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割的小麥,是及時售糧還是囤糧惜售?價格能否迎來上漲?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小麥主產區將陸續開鐮收割,何時售糧將是很多農民非常關心的話題,按照往年的操作,有的農民會在小麥收割時,直接將小麥賣給糧販;還有的會先收割起來,後期觀察小麥價格情況,選擇適當的時機再出手;當然,也有的農民留著不賣,自家食用或者有其他用途。不過,經歷了2020年1、2月份,很多農民會轉變觀念,認為自己手中有糧食,心裡才會踏實。再加上近期多國調整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出口,沙漠蝗蟲存在進一步爆發的可能性,部分地區糧源供應偏緊,糧價上漲的預期加大,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農民的售糧習慣。2020年新小麥收割了,是否會賣糧?個人認為留足口糧,品質一般的糧源需要及時出手,優質糧源可適當等等,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品質一般的糧源沒必要囤糧,及時出售反而是良策

從近期小麥市場的表現來,部分地區小麥價格是存在一定的漲幅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4月17日發出了主糧品種的價格週報,小麥的收購價為1.05-1.28元/斤,平均收購價為1.18元/斤,與2020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相比,均價上漲了0.06元/斤,如果與1.28元/斤比,那麼超出了託市收購價0.16元/斤。對於新小麥來說,價格想要較好,那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如果自家的小麥品質一般,比如出現病蟲害或者因為倒伏,還有的是因為收割時出現連續陰雨天氣,最終導致小麥的質量難達到相應標準,那麼這類小麥的收購價往往會偏低。而且不適合囤糧惜售,越往後價格會越低,及時出售反而是比較正確的,有的種植戶前期管理均挺好,但在收割時遇到不利天氣,降低了小麥的品質,這種現象也是需要考慮的。

二、留足口糧後可擇機出手,囤糧惜售有風險

對於大部分農民來說,小麥收割後不會那麼著急售糧,因為自家種植的口糧並不多,不會有幾十畝上百畝的種植面積,會優先考慮留好自家的口糧,一家人大概需要多少口糧,自己是心裡有數的,這種操作個人認為是有必要的。如果自家種植的小麥較多,扣除口糧後還有不少餘糧,那麼就需要根據小麥價格情況,合理安排好售糧時機,不盲目看漲,但也不宜過於看跌。往年有的種植戶認為後期行情較好,於是選擇了惜售,可結果發現等了幾個月的時間,糧價並沒有突破1.3元/斤,遇到保管不當時,反而出現了黴變。還有的種植戶一直惜售,過了執行小麥最低收購價的時候,而糧販也不再上門收購,使得種植戶難順利變現,類似的情況是有出現過的,種植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好售糧節奏。


三、小麥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未改變,後期普通小麥價格上漲乏力

自從小麥連年大豐收後,小麥的庫存量也是明顯增長,2019年小麥的總產量達到2672億斤,同比增長了1.6%,種植面積有所縮減,總產量卻穩步增長,主要得益於小麥畝產量的提升,平均每畝增長了14.2公斤,增長率為3.9%。今年主產區的小麥還未到成熟期,小麥的實際產量還需要時間驗證,不過從目前各地反饋的情況看,今年的小麥總產量繼續增長的概率較大,主要是未出現大範圍的極端天氣,雖然部分地區有倒春寒現象,但波及的範圍不是很大,不會對總產量有大的影響。另外,小麥的去庫存之路依然較為艱難,臨儲小麥的實際成交率並不高,深加工企業也沒有完全恢復至正常水平,消費需求不旺,而供應端卻在增長,那麼小麥供大於求的局面就不會改變。這種情況下,小麥價格想要達到1.5元/斤是不太可能的,種植戶的心理價位需要合理。

四、優糧優價有望繼續體現,踏準節奏可提高種糧收益

如果在後期收割小麥時,自家本身種植的是優質小麥,而且沒有出現明顯病蟲害,也沒有出現倒伏之類的,那麼這種情況就不用急著出售。小麥收割後,可以先將小麥儲存好,等售糧高峰過了,再來考慮變現,只要踏準了市場節奏,在相對高位時出售了,那麼種糧收益會有所增加。近幾年,普通小麥的價格有穩步下調的趨勢,比如2018年三等小麥的最低收購價為1.15元/斤,而2019年的託市收購價下調至1.12元/斤,市場承壓較大,2020小麥託市收購價格未繼續下調,但整體糧價也是波動幅度不大。不過,這幾年優質小麥的價格穩中有升,基本上高出普通小麥0.1-0.3元/斤,這種現象還會繼續出現,種植戶需要結合市場情況,綜合判斷售糧時機。


總之,新小麥收割後,會結合小麥的品質和當時的市場收購價進行綜合判斷,不宜長時間儲存的糧源,會及時出手,如果今年小麥的開秤價達到1.2-1.3元/斤,那麼也會考慮將手中的餘糧出手。總的來說,市場上是不缺糧的,如果想等小麥價格大幅度上漲後再出手,可以說這種局面不會出現。因為一旦市場上小麥價格有異常波動的跡象,宏觀調控就會發揮作用,糧價保持基本穩定是大方向,特別是在國際糧價波動的情況下,國內的小麥價格更會進一步管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