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如果說,總結中國歷史上的預言家,李淳風絕對是繞不開的人物。

他是《不良人》裡的預言大師,死後被傳墓裡有寶藏;他是《鬼吹燈》裡的仙風道骨,一句“李淳風的墓就在古藍縣”,引得無數遐想;他還是唐初袁天罡的親密同事,二人的《推背圖》道出玄妙天機。歷史上的李淳風,果真如此嗎?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天文界的新星

602年,李淳風出生於岐州雍縣,從小就被冠以“神童”的稱號,尤其喜歡天文曆法。在他的父親影響下,李淳風逐漸走向道學。隋大業七年,時年9歲的李淳風,遠赴南坨山靜雲觀,拜道長為師,道號“黃冠子”。潛心修道之餘,就是探索宇宙陰陽學說。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17歲的李淳風,參加了秦王李世民的隊伍。從小小參軍做起,但是又不丟失自己的愛好。八年後,他上書已經是九五之尊的太宗皇帝,對時人所著的《戊寅元歷》提出意見。苦心人,天不負,皇上發現這位年輕人的閃光點,直接授予將仕郎,出入太史局。從此,在更專業的機構裡,李淳風如魚得水,發揮著他在天文、地理、曆法、史學等方面的才能,這一干就是40年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在其位,謀其政,李淳風一上來就有成效。先是向皇帝建議,改制渾天儀。經過帝國最高統治者同意,製成銅鑄渾天黃道儀。古老的渾天儀,由兩重變三重,黃道經緯、赤道經緯、地平經緯均能測定。既是能工巧匠,又善於書寫,李淳風把製作的過程寫成《法象志》,對前代的渾儀得失進行總結。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當然,更為出名的是他對風力進行定級,根據樹木受風影響而帶來的變化,創造了八級風力標準,即:“動葉,鳴條,搖枝,墮葉,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飛砂石,拔大樹和根。”這樣的創舉,直到1805年歐洲才出現風力定級,整整領先1000多年。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史學與數學家的合體

太史局裡,天文曆法是本職,修撰史書也是重要職責。42歲的李淳風,已經官拜太史丞,接收到最高命令後,他又潛心編纂《晉書》、《五代史》。在熟悉的天文、律令領域,李淳風極盡所能,蒐羅以往曆法。在他的記載下,

從未頒行的《皇極曆》,在正史中第一次正名;以往有偏差的歷法,得以及時記載;日月食、流星、隕星、彗星等現象,也都“蒐羅至富,記載甚詳”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修史的過程中,李淳風領略到算學的精妙,天文與算學兩相補充,更激勵著他前進。《五代史志》裡的“備數”,最早記載祖沖之的圓周率,最早將“率”載入正史中。除此之外,李淳風在數學編定和註釋上深耕,經他註釋的十部《算經》,成為唐代國子監算學館的教材。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雖然這十部《算經》古已有之,但是要想與時代契合,糾正錯訛,還是得付出一番心血。不同註釋者的意見,他要去偽存真;紛繁複雜的數學叢林,他要刪繁就簡。後人有云,“古今知天文歷數者,應首推李淳風和僧一行”。英國的李約瑟更是直言,“他大概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著作註釋家”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與袁天罡的傳說

袁天罡與李淳風的故事,是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野史中,他們也許是師徒,也許是師兄弟,也許是亦師亦友的神奇組合。但我更願意相信,他們就是同朝為官的朋友。共同的志趣愛好,同樣的天文成就,袁、李二人堪稱唐朝玄學的雙子星。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關於二人孰強孰弱的爭議,早已屢見不鮮。袁天罡勝在讖緯、占卜、風水上,李淳風勝在天文、算學和史學修撰。前者更像個江湖中人,後者卻給人一種淵博學者的感覺。傳說中,他們共同為武則天的陵墓,尋找風水寶地。前後出發的二人,竟然一致選擇了在同一地方。乾陵建成後,多次遭遇盜掘,但是每次都是狀況百出。乾陵的化險為夷,更是平添神秘色彩。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兩個人最經典的著作,便是預言後世的《推背圖》。本意是奉國君指令,推算大唐國運,但是他們卻往前走了好幾步。書中融合了易經、天文、詩詞、謎語和圖畫等,並且構建出一個神奇的歷史進程。“帝制時代—共和時代—大同時代”,有圖有卦象,有詩有讖語,古老的中國式預言,讓今天的我們驚歎。

一部《推背圖》,道出無限玄機,是民間天文學家,更是史學大儒

後記

670年,輝煌一世的李淳風壽終正寢。即便死後,人們關於他的傳說依然不斷。我更願意以藏書家陸心源的話來總結,“淳風雖以方技名,修德篇屢引經傳,以改過遷善為戒,司天篇深著隋氏之失,淳淳于納諫遠佞,不失為儒者之言,非後世術士所能及也。”

作者:一個有情懷的歷史老師。這裡有學生年代的共鳴,有平凡你我的故事,有縱橫捭闔的歷史,有娓娓道來的深情,總有一款撥動心絃。喜歡,就請多多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