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我们才是对的

什么样的我们才是对的


以前不大能理解那些独来独往的人,无论什么事,总是在热闹的人群外旁观。

实在没法子的时候,也可以和每一个人和谐相处,不会让人察觉到不舒服。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人群中那个一眼望出的存在,如同心上人一般,莫名的特别。

打小,我就很怕孤独,特别的黏人,分床睡觉都要到初中。甚至成年以后,还要抱着娃娃睡觉。

这样的我,或许让人太过于负担了,从旁人的表情都能看出太多的不耐烦和无奈。

所以后来,即使面对抛弃,也倔强的佯装不在意。

喧嚣过后,一个人躲在角落,看着成群结对的蚂蚁,无止境的掉眼泪。

或许就是这样,总是觉得独来独往的人们有些落寞,便时常凑上去想带给别人温暖。

想起高中一件事,班级里文化课第一的女孩非常文静,对于各种活动,不热衷,但若是必须参加,也能取得个中上等的成绩。

平时课间喜欢在座位回顾上课内容,提前预习着接下来的知识,对于自身学业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平时同学们的聊天也不主动参与,提及她时,也只是微笑表示赞同。

下课了,每个人都似刚出笼的鸟兽,狂奔向食堂的,操场的,宿舍的。

她就不管不顾似的,一个人也可以慢理斯条的锻炼,吃饭,睡觉。

平日在人群中,或许不是突出的存在。

但提及她时,待人处世异常温柔的她,总会获得他人的欢喜。

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孩子更让人省心。但又或许在成人眼中,豆蔻华年的孩子总是活泼开朗的好些。

这番言论也被大多数人认同,一位异常热情的同学便主动揽下这个光荣的任务,誓死带领迷途的羔羊回归正道。

对于我们多次多彩的青春来说,这事也是谈笑而过,没多加注意。

事情的高潮,发生在比任何一天都要平凡的日子。

当那位男同学又一次邀约女孩去玩,女孩想学习,便拒绝了。

男孩故技重施抢走课本,抢走作业本,又揪辫子的,看着女孩还是不为所动,便用手中的塑料套猝不及防的套在女孩头上。

想要借此与女孩打闹,可他却忘了,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多么的好面子,多么的羞涩呀。

感觉到被冒犯的女孩,一句话也没说,趴在桌上,我们看着她一耸一沉的肩膀,心里觉得有些惭色。

直至教师到来,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就这么过去了。

这件事在多年后,偶然间与闺蜜提起,她说反问道,有这回事吗?留下愕然的我。

我不知道那时女孩心里历程是怎样的。但后来,她的话真的变多了,时常蹦蹦跳跳的了。

但看着她带着试探、讨好的话语,莫名的伤感,似乎什么变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呼吸,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存在。

而当初自己的举动,又带给别人多大的困扰。

薄荷糖女孩,在众人享受狂欢之际,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唯独她带着不同弧度的嘴角。

薄荷糖刚入口中,甚甜,但不多时,便是透彻心扉的凉。

后记:与闺蜜提起这件事后,我专门地去打听了这位曾经的同学,据说毕业后她肆恣不少,轰轰烈烈的过了好几年。

后来,道听途说不少,或真或假。亦是些家庭变故,感情创伤,事业受挫罢了。

反正又变彻彻底底的一个人了,一直独居着,偶尔闲暇去见见所谓的男朋友们。

过年过节准时往家里打钱,然后一个人东南西北的跑,时而更新一下动态,无关情绪,只有沿途的风景。

人又甜又冷的,与她谈笑间,满满是生活的趣味,令繁忙的自己心旷神怡不少。

可想更深入了解,想时时联系时。她又如网络信号般,时强时弱。

听到有关她的这些信息,莫名的为她感到庆幸。

或许有过太多自己的违心之作,也经历了很多不如意。

但就是有些人,真的天性薄凉,一个人待着就有满满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