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助推基层治理“升级”--政经·国际--观点--人民网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志愿服务日益走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一方面是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在增大,另一方面是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价值理念。推进基层治理,核心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重要的是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价值理念,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必将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强化机制建设,催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制度是定国安邦之根本,重视制度建设、强化机制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显著标志、鲜明优势。中国能够在短短数十年时间内实现迅猛发展,一条重要经验就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如果没有制度机制作保障,千丝万缕的关系就难以理清,志愿服务事业就会面临各种困难,而难以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必将导致志愿服务事业停滞不前,甚至导致一些志愿服务项目“难产”。因此,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推进基层治理,要坚持以机制建设为立足点,发挥制度优势,强化制度保障,以制度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当中。

注重小微服务,延展志愿服务的平面。志愿服务并不一定是要有“高大上”的项目,也不一定要有多么大的付出,关键是要实际使用,并且最终要有实效。只要志愿服务能够让一些人或者个别人受益,就算是成功的。因此,推进志愿服务要和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基层治理需要什么样的志愿服务,我们就大力提供什么样的志愿服务,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动力。比如,对于农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问题,为推进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时,志愿服务就要主动跟进,针对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较多,进而制约乡村发展的问题,就要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对接,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志愿服务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要始终坚持常态推进、长效落实,把志愿服务事业在城乡基层不断壮大,推动志愿服务与城乡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服务对象精准化,弘扬优良传统,涵养良善文化,为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强有力的吸力和保障。(邓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