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有多厲害?

威史


姚廣孝知識的淵博性,

姚廣孝出生於醫學世家,自小接觸醫學,但他並沒有繼承祖業。14歲時,姚廣孝出家為僧,法號“道衍”,不久後拜師道士席應真,跟隨其學習天文星象、陰陽術數、詭詐權謀。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結髮妻子馬皇后病逝,朱元璋全國範圍內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祈福,這其中就包括姚廣孝。

其他人都認為隨侍藩王肯定不如服侍朱元璋朱標等人前途無量,只有姚廣孝主動結識朱棣。

明朝正朔本是朱允炆,削藩也是朝廷大計,開始朱棣也是不敢起兵的。建文帝登基後,藩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為鞏固統治,建文帝採納齊泰、黃子澄等人建議。

在姚廣孝勸說下,朱棣才以五百親兵扯起“靖難”大旗。

靖難之役中,朱棣在濟南城,吃了大虧。道衍為朱棣指明瞭一條離勝利更近的路:攻擊徐州,繼而南下,直取都城南京!

姚廣孝審時度勢,建議朱棣繞過濟南,採取大迂迴大縱深大包圍戰略,直取南京。

北京城就是姚廣孝主持設計的。

據傳說,建設北京城的時候,有一條孽龍為害人間。姚廣孝親自出手,鎮壓孽龍於北京東直門橋下。

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下令當時天下第一才子解縉主持修書,副手為姚廣孝。

朱棣想讓他還俗,賜給他豪宅美女,他都沒要。


武經總要


公元1348年,朱元璋結束三年流浪生涯,回到皇覺寺,後來建立了大明王朝。

同一年,還有一個少年出家為僧,後來整個改變了大明王朝的歷史進程。

有一次,這個少年和尚正在嵩山寺遊歷,路上遇到了相面大師袁珙。袁珙一看見這小和尚嚇了一跳。

怎麼呢?這小和尚面相不凡。袁珙對他說道:“你真是個奇特的僧人,眼睛是三角形,體形就像一隻病虎,必然天性喜歡殺戮,會是個大人物啊!”

按說佛門弟子應該慈悲為懷,聽別人說自己喜歡殺戮,早就大耳光子抽過來了。可是這小和尚聽了居然哈哈大笑,喜不自勝。

可見這小子還真就是個危險分子,心裡裝的不僅有菩提,更有許多帶著血腥氣的秘密。

他出家後居然還曾跑去跟道士學習陰陽術數。所謂陰陽術數內容龐雜,包括算卦、占卜、天文、權謀機斷等等,明顯屬於旁門左道嘛。

學習這種旁門左道的都不是什麼“正常人”:比如蘇秦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術,苦讀《陰符》;張良從黃石公那裡得到並學習《太公兵法》;劉伯溫學習《六甲天書》和《奇門遁甲》……

話又說回來,哪一個正常的和尚會拜道士為師呢?

事實上,他本就不甘心做一個“正常人”。

他是要站在高山之巔,以天下為棋盤,以王侯為棋子的男人。

他的法號叫做道衍,後來明成祖朱棣賜給他另一個俗家名字——姚廣孝,人贈外號“謀僧”,又叫他“黑衣宰相”。

他一手策劃了“靖難之役”,助朱棣登上皇位;

他負責為朱棣遷都,規劃設計了北京城;

他主持編纂了明代最重要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有時候會想,如果沒有這個和尚,大明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永樂大典不會有,鄭和下西洋不會有,甚至整個中國的歷史也許會走向另一個航道。

01

良禽擇木而棲

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跟隨朱元璋一生的女人馬皇后病逝。朱元璋下令選拔高僧陪同皇子王爺們,一同為馬皇后誦經祈福。

這也許是道衍和尚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機會。當時擔任僧錄司左善事的宗泐舉薦了他,而他由此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男人——燕王朱棣。

所謂“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道衍與朱棣見面後相談甚歡,這兩個不凡的男人已經相遇,一番大事業已經在冥冥中註定了。

這一年,道衍48歲,他已經熬的夠久了,一肚子智謀憋得沒處發洩,哎呀好想搞個大新聞啊。就像一個五星級酒店的大廚,三年不做飯,看見鐵鍋都得手癢。

燕王朱棣挑選隨侍僧人,經過道衍和尚的時候,道衍馬上說了句話,立刻吸引了朱棣的注意力。他說的什麼呢?

“燕王殿下,貧僧願意追隨您。”

燕王沒有料到有和尚會這樣,問道:“為何要追隨我?”

