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故事——双瞽

我弱我有理

明朝某地的城市中,有一条热闹的街道。

街道中有一名瞎眼的乞丐,为人十分暴戾。

行乞于道中,人们要是没有给他让路,便会大骂;"你眼也是瞎吗?"

民众觉得他是盲人,多半不会计较。

一日,街上新来了一名瞎子,性格更为暴戾。

行乞于街中时,与老瞎子相撞,皆跌倒在地。

新瞎子不知相撞的也是一名瞎子,起身忿然骂道;"你眼睛也是瞎的。"

老瞎子也不是盖的,二者互相诟骂。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这趣事是明朝刘元卿写的,篇名为《两瞽》,瞽意为盲人,白话的意思就是二个盲人。

但我认为若用今天的语言表述,莫如——我弱我有理。

老瞎子行乞于市,本就生活无着落,再加上生理的缺陷。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同情的。因此,民众多是对他犯而不较。

可他却将自己的痛苦转化为对外面一切事物的仇恨,对撞到他的人,都骂别人"眼瞎",人们同情而避让,反而助涨了他的气焰。不料遇上自己的复制品,二人针尖对麦芒,惹的众人哈哈大笑。

这事如果移植到现代社会,好多都可以类比,如广场舞妈,仗着自己相对弱势群体的特征,强占广场跳舞,将声音开到最大,惹得周围邻居敢怒不敢言。若是再来一群同样的大妈,二者会不会同故事中的瞎子一样——针尖对麦芒。

不过依我的看法,这二群大妈可能会组合起来,双倍的音响,双倍的噪音,还有忍受更大一倍噪音的邻居。

这种事情能大量的出现,还是得利于古代传统——孔融让梨。

你是弟弟(幼),所以你先吃。

你是哥哥(老),所以你先吃。

……

你弱,所以你先吃。

所以说传统不一定是美好的,我想吃梨,可前面有"弱老"者,道德要求必须给他们;我要是不给,就会被加上道德的袈锁。

"弱老"者从被给予梨吃,到理所应当这个梨是"弱老"者的;你要不给就是侵犯他们的"权利"。

所以,躺在地上的不一定是弱者,坐在车上的也不一定是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