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是不願意改變,還是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

北緯可愛多


我覺得與年齡無關。

無論什麼年齡階段的人,都有這兩點存在——不願意改變或者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是否接受別人的意見並願意做出改變,這取決於一個人是否有包容的心態、持續學習的觀念以及自我反省、辯證思考的能力。

舉個例子:家裡有個不到三歲的孩子喜歡跟著爺爺睡覺,爺爺很喜歡聽一些音樂,晚上睡覺前聽的音樂有一點點吵,媽媽覺得睡覺前應該給孩子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有助於孩子良好睡眠,於是就走過去輕輕的說了一句:晚上還是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比較好。說話的態度也很溫和,沒有強制和命令的語氣。但是爺爺聽了這句話就非常生氣,以為是媳婦看他不順眼,還管著他聽什麼音樂。雖然沒有找媳婦吵架,但是自己在一邊兒喝起了悶酒。兒子下班回家,跟兒子發了一頓脾氣。

有些人不懂別人只是就事論事,也不考慮這句話的初衷,而是習慣把別人的意見單純的看做是對自己的不滿,對於別人的意見總是做出很情緒化的反應,要他接受意見當然很難。

有些人也許願意接受意見,但是不願意改變,是因為有懶惰、恐懼、得過且過的心態。改變總是比維持現狀要痛苦。

當然,年齡越大,就越容易有這樣的問題。

希望我們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做勇於改變,不斷進步的人。


家有兩頭小獅子


二種想法都有。


山雨欲來風滿樓2020


人到中年四十而不惑。一般已形成了自己獨自的見解和風格。要想改變也不是容易的事。人道:江山易改丶本性難移!

但人一定不要滿足現狀,要與時俱進。就要堅持多學習丶多思考,這就是:活到老,學到老。要聽得進朋友親人的忠告,要善於接受新時物。要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加強各方面的才幹,才能士別三日,當可刮目相看。

秦末劉邦40好幾了,還是個小亭長,娶了黃花閨女呂雉,還給人家苦日子。縣幹事蕭何就常常開導他:大丈夫不能整日打牌喝酒,要關心天下大事。

劉邦最初不以為然,今日有酒今日醉。後來押送勞役丶犯人,看見家屬痛哭流涕,才猛然感嘆:百姓安樂丶天下太平,多好啊!從此醒悟,關心時事。後來蕭何丶曹參請他參加農民起義探討會,劉邦才能有感而發,顯露了愛國主義的才華,竟被眾人一擁而上。

中年不惑,能否接受逆耳良言,大不一樣。冥頑不化,一事無成。虛懷如谷,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