“貧僧有大禮相送。”

“哦?”燕王更好奇了,一個和尚能有什麼禮物可拿來送給他這位王爺呢?

“貧僧要送王爺一頂白帽子。”

朱棣臉上變色,低聲問道:“你到底是何人?想找死麼?”

朱棣為何變色?

道衍把不便說的話玩了個文字遊戲。“王”字頭上扣個“白”字,乃是“皇”。朱棣自然會意。

道衍面對朱棣的斥責笑而不答,開始自顧自的打坐。他太瞭解燕王這種人了,作為朱元璋的兒子,怎麼可能沒野心?

果然,不一會兒,朱棣自己就找了回來。“跟我來。”

事實證明,要想成大事,必須要善於抓住機會。如果沒有機會呢?那就創造機會!

不久後,道衍跟隨朱棣前往北平,任慶壽寺住持。

如果他真的老老實實做主持,日後可能就不會發生那場戰爭了。

偏偏道衍這個住持並不滿足於每天青燈古佛、木魚唸經。他經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密談,旁人都要退避。

談的自然是朝堂大事。朱棣需要道衍這樣的謀士來幫助他,因為雖然貴為燕王,但接近權力中心的他處境並不安穩。

02

天要你做皇帝,管民心作甚?

尤其在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後,皇位傳給了朱棣的侄子朱允炆,史稱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上臺後,為了集中自己的皇權,聽從齊泰和黃子澄的建議,開始實行削藩。可是,要知道,削藩在歷朝歷代都是一件棘手的大事。

之前,西漢初年,漢景帝聽從晁錯的《削藩策》,要將劉邦當年分封給諸侯王的領地收歸中央,結果引發了“七國之亂”。漢景帝皇位都不穩了,不得不腰斬晁錯。

之後,清代有康熙削三藩,惹得平西王吳三桂舉兵造反,半壁江山淪陷,大清險些被推翻。

但年輕的朱允炆顯然沒有充分考慮這些。他上臺一個月,龍椅都還沒坐熱乎,就帶著激情開始動手了。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繼獲罪,被廢除藩國、貶為庶人,其中湘王不堪受辱,舉家自焚而死。

建文帝並不在乎,他只覺得:嗯,開局不錯。雷厲風行而且接連得手。滿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他的胸膛中膨脹起來。一切都那麼順利,看起來還會一直順利下去……

但他低估了自己另一個叔叔朱棣,更沒想到在叔叔背後有著一個智謀無雙的和尚。

其他藩王被削後,燕王朱棣唇亡齒寒,十分鬱悶,有一天看著窗外的冬日景色出了神,隨口吟道:“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在一旁的姚廣孝馬上接了下聯:“世亂民貧,王不出頭誰做主!”

朱棣猶豫不決,說:“此時民心都在朝廷那邊,我能怎麼辦呢?”

道衍的回答是:“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我只知道上天要讓你做皇帝,管它所謂的民心作甚?!

道衍又讓當年給自己看過相的袁珙和占卜奇才金忠前來,為朱棣預測吉凶。朱棣這才下定決心,要向皇位進軍。

一句話就可以鼓動人造反,這就是道衍的魅力。

幾百年後的美國,有個信奉禪宗的男人叫做喬布斯。在勸說約翰·斯卡利加盟蘋果事業時,他說:“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我們一起改變世界?”

而道衍需要一個亂世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如果沒有亂世,他就要創造一個!

山不走向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走向山。這就是道衍和尚的霸氣。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道衍和尚的力勸,朱棣也許就會在所謂的“民心”面前屈膝,將自己的藩國交出,而淪落為一個不知名的皇親國戚,何來歷史上的永樂大帝?

大志已決後,朱棣開始暗中拉攏軍隊勢力,並且招募自己的勇士。而道衍和尚,披著一身袈裟,手裡拿著佛珠,不在寺廟拜佛,卻在燕王府內為朱棣訓練兵馬、打造軍器。細心的他居然還養了一大群鵝、鴨子,用它們的叫聲來掩蓋軍事訓練的聲音。

道衍以前跟隨道士學習的權謀機斷、陣法等等,此時也開始派上了用場。所謂“技多不壓身”,你當初以為沒用、只憑興趣學習的那些技能,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起到大作用哦。

那麼當風暴來臨時,道衍的所學到底能否幫助朱棣逃離死禍、一飛沖天呢?

03

造反技術哪家強

1399年6月,燕王府的護衛百戶倪諒告發朱棣謀反,朝廷下令要逮捕燕王官屬,幸虧都指揮張信向他偷偷報了信。

事到臨頭,已經沒有退路,反!

