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區:“種養結合”走上綠色農業發展道路

站在崆峒區的田間地頭壟行上,放眼望去,一副耕耘的畫卷浮現在眼前。農人順應自然之道,播下每粒種子,準備講述一個與收穫有關的故事。暖陽下,農機隆隆、蔬果豐碩,正值如火如荼的春耕農忙季節,熟悉的煙火氣已在慢慢恢復。

種養結合過舒坦日子

寨河鄉閆灣村的馬德亮帶著疲憊的身體將他的覆膜機開進大哥家的院落暫息,連續忙碌了20多天的他已給村上老鄉鋪了300餘畝的地膜,為了不誤農時,老馬開足馬力給大家鋪地膜,放眼望去,塬上一片銀光素帶,地膜裡的露珠歡騰雀躍,潮溼的泥土開始湧動令人敬佩的生命力,種子亟待破土……

崆峒區:“種養結合”走上綠色農業發展道路

閆灣村的田間地頭上,蘭永生一家三口正在用手動推播機在地膜上播種。蘭永生說:“趁著墒好,全家已把20畝玉米籽種到了地膜裡,養了12頭牛,種玉米全部用來養牛,對比去年玉米市場價格收入一般,但是用來飼養牛年收入足夠維持家裡開銷。就自身而言,自由也不受限制,同時可以兼顧家裡,心裡覺得舒坦。”

“種植+養殖”結合的模式已成為崆峒區寨河鄉農民普遍的增收致富模式,種全膜玉米為養殖肉牛提供了充足的飼料,牲畜糞便變成有機肥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崆峒農民走出了一條綠色農業發展道路。

蔬果大棚裡找致富門路

記者走進崆峒區柳湖鎮新李村任偉務的蔬菜大棚,一股熱浪撲面襲來,映入眼簾的是繁茂的西紅柿和頂著小黃花的長直黃瓜,雖還沒有成熟卻已趨於豐碩。一個個讓人垂涎三尺,任偉採用綠色種植,沒有對蔬菜噴灑農藥,吃起來口裡的甘甜味餘味無窮。

已上了年紀的任偉正在大棚裡給黃瓜樹骨疏花,汗珠在臉上的褶子裡滾動,卻難掩任偉的喜悅。任偉告訴記者,他家是2014年的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夫妻二人務了5個蔬菜大棚,疏花、拔草、採摘,出售是他們老兩口的日常工作,老伴最近每日上午去市裡菜市場以3.5元價格零售或者批發黃瓜,日售300斤左右,日收益可達500餘元。

崆峒區:“種養結合”走上綠色農業發展道路

任偉補充道:“一畝園,十畝田。”務大棚比種糧食好,上年紀了外出打工也幹不動了,在家裡務菜棚,老兩口年收入能過5萬元,除了家裡開銷還能存點,還可以每天看到孫子,日子過得很滿足,家裡已實現了精準脫貧。”

據平涼市崆峒區蔬菜站站長王旭東介紹,新李村有130戶農戶,其中有75戶人種植蔬果大棚,農戶實現了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的願望。種植蔬果大棚解決就業,增加收入已成為助推精準脫貧的一項重要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