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市敲定2020年工作10大重點

●全力以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要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及時採取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防控措施。

要毫不放鬆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緊緊扭住經濟工作重點,持之以恆推進企業達產達效、項目新建續建、招商引資、開發區建設,有力有效推動零售、餐飲、旅遊等服務業復甦回暖,將疫情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全力以赴打贏三大攻堅戰

決戰完勝脫貧攻堅戰。確保剩餘594戶1529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期間臨汾市出臺的脫貧攻堅十條措施,多渠道增加貧困人口就業,“點對點”開展消費扶貧。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促進精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確保全市貧困人口擺脫貧困。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著力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全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全力以赴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抓住全省建設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歷史機遇,以更廣闊的視野、更開放的思維,高質量推進臨汾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強化規劃引領。抓好頂層設計,出臺《臨汾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規劃》;編制《臨汾市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拉大城市框架,形成“一市四區”的城市格局;建成黃河中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聯接“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晉南及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

強化產業支撐。把培育新動能作為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推進煤焦冶電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打造城市經濟的中堅力量。培育以智能裝備製造業為主的新興產業,打造城市經濟的新生力量。推動文旅產業融合化、品牌化發展,打造戰略性支柱產業。推進現代服務業專業化、品質化發展,提升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品質。以完備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大經濟總量、擴大城市體量、放大潛在能量提供硬核支撐。

強化功能培育。把拓展城市發展功能作為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內容。發揮區位優勢,加快完善鐵公機交通運輸體系,加強與太原、西安、鄭州等三個省會城市的經濟互動,打造區域交通中心樞紐。加快先進要素、優秀人才、創新活動培育集聚,打造我省向陝豫、川渝開放的新高地。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和功能分區,全面提高城市承載能力,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生活圈。統籌好大縣城、特色鄉鎮和美麗鄉村建設,以城市經濟、城市功能帶動鄉村振興,著力打造城鄉協調發展的示範區。

強化標準意識。以標準提升品質,以品質創造品牌。堅持高質量建設,建設精品工程。堅持高水平管理,推進中心城區網格化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設。堅持高標準保護,促進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協同推動,打造具有臨汾特色的生活品質、文化品位、康養品牌。

●全力以赴推進高質量轉型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中信機電、晉航重工汽車零部件製造等22個重點項目,打造5個現代裝備製造業園區。推動華翔集團主板上市,爭創“世界華翔”。推進翼城春雷銅合金、安澤科鑫針狀焦、侯馬建邦高純鐵等9個項目建設。加快鄉寧、永和等通用機場建設,爭取更多關聯企業在臨汾落戶。加快5G網絡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煤炭產業今年退出落後產能345萬噸。焦化產業產量穩定在2000萬噸。電力產業要重點推進光伏、風力、生物質等發電項目。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20億公斤以上。重點發展玉露香梨4萬畝以上,蔬菜5萬畝,中藥材5萬畝。全力實施“136”工程,推進晉南國際農產品物流產業園、隰縣好樂佳、大寧隆泰花卉等10個標杆項目、30個重點項目和60個特色項目,總投資將達到90.55億元。打造農產品品牌,全年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重點培育吉縣蘋果、隰縣玉露香梨等“十大區域公用品牌”,加快創建“臨汾藥茶”“曲沃智慧菜谷”等優質品牌。

●全力以赴抓好項目建設

紮實做好項目謀劃;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

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今年所有續建項目實現100%復工,新建項目力爭上半年開工率達到75%以上,全年達到90%以上。

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創優招商環境。拓展招商領域。創新招商方式。

●全力以赴深化改革開放

紮實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持續壯大民營經濟。

●全力以赴打造創新生態

積極培育創新主體。培育“小升規”企業75戶,推進規上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新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家,打造高科技領軍企業3家。培育省級及以上眾創空間2家、星創天地2家。

健全完善創新體系。啟動實施總投資2000萬元的市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持續開展“市長創新獎”評選活動。

大力開展招才引智。

●全力以赴抓實開發區建設

加快開發區設立升級。力爭年內再創建2—3家開發區。

推進開發區規劃、機構、機制建設。支持侯馬開發區、堯都高新區創建國際合作園區。6月底所有開發區“三制”改革到位。

強化開發區基礎建設和項目支撐。每個開發區或產業集聚區至少儲備1平方公里標準地,加快“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臨汾開發區新建6個5億元以上大型產業項目;侯馬、洪洞等8個縣管工業類開發區新建1個5億元、3個2億元以上產業項目,農業類開發區新建1個1億元、2個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翼城、浮山等9個產業集聚區新建1個1億元以上、2個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

●全力以赴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以科學規劃引領景區建設。推動堯都、曲沃等5個縣(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推進沿黃26個景點景區溝通串聯、互聯互動。加快雲丘山、壺口瀑布5A景區和堯陵、龍澍峪4A景區創建,創建全省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10家,培育“黃河人家”“太行人家”25家以上。

以特色活動打造旅遊品牌。辦好“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暨世界旅遊聯盟·黃河對話”、第三屆堯都文化旅遊節等活動。舉辦特色文旅活動,確保全市縣縣有品牌、月月有活動。

以文創發力帶火臨汾旅遊。加大文創產品創新、創造、創意力度。4月底前全市所有旅遊產品和服務入駐山西智慧旅遊雲平臺。形成一批打卡地、打造一批全網紅、建成一批旅遊新IP。

●全力以赴增進群眾福祉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新改建公辦幼兒園9所,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74所。新改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100所。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完成山西師大整體搬遷一期工程主體建設。

加快發展衛健事業。加快推進臨汾市第三人民醫院異地新建、臨汾市中心醫院心腦血管綜合樓等項目,打造“15分鐘”就醫圈。打造更多名科、名醫品牌。出臺關心關愛醫護人員政策舉措,依法嚴懲醫鬧。全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和中醫醫院建設。

大力發展文體事業。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費送戲下鄉1000場。發揮“趙若竹效應”,優先發展射擊、柔道等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加快全市63塊社會足球場地建設。

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特高壓、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創建向陽東西路、中大街、財神樓南北街等示範街道。大力實施解放路改造、水塔遊園、鼓樓西大街立交橋等“20+3”重點城建項目。完成黎霍高速徵地拆遷、隰吉高速路基建設;開工建設國道341、108改線工程;新建“四好農村路”2800公里;加快臨汾民航機場改擴建。推進引沁入汾浮山供水、堯都專線水質提升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鞏固提升5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條件。推進洪洞南220千伏、鴻安110千伏等輸變電項目建設。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力打造“臨汾技工”品牌,全年職業技能培訓不少於7萬人次。穩妥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新增參保1.28萬人以上。做好弱勢群體幫扶援助工作。新開工城鎮棚戶區改造1100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578戶。

山西晚報記者 劉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