朱棣決意立刻起兵,這時,忽然風雨大作,燕王府屋簷上的青色瓦片被吹落下來,砸得粉碎。碎瓦,歷來都是不祥之兆。朱棣大驚失色,難道天意註定他起兵必敗麼?

此時,又是道衍出來為朱棣定心。他說:“這是大吉之兆啊,此乃飛龍在天,才會有風雨相從。青瓦落地,說明要換成皇帝用的黃瓦了!”

你瞧瞧,這和尚一張嘴跟玩雜技似的。民心阻礙朱棣起兵的時候他不管民心只管天道,如今天意不祥,他又生生把凶兆解釋成大吉之兆。管他呢,反正就是要造反。

心一旦有了方向,整個世界都要為他讓路。這也許是成大事者的相通之處。

在道衍和尚的鼓勵下,朱棣豎起“清君側”大旗,以誅殺齊泰、黃子澄為名,號稱“奉天靖難”。而道衍則負責留守北平大本營,輔佐世子朱高熾。

這年十月,朱棣帶兵攻下大寧城,而朝廷的南軍主帥李景隆則趁機攻打北平。道衍指揮將士守城,絲毫不亂。又在夜裡用繩子將軍中勇士從城牆繫到城外,與朱棣派回來的援軍內外夾擊朝廷軍隊,斬首無數。

然而,儘管陸續取得了一些勝利,但造反三年後,朱棣的大軍僅僅佔據了北平、保定、永平三個郡而已。而朱允炆仍然佔據全國大部分地區。

當時朱棣的軍隊正在攻打山東,可苦戰那麼長時間,都打不下來。

論兵力、人才資源、物資儲備,朱棣都遠遠落於下風。

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朱棣大軍勢必被圍困剿滅。當不上皇帝倒是次要,能活命就算老天保佑了。這可咋整?

所幸還有道衍!這個當初極力勸他起兵的人,關鍵時刻終於又送給他一份大禮,讓他一飛沖天。

道衍提出了一個創造性的大戰略:不要再跟這些人耗下去了,我們應當直取京師!那裡兵力空虛,一定可以攻打下來。

“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

朱棣一拍腦門,對呀,為什麼非要揪著實力強勁的山東不放呢?他彷彿看到了道衍為他打開的另一扇大門,通往京城的大門。

在道衍的戰略部署下,朱棣轉戰徐州,後來在淝水、靈璧接連大勝朝廷軍隊,而後直搗黃龍,渡江奪取京師,一舉成功!

可見,當遇到困境的時候,一味撞南牆並非最佳選擇,轉換一下思維也許就會海闊天空。

攻取京師後,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而朱棣登基稱帝,道衍則被任命為僧錄司左善世。

道衍終於實現了他的承諾,將”白帽子“送給了朱棣。但道衍自己,卻並沒有享受榮華富貴,這又是為什麼呢?

04

和尚當官怎麼辦

在朱棣登上皇位的過程中,道衍可稱居功至偉。

後來,朱棣幾次遠征蒙古時,姚廣孝都留在南京,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為朱棣免除了後顧之憂。

永樂二年,朱棣加封道衍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並賜名“姚廣孝”。

但是,跟姚廣孝交談時,朱棣從來不直呼其名,總是稱他為“少師”。可見朱棣對姚廣孝有多敬重。

後來,大概覺得姚廣孝做和尚日子太清苦寂寞了,朱棣下令要他蓄髮還俗,不料卻被姚廣孝拒絕了。朱棣又賜給他豪宅和美女,姚廣孝仍然不為所動,還是做著自己的道衍和尚。

到湖州賑災時,姚廣孝還將自己被賜予的黃金全都分發給宗族同鄉。

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男人,上朝時候穿官服,一下朝回家便立刻換上僧衣。倒是頗為有趣。

其實這叫什麼?懂分寸,知進退。

所謂“高處不勝寒”,越是位極人臣,越是在鋼絲上行走。君不見,歷史上多少將相功高震主,最後死於非命。只有極少數人可以保持清醒,急流勇退。

李斯怎麼樣,夥同趙高將胡亥送上帝位,最後還不是被腰斬、夷滅三族?

韓信怎麼樣?為劉邦打下江山,功高無二,國士無雙,被封為齊王。最後卻被呂后讓宮女們手拿棒槌活活打死了。

往近了說,李善長、常遇春、藍玉……哪個不是跟著朱元璋出生入死的老兄弟?除了徐達明哲保身外,全被滅掉了。(經知友提醒,常遇春不是被過河拆橋滅掉,而是暴病而死。)

姚廣孝非常明白“前車之鑑”的道理,所以把這一身袈裟作為他最好的保護色。畢竟,有哪個和尚會篡位奪權呢?

