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小知識:房價為什麼總是羞答答?

如果買過房,都會有一種這樣的經歷:地產商準備推出一個樓盤時,各種廣告鋪天蓋地,還有各種各樣的優惠,什麼電商抵房價、認籌額外折扣、老業主介紹xx折等等,但就是沒有房價。大家想一想,我告訴你五折優惠,然後告訴你原來賣每平1萬的房子是每平2萬,這種遊戲有意思嗎?但開發商就是樂此不疲,購房者也默然接受,似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如果大家去買別的東西無論是吃喝玩樂,這種賣法你會接受嗎?難道賣房子就是特殊?

如果大家去看看Zillow網站(www.zillow.com),就會發現美國的房子價格十分的透明,不僅僅這個房子的價格,房子的稅費和各種手續費甚至這套房子歷史每次成交的價格和掛牌的價格都是標的一清二楚。

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賣房子就需要捂著房價?

真正的理由很簡單,利益使然。

如果接觸過地產行業,大多知道一套房子在地產商手中其實有很多個價格:麵價(房子對外的公開報價,可能是備案價也可能不是)、底價(房子的最低價格,一般即使是大老闆批折扣,也不允許突破底價)、成交價(購房合同上的最終價格,經常由不同折扣組成,所以在成交前價格不一定)、開盤價(地產商為了吸引購房者,在開盤時給更多的折扣或優惠券抵扣房價)、清盤價(當房子賣得差不多了,剩下一些不太好賣或者樣板間之類,地產商會為房子設定一個一口價,可能突破底價也可能高於普通樓價,看市場情況),另外影響價格的還有樓層、朝向等。總而言之,房子的價格是多變的。

無論如何多變,如果地產商有意,給每一套房子定一個價格,並把價格掛在網上完全是很容易做到的(最多按不同付款方式給與折扣),但買過房的人都知道如果不到現場與銷售代理一番計算是拿不到真正價格,還有折扣也是遮遮掩掩。為什麼呢?

簡單的例子,假如一個項目有500套房子,每套房子是100平方,單價每平2萬,那麼這個樓盤總共就可賣10億,如果買的人多,地產商把價格提升一下,變成每平2萬2,那麼就多出1個億,這是平白多出的利潤,如果只能買1萬8,則會少了1個億;相反如果沒人買,假設擱上一年,相當於這10億資金白白浪費了,一年5個點,就有5千萬利息。

所以,地產商對價格是十分敏感的,而且以往地產黃金年代,房子不愁賣的時候,就是看賣多高的價格。這就造成了樓盤都喜歡在開盤前蓄客,但蓄客期間根本給不出具體價格,又給出五花八門的優惠和折扣,然後開盤時根據熱門情況,按最終合同價格倒算開盤價。

不管如何,從市場角度,房子買賣這種大額交易,居然把價格藏得嚴嚴實實,實在不是一種正常現象。如今,大城市的中心地段基本上很少樓盤了,中小城市又賣不起價格,地產商也許在未來會改變思路吧,讓價格透明化,讓消費者買的明明白白,這一天會到來嗎?

【這裡的小知識不是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僅僅是個人總結歸納,而且由於經常會發生變化,甚至各地不同,所以不要拿去作為標準答案,很歡迎大家拍磚,把這些小知識做的更好、更完善,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