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項一等獎,12項選送全國參賽,徐匯師生再創佳績!

以“創新•體驗•成長”為主題,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十五家單位共同主辦的第35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日前落下帷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大賽全程採用線上評審形式,面對諸多不利和不適因素,徐匯師生主動調整策略,採用居家制作電子展板、展示PPT等方式積極備賽。

徐彙區共申報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686項、科技創意377項,其餘項目均按限定數量進行了申報。最終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科技輔導員科教創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創意、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優秀組織獎等六大板塊的評審中徐匯師生再創佳績——獲一等獎77項,其中12項被選送全國參賽;在科幻畫、科技輔導員科教創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等單項競賽中,處於領先位置;特別是徐匯師生作品入圍終評後獲一等獎比例達87%,為全市最高。徐彙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獲大賽優秀組織獎並選送全國。

今天,小編帶你走近部分參賽學生,聽聽他們是如何克服疫情期間的參賽挑戰,以勤勉創新播撒科技夢想的種子~

南洋模範中學 劉晶:

我的參賽課題《NFE2L3基因作為胃癌標誌物的可行性研究》獲得了一等獎,並推薦參加全國比賽,這讓我信心滿滿。我通過一系列實驗並結合生物信息學的方法進行研究,為NFE2L3基因可以作為胃癌早期精準無創診斷的標誌物提供理論依據。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一個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也是對自我能力極限的挑戰。其中,我遇到的一大難點就是思維方式的轉變。科學實驗比我想象的要複雜很多,在導師的幫助下,我不斷完善實驗方法,並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後來我發現,每個成功的實驗背後都有一個精妙的實驗設計方法,每一個意料之外都必然在情理之中。與獲獎相比,更重要的是這份認可帶給我走向充滿未知的科研道路的勇氣與信心。我會繼續在仰望科學星空的同時,堅定邁好腳下的路。

南洋模範中學 鄺宏亮:

創新課題,尤其是關於機器人項目的,牽扯到的理論知識非常多,需要不斷刷新知識,跟進國際上先進的解決方法,激發著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知識的渴求。

此次比賽從項目申報到在線終審問辯,貫穿於整個疫情,我從沒如此多地使用和依靠互聯網,使用搜索引擎查資料、用知網完整的架構論文、在線學習Fusion軟件、跟著視頻學LabView,不懂就通過微信問老師,召開雲會議一起商量準備答辯,一直到最後成功完成了在線終審問辯。特殊時期讓我們尋求到了更開闊的思維方式,更多的學習途徑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有效地推進項目,最終讓我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徐匯中學 葉議文:

我參賽課題是《老年人走失情況的調查和對策建議》,以徐彙區田林街道老年人(重點是患有認知症的老人)為研究對象開展調查研究,設計了針對8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問卷,通過分析,歸納判斷老年人走失主要存在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三方面的原因,並針對以上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榮獲創賽一等獎讓我信心倍增,更學會了開展社會科學調查研究的方法,在設計調查問卷、撰寫論文和查新報告、展板設計與製作、項目介紹視頻錄製、網上答辯等方面都得到鍛鍊,提高了科研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會把這次比賽作為新的起點,在科技創新的大道上繼續奔跑。

徐匯中學 範時浩:

我的參賽課題是《血液中糖分子量的胰腺癌識別統計模型》。目前已知血液中糖分子量是識別胰腺癌的重要指標,因此該課題收集胰腺癌患者血液中糖的分子量數據建立統計數學模型,構造出均值方差胰腺癌識別法,對胰腺癌的識別率達到86.3%。

在半年左右的課題研究中,我感受到科學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以及論文撰寫的辛勤和嚴謹,參加比賽是為自己增添閱歷、積累經驗、豐富生活提供機會。今後我會再接再厲,勇往直前。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面向全市在校中小學生開展的規模最大、層次較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徐彙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從每年7-8月開始進行次年備賽工作:

專家見面會

暑期夏令營

科技論壇

綜合素質

測評

線上答辯

徐彙區在備賽過程中始終堅持在普及中提高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利用多種科技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大賽中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徐彙區將繼續利用創新大賽這一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充分展示徐匯師生的科技風采。

來源:徐匯教育

編輯:張康寧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