公元1418年(永樂十六年),姚廣孝病逝,終年八十四歲。明成祖朱棣為悼念這位大功臣,廢朝兩日,以僧人的禮制安葬他,並追封他為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賜諡恭靖,賜葬於房山縣東北,還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銘。

姚廣孝墓塔 在今北京市房山區

朱棣駕崩後,太子朱高熾即為,是為明仁宗。這位皇帝對自己的老師也懷有深厚的感情。姚廣孝去世七週年的忌日上,朱高熾親自撰寫祭文,讚揚他的功勳,並特命姚廣孝配享朱棣的廟庭。

太廟是什麼?那是皇帝一家直系的祭祀場所,一般而言只有皇帝的先輩才可以列入太廟,一般的皇親國戚都沒這個資格。之前也有大臣配享大明太廟,那都是中山王徐達這樣的開國武臣。以文臣身份配享太廟的,只有姚廣孝一人而已。

05

生來就為“搞事情”

道衍、姚廣孝,兩個名字,恰恰代表他的兩個角色。他以半僧半官的身份,出入於朝堂和佛堂,而在君王面前能夠做到遊刃有餘、善始善終。這樣的例子實在極少。

說他是個明代第一奇人,一點不為過。

縱觀姚廣孝的一生,其實就是“搞事情”。耕地?包工?做生意?這些從來都不在姚廣孝的人生規劃內。

你說他是和尚吧,他插手朝政,引發內戰,自己不做皇帝,卻將他看中的人推上帝位;

你說他不是和尚吧,豪宅、美女和黃金他都視若無物。為了駁斥程朱理學中的反佛言論,還寫了一本《道餘錄》,是佛教史上重要的著作,儼然是位無慾無求的高僧。

歷史上這種人極為少見。

他們生來就是要做大事的。金錢?美女?一個小城的首富就可以得到。不好意思,層次太低了。

這種人要的,是要實現自我抱負,學了滿腹韜略,就要讓這才學好好發揮出去,就要用一個時代來為他證明。

登山,則必達絕頂;擊水,則隨江入海。做謀士就要讓主公主宰天下,自己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成為可與孔明、張良並肩的超一流謀臣。

做,就要做最厲害的。

即便為此要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瘋狂嗎?瘋狂。

學識廣博,胸懷天下,能在寺裡坐得住幾十年的冷板凳,能抓住朱棣這條登天階;關鍵時候能夠以智謀力挽狂瀾,功成名就後又能明哲保身、全身而退。

厲害嗎?厲害。








螞蟻傳統文化


一、姚廣孝是個亂世之臣。

封建王朝時,讀書人中的精英,他們判斷問題比別人準確,懂得如何抓住時機,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這些人統稱能臣。能臣中按用途分三類,第一類是太平盛世的建設者,叫治世之臣,如姚崇、宋璟;第二類,他們厚黑學專家,能斷送一個朝代,是破壞者,叫亂世之臣,如安祿山;第三類,能延續一個朝代的壽命,是拯救者,叫救世之臣,如張居正。

姚廣孝,江蘇吳縣人,1335年生人,生逢亂世,從小聰明好學,吟詩作畫對他來說是張飛吃豆芽一小菜一碟。他14歲出家為僧,法號道衍,與名士宋濂、楊基關係甚篤。他身為和尚,卻不喜佛經,他竟拜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學,師徒兩人,一個是不練丹的道士,一個是不念經的和尚,專攻旁門左道之學,姚廣孝成為一位陰謀家,他結交名士,胸懷兵甲,但在和平時期毫無用場。他四處遊玩,遇到了袁珙這位相士,硬給他算了一卦:你這個怪和尚,一雙三角眼,就像生病的老虎,你天性嗜殺,將來必是劉秉忠第二!劉秉口義是元朝,幫助元朝原親王忽必烈成功登基!

洪武十八年,朱和尚竟又過了一把和尚癮,在天下選拔十個老同行(和尚)準備分給藩王講經薦福。姚廣孝也在其內,開始燕王朱棣並沒有看上這個姚和尚,但當朱棣走過姚廣孝身旁時,這個沉默的和尚突然開口了:燕王殿下,貧僧願意跟隨您。朱棣微笑著:為何?貧僧有大禮相送。朱棣來了興趣:何禮?姚和尚道:大王若能用我,貧僧願意送一頂白帽子給大王!野心家朱棣低聲道:跟我來吧。天下亂勢已定!

