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治理之路,你不知道为了“争一口气”贵阳有多努力

碧空如洗的天空,如棉花糖般软糯的白云,清爽干净的空气,仰视皆为美景……近年来,“贵阳蓝”时常占据贵阳人的朋友圈。


25年治理之路,你不知道为了“争一口气”贵阳有多努力

谁曾想到,贵阳的好空气并不是天生的。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贵阳也曾饱受空气污染之害,一度成为全国3个酸雨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贵阳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1995年被评为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一。

关于空气质量改善,环保业内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叫做“人努力、天帮忙”。天帮忙下,人不努力,空气质量只会越来越差;天不帮忙,人努力,空气质量改善会慢一点,需要时间会久一点,但好的大气环境不会缺席;天帮忙下,人努力,虽然见效快,但仍要注重“长治”。数据显示,在大气治理过程中,“两分天注定,八分靠打拼”。

“贵阳人”努力做了什么?

争一口气摘掉“酸雨城市”帽子

1995年,贵阳市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就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作出安排。

1996年以前,由于大量使用明火炉灶,使得大气质量明显降低。从1996年开始,贵阳大规模取缔明火炉灶,改用液化气,取得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首次成功。

2001年成功摘除“酸雨城市”帽子。

2002年,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工程建设,1—4蒸吨的燃煤供热装置全部取缔、关停或改造为使用煤气、液化气、电热;贵阳市民的取暖方式,已从以前常用的燃煤向电气化方向转化。

2003年,贵阳首次实现全年无酸雨。

发展循环经济 “污染大户”外迁

2002年初,贵阳市作出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决定,同年5月,贵阳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2004年11月,贵阳市又颁布了全国第一部循环经济地方性法规。

水泥厂、化工厂、电池厂等10多家污染大户搬出市区,关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小企业,城市燃料从用煤为主变为用气为主……

贵阳的循环经济模式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2004年3月,联合国规划署决定选择贵阳市作为“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地方政府能力建设”项目的全球惟一实施地。

2009年8月,贵阳钢厂开始搬迁,在距离老厂区45公里的阳明文化圣地修文县扎佐镇新建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2013年底搬迁完成。这标志着最后一个工业污染大户从城中心城区撤出。

25年治理之路,你不知道为了“争一口气”贵阳有多努力

“新能源”减排

2005年,贵阳公交集团就开始了开展三阶段的公交车“新能源”改造工作。第一阶段是油改天然气,共改造车辆2227辆,其中改造汽油车800辆,柴油车1427辆,各类污染物减排量约4685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约22500吨;第二阶段是液化天然气、气电混合动力改造,共改造车辆2417辆,其中223辆改造成气电混合,各类污染物减排量约3911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约19135吨;第三阶段是液化天然气、气电混合动力、纯电动改造。

如今,贵阳公交所有车辆已全部更换为清洁能源车辆。

2015年6月,贵阳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甲醇汽车试点城市。虽然不是最早的试点城市,但是贵阳却“后来居上”。2015年以来,贵阳市甲醇汽车数和甲醇燃料加注站点数都位居全国第一。

25年治理之路,你不知道为了“争一口气”贵阳有多努力


修炼“气质” “绿腰带”护城

2020年9月,贵阳市在全国168个大气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1至9月,贵阳市在全国168个大气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1,在其中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排名第3。这样的成绩不得不提及贵阳“绿腰带”建设。

2001年,贵阳市作出建成“林城”的决定。如今,一环林带长70公里,二环林带长304公里,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绿色项链;400多公里的旅游公路环线串起了田园、村庄,绘制出一幅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贵阳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修复生态活动。还从中心城区拿出16平方公里“黄金宝地”,打造了3个城市湿地公园。2019年,贵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植树造林面积14万亩。

提升“气质”“史上最全面”的大气污染治理

2013年,贵阳市空气污染治理历史又迎来了新的里程碑。这一年,贵阳市和全国其他73个重点城市一起,开始正式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向更高的空气污染治理目标迈进。

这一年,贵阳启动了有史以来范围最大的、涉及面最为广泛的空气污染治理工作,成立了贵阳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由28家单位联合开展的工地道路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治理、饮食油烟治理、油气回收治理、非煤矿山治理和环境绿化提升7大专项治理工作。

2016年,贵阳市大气办和南明区政府向贵州圣益建筑物拆除工程有限公司开出21000元的罚单,这是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贵阳市开出的首张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罚单。

25年治理之路,你不知道为了“争一口气”贵阳有多努力

2017年,对云岩区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息烽县贵州太和制药有限公司息烽制药厂、修文县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修文厂)、修文县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开阳县贵州开阳青利天盟化工有限公司的5台共90蒸吨燃煤锅炉进行了淘汰。

2020年以来,贵阳市重点建筑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率达100%,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密闭率达100%;全面供应符合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实现“三油并轨”,油气回收设施稳定运行率达到97%以上;发放第一批2253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号牌,划定禁止使用区域扎实推进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整治。

25年治理之路,你不知道为了“争一口气”贵阳有多努力

好“气色”触手可及

25年,可以沧海变桑田,酸雨之城变城市花园。最好的见证者大概就是宝山路上那一排排法国梧桐。作为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指向标,多年以前枯黄的梧桐叶早已变成郁郁葱葱的翠绿一片。

贵阳的“气质”越来越好,“颜值”越来越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贵阳人。看着朋友圈中“贵阳蓝摄影大赛”的画质越来越高,拍照技术驾轻就熟,这些实实在在的感受是做不了一丝假的。

25年治理之路,你不知道为了“争一口气”贵阳有多努力

25年治理之路,你不知道为了“争一口气”贵阳有多努力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暖暖的阳光,湛蓝的天空,还有发自内心的笑容……

25年治理之路,你不知道为了“争一口气”贵阳有多努力

文/ 何莹莹

来源: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