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產業鏈應運而生

□ 本報記者 段婷婷

疫情暴發前,濟南口罩日產只有不到6萬隻,而4月8日已經達到日產1578萬隻,即將突破2000萬隻。在滿足本土需求的同時,出口服務國際疫情防控的訂單越來越多,有的企業訂單量已經達到兩億隻,排到了一個月以後。短短兩個月時間,一條完整的口罩產業鏈條已日臻成熟,而防疫物品出口產業鏈也正逐漸形成。

出口訂單紛至沓來

“出口訂單已經多得接不過來,只能排到5月份了。”最近,口罩出口訂單紛至沓來,濟南聖泉集團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唐增源異常忙碌。不過讓他有點著急的是,產能仍舊跟不上,大量訂單隻能推掉。

2018年,為了擴大石墨烯的適用領域,聖泉集團上了2條生物質石墨烯防護口罩生產線,實際日產量不足2萬隻。疫情期間,為滿足防控需求,公司緊急投入3000多萬元,擴大產能。目前,該企業擁有4條KN95生產線,40多條一次性口罩生產線,各類口罩日產能300多萬隻。不過這仍舊滿足不了快速增長的訂單需求。“目前已經接了還未發貨的訂單就接近兩億隻了。”唐增源介紹,目前聖泉仍在大幅提升產能。“還有100條生產線本月陸續到位,主要以KN95生產線為主。”他介紹,預計下個月KN95口罩產能將達到500萬隻。

最近幾天,每天都有三四萬只口罩通過空運、快遞、海運、鐵路等各種通道,從濟南聖泉發往日本、歐盟等地區。唐增源介紹,3月份聖泉集團已經完成出口兩千萬元,截至4月9日,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七八千萬元。

濟南口罩產能迅速擴大

“疫情之前,濟南不是口罩生產大市,沒有口罩出口。”濟南市工信局生物醫藥產業處處長張奇良介紹。2月1日,濟南醫用口罩日產量1.9萬隻,民用防護口罩日產量3.7萬隻,加起來總共還不到6萬隻。“這基本反映了濟南非戰時狀態的口罩生產狀態。”

不過,疫情防控需要,濟南市迅速擴大口罩產能。2月10日突破10萬隻,達到13.35萬隻;3月9日,突破100萬隻;3月20日,突破500萬隻;3月28日,突破1000萬隻……“目前,濟南有口罩生產企業37家,很快會突破40家。”張奇良說,隨著生產線完成磨合期,產量會快速上升,濟南口罩日產量會突破2000萬隻。

濟南市場上口罩供應渠道越來越多,供應充足,4月4日零時起,自2月11日開始運行的“濟南市防疫物資網上預約平臺”停止運行。滿足本地需求的同時,還精準對接海外疫情防控需求。根據工信部對駐外使領館電報的梳理統計,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中國提出相關物資需求,涉及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測溫儀、呼吸機、藥品等。

生產企業從認證、資質等多方面對接國際標準。張奇良介紹,目前,濟南已經分別有不少企業通過了歐盟CE認證和美國FDA註冊,7家企業取得二類醫療器械資質。“目前濟南產的口罩80%用於省內防控,20%用於省外以及出口。”

防疫物品出口產業鏈成型

濟南口罩產能之所以能夠短時間內大幅提升,濟南市工信局總工程師嶽雙榮表示,這得益於濟南在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已經培育形成的強大產業基礎優勢,還有政府應急動員生產、全力保障供應方面的能力。

疫情發生以來,濟南已整合全市70多家企業,不少企業迅速轉產、擴產,形成包括口罩機、無紡布、熔噴布、鼻樑條等在內的完整口罩產業鏈條。“口罩產業本地化率已經達到70%。”張奇良介紹,產能還在持續擴大中。

除了口罩以外,檢測試劑盒、測溫儀、消殺用品等防疫物資陸續實現出口,截至4月9日,完成出口交易額1944萬美元。

為了推動防疫物品出口產業鏈完善,濟南市工信局、商務局等部門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資質、標準等方面難題,開展精準對接,組建了由67家生產企業、6家國際貿易企業、5個國際外貿平臺組成的濟南防疫物資國際貿易對接互動平臺。同時,暢通貨物外運物流鏈。貨運航線方面,比利時列日貨運航線3月份執飛12班,運送貨物2200餘噸;日本大阪貨運航線3月份執飛13班,出口貨物170噸。歐亞班列方面,截至3月31日,今年累計開行70列,同比增長84.2%,進出口貨重7.1萬噸,同比增長12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