建文帝朱允炆在黃子澄、齊泰兩個書呆子忠臣幫助下,開始全面削藩。周王、朱桂、岷王、湘王、代王幾個藩王都被侄兒建文帝收拾了。裝瘋的朱一棣仍被允炆盯上了,朱棣最終在姚和尚勸說下,殺了皇帝派來監督自己的張昺和謝貴,奪取了北平,打起了“清君側"的大旗,發動靖難之役。早在殺掉張謝前的一個月,朱棣糾集了一群死黨搞過一次誓師儀式,差點兒玩砸了。六月七日,他正在宣講造反計劃,想藉此鼓舞士氣,正在他處於亢奮狀態時,忽然風雨大作,燕王府房頂瓦片紛紛飄落,死黨們頓時面如死灰,古人迷信,心中犯疑:莫非老天是送兆頭?朱棣見老天爺來砸場子,愣在當場,這時厚黑專家姚和尚大聲說道:真龍飛天,一定有風雨相隨,正在瓦片四落,正是大吉大利的預兆!軍心立馬穩定,造反集團集體打了一次雞血!

二、在朱棣與朱允炆的戰場廝殺中,姚廣孝除了是朱棣最得力的智囊,還是造反隊伍的定海神針。

朱允炆手下除了有李景隆這種前期的酒囊飯袋式的軍事統帥,還有盛庸、平安這些真正的對手。東昌戰役,統帥盛庸一戰成名,朱棣的北軍幾乎被全殲,朱棣幸虧朱允炆的不得傷害我叔的蠢旨,不然早到明孝陵朱和尚那兒報到去了。造反大軍士氣低落,朱棣也又急又氣,來問姚和尚計將安出?姚和尚直言,為北軍第一大將、軍中威望甚高的、戰死的張玉舉行隆重的葬禮,並令所有部下參加。北軍全軍發誓要為張玉復仇,士氣復盛。朱棣私下裡一時厭倦了刀口舔血的日子,竟想和姚大師一同為僧。姚和尚一把抓住朱棣衣袖,咆哮道:殿下已無法回頭了!我們犯了謀逆之罪,已是亂臣賊子,若然失敗,只有死路一條!朱棣幡然悔悟:我們已無路可退。

建文三年(1401年)三月,盛庸率二十萬大軍在夾河再次與朱棣相遇。本來雙方勢均力敵,棋逢對手。但一陣大風,吹碎了盛庸的英雄夢。北軍東北向佈陣,南軍西南向佈陣,颳起了東北風,南軍將士頂著大風沙,眼睛也睜不開,遑論作戰,朱棣的北軍士兵像趕鴨子式的將南軍擊潰,盛庸撤退。朱棣抓住戰機,全線反攻。最終,朱棣直搗南京,坐了江山。

三、姚廣孝作為靖難第一功臣,勝利後為人低調,不貪榮華富貴,他造反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負平生所學,是後世譭譽參半的“黑衣宰相”,這份定力令人震撼。

姚廣孝作為朱棣造反集團的第一功臣,從策劃造反到出謀劃策,他是最主要的智囊。但當他費盡心機扶朱棣登基後,卻謝絕了朱棣的所有賞賜。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任命姚廣孝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正式恢復他的原名一姚廣孝。朱棣讓他留髮還俗,他不幹;分他房子、送兩個女人做老婆,他不要。每天住在和尚廟裡,白天官服上朝,晚上僧服進廟。還把朱棣的賞賜分給同族。他被後人稱為“黑衣宰相”。

四、指使兵部尚書金忠出面,獻奇策為長子朱高熾上太子位。

朱高煦是武將,在靖難之役中居功自偉,帥哥一枚;而朱高熾體肥走不動路,有眼疾,朱棣在立儲問題上遲疑不絕。金忠提議:陛下如拿不定主意,不如去問當朝大臣。當朝皇帝最親近的七個大臣,立嫡長子的觀念強烈,可能早與姚廣孝搭上了關係,金忠的這一建議,使朱棣原先一邊倒的局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四、姚廣孝對敵手並不趕盡殺絕。

早在朱棣要攻入南京城內前,他知道名儒方孝孺的脾氣,知道方孝孺絕不會向朱棣屈膝,他力勸朱棣朱棣不要殺方孝孺,以絕了天下讀書人的種子。臨死,又懇求朱棣放過溥洽。溥洽是朱允炆的主錄僧,據說是他安排朱允炆出逃的,可能知道朱允炆的下落。朱棣將溥洽投入了大牢。朱棣答應了姚廣孝的請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