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新營銷與新零售爭奪的戰場

現代商業發生在三個空間維度:地理空間(線下)、社群空間、網絡空間。

三個空間維度,分別形成獨立的商業體系,分別是傳統營銷、社交電商(微商)和電商。

每個商業體系,要弄清最小商業單元和最大商業單元。比如,傳統零售的最小商業單元是便利店(社區店),最大單元是KA和便利店連鎖;社交電商的最小商業單元是社群,最大商業單元是IP+多層級社群;電商的最小商業單元是雲店(如小程序),最大商業單元是電商平臺(如阿里、京東)。

企業要做大,必須搞清楚最小商業單元。三個空間維度的最小商業單元分別是社區、社群和雲店。如果打通三個空間維度的最小商業單元,那麼就形成了“社區+社群+雲店”。圍繞三個最小商業單元的營銷體系,不妨稱之為社區營銷。

社區營銷是互聯網時代最複雜商業體系的最小商業單元,是商業體系的細胞。

人在哪裡,消費場景就在哪裡;消費場景在哪裡,生意就在哪裡。商業是圍繞人群聚集形成的。

社區!新營銷與新零售爭奪的戰場


中國營銷,過去分為兩大塊:一是KA+便利店為主要形態的城市市場,被稱為終端市場,是高密度人口的城市市場;二是以流通渠道為主的流通市場,是低密度人口的流通市場。

與此相對應的營銷模式也分為兩大類:一是終端攔截(導購)為基本模式的營銷體系;二是以深度分銷為基本模式的營銷體系。

這種以地理空間為分類單元的營銷體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中國的人口聚集模式和數量弄清楚。比如下列數據是中國營銷人必須記住的基本數據:

2019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減少1239萬人)。中國有約300個“城市”,2856個“縣”,41658個“鄉鎮”,662238個“村”。2019年農民工總數量達到2.74億。


如果再減去一部分農村學生,則農村實際居住人口平均每個村不足30人!正常時間裡面(非春節、農忙)城市裡麵人口高達12億人口。

中國的零售商業是按社區佈局的。便利店也稱為社區店,距居住地在“步行5分鐘”的距離,KA的商圈半徑大一點,覆蓋多個社區。

社區的定義很多,從商業角度講,就是一群人停止居住的區域。在中國經常被稱為小區,以區別於由居委會改造而來的行政管理系統的社區。

據有關數據來看,中國城市裡面有超過30萬個居住小區。以上海為例:截止2018年底,上海市共有15468個小區,平均每個小區佔地面積約0.4平方公里, 平均每個小區居住著1567人。

有人的地方才有營銷。社區已經是城市化裡面最基本的居住單元,在社區裡面總計有超過12億人居住!

傳統深度分銷做到最後,一定會有一個路線圖。路線圖實際就是圍繞社區形成的。因此,深度分銷體系管理體系,實際上是網格化的社區。

早期的微商,就是直銷的社群化。直銷形成體系,免不了多層級。微商也是如此。

微商發展到一定階段,多層級的黏性不夠。而且法律和騰訊系統也不允許過多的層級。因此,IP+社群成為標配。現在,這類微商也被稱為社交電商,適用於小眾產品。

新冠肺炎期間,發展起另一種以社群為基本單元的商業系統,即終端店+社群,有人稱之為社區社群。因為終端店往往是社區店,而社群已經成為熟人或半熟人溝通的基本工具。新冠肺炎期間嚴格的封閉措施,社區社群成為與居民商業化溝通的最佳渠道。品牌商受此啟發,發現了新大陸,在疫情期發起了“社區合夥人”招募運動。

如果說社交電商只有IP+多層級社群才能形成商業規模的話,社區社群即使只是單一社群,也可以商業化。

中國電商崛起,走的是平臺電商的路徑。因此,平臺思維、流量思維這些本應屬於平臺的商業邏輯,品牌商也受到了“洗腦”。

大平臺形成流量池,然後入駐商戶購買流量。這就是平臺電商的邏輯。

品牌商、零售商很難形成自己的電商平臺。創新型的新零售例外,如盒馬鮮生、瑞幸咖啡等。

新冠肺炎期間,品牌商和零售商發生了另一條電商路徑:圍繞社群路徑,形成電商系統。比如,青島啤酒的社區合夥人體系,就是圍繞社群構建電商系統。甚至疫情期間的直播,也是順著社群路徑。

社交電商,視社群為認知、交易和關係一體化的系統。品牌商和零售商視角的社群,可以是沿著關係體系(社群其實是社會關係體系)的商業路徑,不必成為三位一體的商業系統。於是,無論規模多大的品牌商、零售商,都可以順著社群構建最小的電商系統:雲店。

人的思維很容易受標杆的影響,自覺不自覺地往標杆上靠。阿里、京東等是電商標杆,盒馬、瑞幸等是新零售標杆。

商業思維是有立場的。流量思維、平臺思維是電商平臺、新零售平臺的商業思維。那麼,品牌商角色的互聯網化是什麼呢?

如果說傳統營銷是2B的話,互聯網商業就是2C。有了這個認識,只要通路做到2C,就可以視為完成了互聯網化。互聯網化可以是認知、交易和關係三者這中任何一個環節的互聯網化,不必一定在平臺交易。


快消品企業最大的存量在傳統渠道,這是現實。沒有存量的互聯網化,品牌商的互聯網化就沒有完成。但是,快消品的品牌商又不能完全走平臺電商和社交電商之路。因此,在深度分銷的基礎上完成互聯網化就是必然選擇。

從社區到社群,從社群路徑到雲店。於是,社區→社群→雲店,就成為先2B再2C的互聯網路徑。這條路徑,我們稱之為BC一體化。

BC一體化的核心是社區+社群,只要這條路走通,社區+社群+雲店是必然的結果。三度空間,就這樣打通了。圍繞社區+社群展開的營銷體系,稱之為社區營銷。

社區是從2B到2C的樞紐節點。新零售平臺在爭奪,比如,原來自稱B2B的零售通現在也改稱新零售,其關注點就是社區店。再比如,同樣是新零售平臺的社區團購,其商業路徑直接就是社區社群。

至少是目前,還沒有看到品牌商與新零售平臺的結合點。當品牌商把社區社群也作為互聯網轉型路徑之時,社區店跟誰走就很關鍵。

社區店跟誰走?取決於誰能給社區店賦能。無論是電商還是新零售,對商戶的最大優惠不是流量(畢竟流量是要花錢的),而是賦能的誘惑。因為賦能意味著“收益超過個人的能力”“突破個人能力的瓶頸”。

過去,深度分銷不是賦能思維,而是瓜分存量。比如,深度分銷的客情關係,就是以存量再分配為代價的。

越是存量封頂,越是需要賦能。現在,品牌商2C的路徑,通過社區社群已經打通。但是,品牌商只有對2B完成2C賦能,社區社群的通路才能夠真正打通。

如果您正在尋找高品質自動售貨機產品、自助零售行業解決方案,搭建新零售無人售貨店平臺,微果歡迎致電或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