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態是最美的春天

【漫談】健康心態是最美的春天

蔡建軍 河南黨刊

當歲月把你我拽入泥潭,與其煎熬其中自暴自棄,不如沉著應對。真正的強者,是在看清了生活的困苦和真相之後,依然能享受內心的寧靜,讓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眾聲嘈雜中,一位年輕人在“方艙醫院”的病床上,獨自翻看著手中厚厚的書,神情專注。這是2月6日,記者鏡頭無意中拍到的畫面。當記者詫異於他的從容時,他只說:“相信配合治療一定會好起來,希望大家將更多焦點放在令人心疼的醫護人員身上。”這話語,感動了無數國人;這照片,烙下了時代印記。這位年輕人姓付,是留美博士後,春節前回武漢探望父母,沒想到和家人都“中招”。他與大多數待在家裡煩躁不安的人形成鮮明對比,無異於一股清流,觸動了無數人的內心:即便面對危險,也該多惦記生的樂趣,而不是被死神嚇倒。他淡定樂觀的心態,感染著旁觀者,也打動著局外人,不僅給人們精神上帶來一絲安慰,也成為這段灰色記憶中一抹亮麗的色彩。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慌張和不同尋常,也讓我們看到了那麼多的無畏、勇敢和善良。疫情再兇惡,怎麼打得垮我們?醫者,從來就是生命的守護神;勇士,就是為腳踏險地而生。有沒有一個背影讓你肅然起敬?有沒有一個擁抱讓你瞬間動容?有沒有一種離去讓你潸然淚下?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

病毒兇未已,萬馬戰猶酣。與疫魔的膠著對壘,艱苦鏖戰……拼的是韌勁、比的是毅力、靠的是心態。而每個人的從容,就是整個民族的自信。儘管病毒兇狠,但健康的心態就是最好的免疫力。試想,不能正常走親訪友、逛街購物、觥籌交錯,相比較醫護人員、警察、基層幹部、社區服務人員和環衛工人等冒著感染風險,在看不見硝煙卻關乎生死的防控一線日夜堅守、盡職盡責的人們,那種“閒得無聊”“悶得發慌”又算得了什麼呢?走過春寒料峭,才有春花滿地;走過風雨飄搖,才有碧空如洗。當你以陽光的心態看待生活時,你的生命就會變得亮麗。

美國史學家卡維特·羅伯特曾提出這樣一條定律: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而面對風暴的來臨,選擇沉淪還是奮起,也永遠取決於你自己。

病毒,前所未見;形勢,空前嚴峻。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責任人。無論多難,對未來都要抱有希望。有些溫暖來之不易,有些關愛不分地域,有些分離是為了更好的團聚,來路艱辛已踏過,前路雖長但可期。不為一時成敗糾結難平,即便身處逆境,也不懼眼前的風雨,在不幸中學會慈悲,在寂寞中學會堅強。

花,為春天而開放;人,為希望而生活。健康的心態從哪裡來?其實,就在我們腳下,就在我們手中。“事,靠自己扛,才能面對;路,靠自己走,才有骨氣。”只有自己強大起來,無論遇到多大的風雨都能扛得住、撐過去,才可能迎來明媚的陽光。正如魯迅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每個人都挺過去了,中國也就挺過去了。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沒有一場災害不能戰勝。惟其艱難,方顯勇毅。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所有的歷史,都是我們手中的當下。挖掘塵封史蹟,填補心靈缺憾。知難不畏難,迎難更要上。中國人以血肉之軀扛過了一場場災難,這一次也一定不會例外。

“等這一切過去,春光與你共赴。”心中若有陽光在,自是花開春滿園。每個人的健康心態,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氣,拂動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拂動在萬千人的心間,凝聚起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力量。春來人間,雨過萬象新;東風入懷,花開又一季。大自然的春天已經到來,疫散人安的人間春天相信也不會遙遠。此刻,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信:挺過艱難的時刻,一定會迎來陰霾散盡、更加絢麗美好的春天!

來源:《黨的生活》2020年第3期(上)

健康心態是最美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