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挂证”为何屡禁不止 背后有这样的利益关系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李孟)在药店买药,往往有工作人员指引并推荐药品,但部分消费者并未留意,药店里是否有执业药师给出用药指导。按照规定,药店需要配有执业药师,但是执业药师到底是挂名还是在岗,却是一个未知数。近日,多地药监局发布公告,开展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行动,通报违规行为。

《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必须配有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但是,部分药学技术人员在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后,将证书挂靠到零售药店等单位,获取一定的报酬,而本人并不在此实际工作,这一现象被称为“挂证”。自去年部分药店被曝光执业药师不在岗问题后,执业药师“挂证”现象受到广泛关注。

零售药店未经执业药师进行用药审核和指导,容易出现消费者买错药、用错剂量、滥用抗生素甚至出现过敏反应等用药事故,严重者甚至危及用药者的生命安全。去年,国家药监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六个月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

时隔一年,多地再出手严打执业药师“挂证”行为,并出台文件或政策进行监督。今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监局印发《自治区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陕西省药监局发布《关于在全省开展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查处执业药师“挂证”、不凭处方药销售处方药、审方流程不符合要求等违规行为;为了保证执业药师的到岗率,浙江等地推出了人脸识别、系统定位“打卡”等方式,对零售药店药师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国家药监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522461人,注册于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471289人,占注册总数的90.2%。

按照规定,出租出借《执业药师注册证》的,由发证部门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三年内不予执业药师注册,涉及违规执业药师和违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但从各地通报的“挂证”信息来看,执业药师不到岗、在零售药店“挂证”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么,为什么执业药师“挂证”行为屡禁不止?

在零售药店工作的执业药师刘芳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收入少、地位低,工资薪酬和社会地位与考试难度不匹配,是执业药师“挂证”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我身边的大部分药师都不会优先选择去药店工作,除非自己开药店。”刘芳表示,与药企、医院相比,零售药店待遇相对较差,工作发展前景不明,并不是药学技术人员择业的最佳选择。

“很多人考证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工作上应用,就是为了能够‘挂靠’药店,多赚一笔钱。”黑龙江省一位不愿具名的药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尽管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难度大,但为了在药店“挂证”取得额外收入,不少非医药从业人员也积极报名参加执业药师考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