:社區居民的“定心丸” ——南湖社區書記王淑玲先進事蹟

她是運河區首先利用《出入證》,把外來人員杜絕在小區之外的人;第一個在小區單元口、卡口處,張貼居民微信群二維碼,邀請居民進入防疫微信群,及時瞭解上級政策和防疫知識;在小區多處懸掛宣傳條幅;在每個樓道口張貼市、區下發的《通知》和《告知書》;利用廣播全天滾動播放宣傳防疫知識;社區還自印了1200份《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分發到每家每戶。遇到不理解的居民,她都主動上門,一對一疏導。

南湖小區居民以回族為主,清真西寺也是運河區唯一的一座清真寺。她第一時間和寺管委會溝通,取得了對方的理解支持。沒等喘口氣,又有人找來了,18號樓“無常”人了,來弔孝的門口不讓進。王淑玲可犯難了,她為了嚴防人口流入,死守小區卡口,已經升級了三代《出入證》。這事怎麼辦?一時急火攻心,一腦門子汗。她下意識地掏出救心丸。也不知吃了多少,馬上又都吐了出來……當事人嚇壞了:“書記,彆著急,我們知道該怎麼辦了”。這期間小區共有四個“賣抬”都是從簡發送的……這只是她忙碌一天的一個片段和縮影。

“一心為民”,居民安心

“我是人民公僕,為政一日就要為民謀事”這是她的口頭禪也是座右銘。“鐵桶管控”長期堅持的一個難題就是生活物資保障,吃足喝飽才能穩定人心。王淑玲指派專人負責民生,把平價菜攤和水果攤引進小區,說服三個超市不歇班,調配各種生活物資,確保供應充足及時。

見到書記這樣忘我工作,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了志願者行列,還有團隊和個人送來了防疫物資和慰問品,每天都有居民送包子、饅頭、燉菜等。“她為我們拼身子,不能再讓她餓肚子”,居民們說出這樣的心聲,一位90多歲的老奶奶更是激動的說道:“我又回到了黨員衝鋒陷陣,老百姓靠小推車送物資,全民抗戰的年代了。”

茶餘飯後,當人們在喇叭裡聽到她那囑咐人們做好防護措施時,嘶啞的聲音,心裡踏實了……

這就是用救心丸換來的民生“定心丸”!

王書記辛苦了。


來源:運河播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